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及网络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45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信息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及网络面板,网络面板包括面板和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面板具有一装配面,装配面上设置有安置槽,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插入安置槽内,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包括本体和压线盖;所述本体包括卡线端子,所述压线盖上设置有与卡线端子对接的卡线夹,所述压线盖上设置有穿线器,所述穿线器的进线端尺寸小于网线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网线与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之间安装的返工率。信息模块之间安装的返工率。信息模块之间安装的返工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及网络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模块
,尤其涉及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及网络面板。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信息技术将继续改变21世纪的人类社会。信息革命如同历次产业革命一样,源于科技的重大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上网都需要网络,因此用于网络连接的信息模块也是十分重要的。
[0003]现有的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有很多,其结构一般包括接线端子、卡线端子和压线盖。然而目前网线与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安装存在返工率高的情况。原因主要是分为:一、安装人员难以把握网线的线芯卡入压线盖的卡线夹中的长度,容易出现网线的线芯还有部分未穿过压线盖,使网线的线芯暴露在外;二、卡线端子和压线盖在对接的过程中,卡线端子内的导电刀具存在将网线的线芯切断或者未完全破入线芯的绝缘表皮与铜线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以降低网线与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之间安装的返工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包括本体和压线盖;所述本体包括卡线端子,所述压线盖上设置有与卡线端子对接的卡线夹,所述压线盖上设置有穿线器,所述穿线器的进线端尺寸小于网线的直径。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网络面板,所述网络面板包括面板和上述方案中任一项的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所述面板具有一装配面,所述装配面上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插入所述安置槽内。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的压线盖上增设穿线器,安装人员在将网线剥去外皮的一端通过穿线器穿过压线盖后,可根据安装要求继续让网线穿过压线盖,由于穿线器的进线端尺寸小于网线的直径,因此,网线的线身会被穿线器挤压,从而压线盖能够抱紧在网线的线身上,使得安装人员将网线的线芯卡入卡线夹时,压线盖不会在网线上移动,进而避免出现部分网线的线芯未穿过压线盖的情况。有助于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安装到网络面板时,在反复施工下,网线的线芯不会受到损坏,从而保证线芯传输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的压线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3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的压线盖的A部放大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的金针与导电刀具安装在PCB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的卡线端子与导电刀具装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网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标号说明:
[0017]1、本体;11、卡线端子;111、卡线槽;12、接线端子;
[0018]2、压线盖;21、卡线夹;
[0019]22、穿线器;221、固定管;2211、第一滑动件;222、活动管;2221、第二滑动件;2222、限位弹片;
[0020]3、限位件;
[0021]4、导电刀具;41、第一破皮刀;42、第二破皮刀;
[0022]43、连接件;431、第一连接臂;432、第二连接臂;
[0023]5、面板;51、安置槽;
[0024]6、弹性扣;
[0025]7‑
1、第一金针;7

2第二金针;7

3第三金针;7

4第四金针;7

5第五金针;7

6第六金针;7

7第七金针;7

8第八金针;
[0026]8‑
1、第一安装直线;8

2、第二安装直线;8

3、第三安装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8]然而目前网线与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安装存在返工率高的情况。原因主要是分为:一、安装人员难以把握网线的线芯卡入压线盖的卡线夹中的长度,容易出现网线的线芯还有部分未穿过压线盖,使网线的线芯暴露在外;二、卡线端子和压线盖在对接的过程中,卡线端子内的导电刀具存在将网线的线芯切断或者未完全破入线芯的绝缘表皮与铜线接触。
[0029]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及网络面板,能够解决网线与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之间安装高返工率的问题。
[0030]请参照图7所示,为了将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安装在网络面板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网络面板包括面板5和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面板5具有一装配面,装配面上设置有安置槽51,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插入安置槽51内。其中,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上设置有弹性扣6,弹性扣6与安置槽51的内壁抵接。
[0031]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该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包括本体1和压线盖2;本体1包括卡线端子11,压线盖2上设置有与卡线端子11对接的卡线夹21,压线盖2上设置有穿线器22,穿线器22的进线端尺寸小于网线的直径。在压线盖2上增设穿线器22,安装人员在将网线剥去外皮的一端通过穿线器22穿过压线盖2后,可根据安装要求继续让网线穿过压线盖2,由于穿线器22的进线端尺寸小于网线的直径,因此,网线的线身会被穿线器22挤压,从而压线盖2能够抱紧在网线的线身上,使得安装人员将网线的线芯卡入卡线夹21时,压线盖2不会在网线上移动,进而避免出现部分线芯未穿过压线盖2的情况。在将网线的线芯卡入卡线夹21后,便可让卡线夹21与卡线端子11对接,使网线与本体1完成电连接。
[0032]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穿线器22包括固定管221和活动管222,固定管221的一端与压线盖2连接,固定管221套设在活动管222的外壁上,固定管221的内壁上沿固定管22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动件2211,活动管22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滑动件2211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件2221,活动管222的最小内径小于网线的直径。其中,第一滑动件2211为滑槽,第二滑动件2221为滑块。安装人员在将网线的线芯穿过穿线器22后,通过拉拔活动管222,使活动管222能够沿着固定管221的轴线方向移动,并且利用第一滑动件2211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压线盖;所述本体包括卡线端子,所述压线盖上设置有与卡线端子对接的卡线夹,所述压线盖上设置有穿线器,所述穿线器的进线端尺寸小于网线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器包括固定管和活动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与压线盖连接,所述固定管套设在活动管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上沿固定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件,所述活动管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网线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的内壁呈阶梯状,所述阶梯状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压线盖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内径;所述第一滑动件从所述第一段延伸至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有限位件,且所述限位件位于第一滑动件上,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弹片,所述限位弹片具有一自由端;当所述第二滑动件未与限位件抵接时,所述限位弹片的自由端抵接在固定管的所述第一段的内壁上;当所述第二滑动件与限位件抵接时,所述限位弹片的自由端抵接在固定管的所述第一段远离压线盖的一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PCB板和焊接在所述PCB板上的多个金针,所述卡线端子具有与所述金针数量相同的卡线槽,每个所述卡线槽内设置有导电刀具,所述导电刀具通过所述PCB板与所述金针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毓惠阮鹭明蔡翠婷孙兆伟
申请(专利权)人:飞讯达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