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土壤修复功能的菌群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75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石油降解功能的菌群,其包含戈登氏菌C1(Gordonia sp.Strain C1),纤维微菌C3(Cellulosimicrobium sp.Strain C3),或两者,其中戈登氏菌C1和纤维微菌C3的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25708和CGMCC No.25709。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菌群和培养配方,所述菌群在石油含量为600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土壤修复功能的菌群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生物
,具体涉及具有石油降解功能的菌群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石油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石油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和社会生活的改善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在开采、运输、使用和贮藏等过程中所发生的石油污染事故也随之而来,石油泄漏污染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石油中的化合物种类非常复杂,含有大量难以降解和容易积累的高毒性成分,石油泄漏所带来的污染严重威胁环境安全,进而威胁人类健康。随着社会水平的逐渐提升和人类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如何应对石油泄漏及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0003]石油是各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差异大,石油污染环境中更是存在分散不均匀,异质性高等特点,这对有效处理环境石油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发展了分别以物理、化学和生物为核心的石油污染处理工艺。其中,在生物修复技术中,与用于处理石油污染的其他策略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环境进行生物降解的生物处理工艺由于其环境友好、效率高和成本低而备受关注。
[0004]目前,有关石油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国内积极开展了关于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研究。现有的研究较多着眼于单一的石油降解微生物且降解培养条件没有根据菌株特性进行优化,如专利CN111718867B、CN105505812B和CN109777747A等。此外,由于单一种类降解菌的降解效果有限,而混合细菌降解体系可以实现石油污染物的高效快速降解,混合细菌降解体系的构建已引起多方面关注,如专利CN110511890A和CN111534462A等。但是,混合体系大多存在石油烃降解效率低或降解浓度小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具有石油降解功能的复合菌群,其能够实现对高浓度的石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石油降解功能的复合菌群及其应用,以期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两株石油降解功能菌,其单一菌株筛选分离自青海油田采油一厂油泥坑中的油泥,将获得的两株石油降解功能菌进行菌落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经鉴定显示,获得的C1菌落,颜色为橘红色,不透明,凸起;C3菌落,颜色由白色转为绿色,不透明,凸起。基于Maximum likelihood法使用MEGA7.0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建议所述菌株依次命名为戈登氏菌(Gordonia sp),命名为Gordonia sp.Strain C1和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命名为Cellulosimicrobium sp.Strain C3。
[0008]将获得的单一石油降解菌戈登氏菌C1(Gordonia sp.Strain C1)和纤维微菌C3(Cellulosimicrobium sp.Strain C3)进行菌株唯一碳源利用测试。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两株石油降解功能菌的培养配方及培养条件。培养配方:BO培养基;
培养条件:26℃

37℃,150

200rp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石油降解功能的复合菌液的应用条件,其中,培养基使用改良BO培养配方,培养条件为26℃

37℃,150

200rpm。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两株石油降解功能菌联合应用的培养和复配方法,单独分别培养戈登氏菌C1和纤维微菌C3;调整两株菌液浓度OD
600
为0.6

1.0,在占比分别为50%

70%和30%

50%的条件下进行同步混合复配。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菌群在石油污染环境中降解石油烃的应用。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针对所述的菌群在石油降解体系中的配方。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降解石油烃的方法。将混合形成的菌群以10%

20%的接种量接种到石油质量浓度为60000

100000mg/L的降解体系中,26℃

37℃,150

200rpm培养8

24天,实现对石油的降解。
[0015]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0016]1.一种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群包含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08的戈登氏菌(Gordonia sp.)C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09的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C3或者两者。
[0017]2.根据项1所述的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群由体积占比为50%

70%的戈登氏菌(Gordonia sp.)C1和体积占比为30%

50%的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C3组成。
[0018]3.培养项1或2所述的菌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所用培养基的组成配方为:CH3COONa 1g/L,C3H3NaO
3 0.5g/L,K2HPO
4 0.5g/L,KNO30.1g/L,NH4Cl 0.05g/L,NaCl 25g/L,FeC6H5O
7 0.002g/L,自然pH;培养条件为:26℃

37℃,150

200rpm。
[0019]4.项1或2所述的菌群在石油污染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
[0020]5.根据项4所述的应用,所述的石油污染环境包括石油污染土壤和石油污染水体。
[0021]6.一种微生态修复石油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使用项1或2中的菌群降解石油污染土壤或水体中的石油烃。
[0022]7.一种石油烃的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1或2中的菌群接种至含石油质量浓度为60000

100000mg/L的降解体系中,26℃

37℃,150

200rpm下培养。
[0023]8.根据项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体系中营养成分为CH3COONa 0.3g/L,C3H3NaO
3 0.1g/L,K2HPO
4 1g/L,KNO
3 2g/L,NH4Cl0.5g/L,NaCl 10g/L,FeC6H5O
7 0.005g/L。
[0024]9.一种用于对石油污染环境进行治理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品中包含有项1或2所述的菌群。
[0025]10.根据项9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为液体的菌剂制品。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石油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群包含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08的戈登氏菌(Gordonia sp.)C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09的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C3或者两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群由体积占比为50%

70%的戈登氏菌(Gordonia sp.)C1和体积占比为30%

50%的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sp.)C3组成。3.培养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所用培养基的组成配方为:CH3COONa 1g/L,C3H3NaO
3 0.5g/L,K2HPO
4 0.5g/L,KNO
3 0.1g/L,NH4Cl 0.05g/L,NaCl 25g/L,FeC6H5O
7 0.002g/L,自然pH;培养条件为:26℃

37℃,150

200rpm。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群在石油污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安周亓香凝曾伊源庄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