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效率等电池性能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其解决手段为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其包含具备酰胺键的树脂,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相对于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总重量,上述环状成分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量%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
技术介绍
[0002]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而被广泛用作个人计算机、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等的电池,另外,最近也被开发作为车载用电池。
[0003]传统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的充电终止电压为4.1~4.2V(以相对于锂参比电极的电压计为4.2~4.3V(vs Li/Li
+
))左右。相对于此,近来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通过将充电终止电压提高至较传统高的4.3V以上,提高正极的利用率,由此谋求电池的高容量化。为此,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所含的树脂即使在置于高电压条件下也不发生变性是重要的。
[0004]作为公开了具有像这样的性质的树脂的文献,可举出专利文献1。该文献公开了位于分子链末端的芳香族环不具有氨基的全芳香族聚酰胺,且为芳香族环具有吸电子性取代基的全芳香族聚酰胺。依据该文献,该全芳香族聚酰胺即使在被施加高电压时也很少变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
‑
409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然而,包含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这样的树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在抑制进行充放电循环时会发生的氧化劣化所引起的初次充放电效率等电池性能的降低方面,尚有改善空间。【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7]本专利技术人等专注研究,结果惊奇地发现在构成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的、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制造时作为副产物生成的环状成分,具备可防止该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的氧化劣化,提高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效率的作用,获得了本专利技术。
[0008]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1]~[7]所示的专利技术。[1]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其为包含至少1种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其中,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相对于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整体,上述环状成分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2]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其为包含至少1种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其中,
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相对于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整体,上述环状成分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3]根据[2]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为具有:以下述式(1)所表示的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嵌段A,
‑
(NH
‑
Ar1‑
NHCO
‑
Ar2‑
CO)
‑
式(1)以及,以下述式(2)所表示的单元为主要成分的嵌段B的嵌段共聚物。
‑
(NH
‑
Ar3‑
NHCO
‑
Ar4‑
CO)
‑
式(2)
[0009](式(1)和式(2)中,Ar1、Ar2、Ar3和Ar4在每个单元中可不同,Ar1、Ar2、Ar3和Ar4分别独立地为具有1个以上的芳香环的2价基团,全部Ar1之中的50%以上具有由磺酰键连结2个芳香环而成的结构,全部Ar3之中的50%以下具有由磺酰键连结2个芳香环而成的结构,全部Ar1和Ar3之中的10~70%具有由磺酰键连结2个芳香环而成的结构。)[4]根据[2]或[3]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其中,进一步包含填料,相对于上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总重量,上述填料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90重量%以下。[5]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层叠隔膜,其中,在聚烯烃多孔膜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层叠有[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6]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部件,其中,依次配置有正极、[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或[5]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层叠隔膜和负极。[7]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中,包含[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或[5]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层叠隔膜。【专利技术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可起到形成能提高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效率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可起到提高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初次充放电效率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文中,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各构成,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各自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内。另外,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表示数值范围的“A~B”是指“A以上且B以下”。
[0012][实施方式1: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实施方式2: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下文简称为“组合物”)
其为包含至少1种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相对于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整体,上述环状成分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
[001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下文也简称为“多孔层”)为包含至少1种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相对于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整体,上述环状成分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多孔层可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组合物作为原料而形成的多孔层。下文中,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组合物作为原料而形成的多孔层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多孔层均称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孔层”。
[0014]<具备酰胺键的树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物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孔层包含至少1种具备酰胺键的树脂。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可为1种树脂,也可为2种以上树脂的混合物。
[0015]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具有通过化学键连结2价基团,该化学键中的至少之一为酰胺键的结构。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换言之,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其至少一部分为环状成分。上述环状成分不具备末端。此外,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可包含上述环状成分、具备末端的链状成分即链状聚合物。
[0016]详细地,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可通过介由上述化学键,依次连结上述2价基团的聚合方法而制备。因此,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所获得的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可包含链状聚合物。另一方面,上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制备的中途,可生成相比获得的上述链状聚合物,其上述2价基团和上述化学键的数量较少的中间产物。此处,通过上述中间产物的同一分子内的两个末端彼此缩合,生成上述环状成分。由上可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其为包含至少1种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组合物,其中,所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相对于所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整体,所述环状成分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2.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其为包含至少1种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其中,所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包含环状成分,相对于所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的整体,所述环状成分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所述具备酰胺键的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为具有以下述式(1)所表示的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嵌段A,和以下述式(2)所表示的单元为主要成分的嵌段B的嵌段共聚物,
‑
(NH
‑
Ar1‑
NHCO
‑
Ar2‑
CO)
‑
式(1)
‑
(NH
‑
Ar3‑
NHCO
‑
Ar4‑
C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健作,古川洵,大关朋彰,桑原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