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锌的绿茶饮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88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绿茶饮料,其因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锌的绿茶饮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味得到遮盖的绿茶饮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绿茶饮料因加热而导致的香气的变化大。尤其,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的容器装绿茶饮料,容易因制造时的过于残酷的加热杀菌而产生加热臭(也称作蒸馏臭)。
[0003]于是,提案有各种抑制因加热杀菌而导致的绿茶饮料的香气变化的方法。例如有:添加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钠,并在填充至容器中时将顶空的空气置换为氮气,从而防止在绿茶饮料的制造过程中或制造后的褐变及伴随褐变的令人不快的味道或令人不快的臭味的发生的方法(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将来自绿茶等天然物的黄酮类添加至绿茶饮料,来抑制绿茶饮料的褐变及伴随褐变的香味劣化的方法(专利文献2),向绿茶萃取液中添加环糊精进行加热处理时,通过将产生的蒸馏臭包接至环糊精的环状内,对蒸馏臭进行脱臭化的方法(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2),通过向绿茶萃取液中添加糖苷分解酶来抑制加热臭的生成的方法(专利文献4),向煎茶中混合烘干茶而使香气变化不明显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等。
[0004]另一方面,报告有通过对绿茶萃取物中的金属和锌离子进行置换处理,可制造绿色度高且风味良好的绿茶饮料(专利文献5)。
[0005]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

2347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

28944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

17432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

14760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

333862号公报
[0006]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茶业研究报告”,64卷,p.35

38(1986)非专利文献2:日本农艺化学会志,Vol63,No.1,pp29

35,1989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已知作为加热臭的原因之一的沉香醇或苯甲醇等,因在绿茶萃取液中溶出的作为其前体的糖苷在加热杀菌中受到水解而生成。这样基于糖苷的香气变化,通过利用糖苷分解酶,可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控制。
[0008]然而,一般认为作为绿茶饮料的异味的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为通过阿魏酸的脱碳酸而生成,因此尚未知晓遮盖该香气的有效方法,或抑制该香气生成的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遮盖作为绿茶饮料的异味的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的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含有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因其产生的异味也得到遮盖的绿茶饮料。
[0010]本专利技术者等对选择性遮盖因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而产生的异味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规定量的锌有优异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1]本专利技术虽不限定于此,但包含以下方式。[1]一种方法,其为遮盖绿茶饮料中因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而产生的异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0.08~4mg/100mL的锌。[2]一种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20ppb以下的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且调配有0.08~4mg/100mL的锌。[3]根据[2]所述的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3~20mg/100mL的草酸。[4]一种绿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为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的含量为20ppb以下的绿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锌含量达到0.08~4mg/100mL的方式调配锌的工序。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因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而产生的异味得到选择性遮盖,从而风味良好的绿茶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盖绿茶饮料的异味的技术。此处,所谓异味,是指日本工业标准JIS Z 8144:2004中记载的“制品或试料原本不具备的异样的风味”,本专利技术的绿茶饮料的异味的主要原因为在绿茶饮料中察觉为木馏油一般的香气的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2

Methoxy
‑4‑
vinylphenol,CAS登记编号:7786

61

0)。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也称作4

乙烯基愈创木酚(4

Vinylguaiacol),是谷物(特别是玉米)的酒精发酵物等中所含的成分,具有甜辣的香气。在“基于食品卫生监督员的食品卫生监督方法的高度化相关的研究”(平成21~23(2009~2011)年度食品的安心及安全确保推进研究事业,www.nihs.go.jp/hse/food

info/chemical/kanshi,表3)中,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的气味的阈值报告为0.25~0.3mg/L左右,但基于本专利技术者等的研究,绿茶饮料中即使存在极微量,也会明显察觉到异味。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方式中,在以20ppb以下,优选以0.02~15ppb,更优选以1~10ppb的浓度含有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的绿茶饮料中,因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而产生的异味得到有效遮盖。
[001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绿茶饮料含有规定量的锌,可以遮盖绿茶饮料的异味。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锌,只要为可通过可用于食品中的方式进行添加的锌即可,并无特别限制。具体而言,作为锌源,可含有葡萄糖酸盐、硫酸盐、氯化锌、柠檬酸盐等锌的水溶性盐,或含锌的酵母等。尤其,使用含锌的酵母时,通过锌以外的来自酵母的水溶性成分与锌的相互作用而可有效遮盖异味,从而使用含锌的酵母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的一个例子。此处,所谓含锌的酵母,是指在对面包酵母或啤酒酵母等进行培养的阶段,使其吸收锌,作为锌,含有2质量%,优选含有3质量%,更优选含有4质量%以上的酵母。本说明书中,“含锌的酵母”中包含:含有含锌的酵母的活菌体或死菌体的水不溶性的含锌的酵母,及通过酶、热水等对含锌的酵母实施处理,来萃取酵母的有用成分(锌等)而得的含锌的酵母提取物。作为市售品,可列举锌酵母(GROW公司制)、矿物质酵母

Zn(Oriental Yeast公司制)、锌酵母(Bio Springer公司制)等食用酵母(含锌)。使用水不溶性的含锌的酵母时,从香味及食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过滤等固液分离方法从饮料中去除水不溶性成分。
[0015]锌的添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对含有作为异味的原因的2

甲氧基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方法,其为遮盖绿茶饮料中因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而产生的异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0.08~4mg/100mL的锌。2.一种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20ppb以下的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且调配有0.08~4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本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