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热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填充材料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025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集热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填充材料的设备,前置仓下部、底面分别与封碳制料仓连通,排水管靠近封碳制料仓的一端设有第三输料管,前置仓的底面通过排碳管与封碳制料仓连通,排水管上间隔设置PH值监测仪和第一液体阀门;前置仓的顶端设有排气管,前置仓侧面的上部、中部分别设有进液管、循环液体吸附管,进液管一端与前置仓连通,循环液体吸附管的一端与前置仓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连通;前置仓侧面的下部设有进气管,排气管与进气管连通;封碳制料仓上部设有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电厂含碳废弃物直接通入其中作为生产填充材料的原料,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制作的填充材料填筑在地下,避免了其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温室效应、污染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集热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填充材料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充材料的制作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收集热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填充材料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
2022年,我国发电量累计数值为83886.3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9.77%。燃煤发电厂在工作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资源的同时,会排放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并产生大量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等高碳基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对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为堆放、填埋等,这些方法占用大量的土地,且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稳定封存电厂高碳基固废和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废气的方法。
[0003]此外,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充填技术、建筑基础回填土和道路路基填土均需要消耗大量的固体材料,但是上述技术往往存在材料制作成本高的显著问题。因此,矿山和基建领域也在寻求低成本充填、回填的方法。电厂的高碳基固废可以作为充填、回填材料,目前,需要一种可以吸附二氧化碳气体并以高碳基固废制为骨料制作充填材料的装备,以实现对电厂高碳基固废和废气的有效封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收集热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填充材料的设备,可直接收集电厂高碳基固体废弃物和废气等含碳废弃物用于制作填充材料,大大降低填充材料制作成本,电厂含碳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收集热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填充材料的设备,包括前置仓和封碳制料仓,前置仓的下部侧面通过排水管与封碳制料仓连通,排水管靠近封碳制料仓的一端设有第三输料管,前置仓的底面通过排碳管与封碳制料仓连通,排水管上间隔设置PH值监测仪和第一液体阀门,PH值监测仪靠近前置仓;前置仓的顶端设有排气管,排气管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二氧化碳监测仪和第一气体阀门,前置仓侧面的上部、中部分别设有进液管、循环液体吸附管,进液管一端与前置仓连通,循环液体吸附管的一端与前置仓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连通且连通处位于PH值监测仪和第一液体阀门之间的位置,循环液体吸附管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前置仓侧面的下部设有进气管,排气管与进气管之间通过气体循环吸附管连通,气体循环吸附管与排气管连通处位于有二氧化碳监测仪和第一气体阀门之间的位置,气体循环吸附管上设有第二气体阀门;封碳制料仓上部设有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与前置仓连通的一端延伸至前置仓内部且位于前置仓内部的进液管上均匀间隔开设喷淋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液体吸附管与前置仓连通的一端延伸至前置仓内部且位于前置仓内部的循环液体吸附管上均匀间隔开设喷淋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前置仓连通位置的高度高于排水管与前置仓连通位置的
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将电厂含碳废弃物直接通入其中作为生产矿山或基建领域所使用的填充材料的原料,就地取材无需转运降低成本,同时免去堆放填埋固废的程序,也不会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二次污染;使用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的填充材料中吸附有二氧化碳,填充材料填筑在地下,因此,二氧化碳也会被更加牢固的封存在地下,避免了其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温室效应、污染环境,进而实现对电厂高碳基固废和废气的有效封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0、前置仓,1、进气管,2、进液管,3、喷淋头,4、二氧化碳监测仪,5

1、第一气体阀门,5

2、第二气体阀门,6、排气管,7、气体循环吸附管,8、PH值监测仪,9

1、第一液体阀门,9

2、第二液体阀门,10、排水管,11、循环液体吸附管,12、排碳管,13、高碳基浆体,14、封碳制料仓,15、第一输料管,16、第二输料管,17、第三输料管,18、充填材料。
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前置仓0和封碳制料仓14,前置仓0的下部侧面通过排水管10与封碳制料仓14连通,排水管10靠近封碳制料仓14的一端设有第三输料管17,前置仓0的底面通过排碳管12与封碳制料仓14连通,排水管10上间隔设置PH值监测仪8和第一液体阀门9

1,PH值监测仪8靠近前置仓0,排水口10用于输出吸附二氧化碳和烟尘后多余的水,排碳口12用于输出吸附二氧化碳和烟尘后形成的高碳基浆体13;前置仓0的顶端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二氧化碳监测仪4和第一气体阀门5

1,排气管6用于排出吸附二氧化碳和烟尘后的气体,前置仓0侧面的上部、中部分别设有进液管2、循环液体吸附管11,进液管2用于注入吸附溶液,进液管2一端与前置仓0连通,循环液体吸附管11的一端与前置仓0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10连通且连通处位于PH值监测仪8和第一液体阀门9

1之间的位置,循环液体吸附管11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9

2;前置仓0侧面的下部设有进气管1,进气管1用于送入电厂产生的废气,进气管1与前置仓0连通位置的高度高于排水管10与前置仓0连通位置的高度,排气管6与进气管1之间通过气体循环吸附管7连通,气体循环吸附管7与排气管6连通处位于有二氧化碳监测仪4和第一气体阀门5

1之间的位置,气体循环吸附管7上设有第二气体阀门5

2;封碳制料仓14上部设有第一输料管15和第二输料管16。
[0013]电厂产生的废气通过进气管1由底部送入前置仓0进行二氧化碳和烟尘颗粒的吸附,吸附过程采用的是吸附溶液,吸附溶液通过进液管2由上部注入前置仓0中,进液管2与前置仓0连通的一端延伸至前置仓0内部且位于前置仓0内部的进液管2上均匀间隔开设喷淋口3,通过喷淋口3均匀的喷洒在前置仓0内,吸附溶液下降的过程中与从底部向上运动的
废气充分混合,实现对二氧化碳和烟尘颗粒的充分吸附。
[0014]被吸附后的气体继续向上运动直到前置仓0的上端,二氧化碳监测仪4实时对吸附后的气体进行浓度检测,当二氧化碳监测仪4检测到的二氧化碳和烟尘颗粒浓度尚未达到排放标准,此时控制第一气体阀门5

1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二气体阀门5

2处于打开状态,未达标气体通过循环吸附管7再次送入前置仓0的底部进行二次吸附,当二氧化碳监测仪4检测到的二氧化碳和烟尘颗粒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时,此时控制第二气体阀门5

2处于关闭状态,控制第一气体阀门5

1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排气管6向大气中排出达标的气体;二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集热电厂含碳废弃物制作填充材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仓(0)和封碳制料仓(14),前置仓(0)的下部侧面通过排水管(10)与封碳制料仓(14)连通,排水管(10)靠近封碳制料仓(14)的一端设有第三输料管(17),前置仓(0)的底面通过排碳管(12)与封碳制料仓(14)连通,排水管(10)上间隔设置PH值监测仪(8)和第一液体阀门(9

1),PH值监测仪(8)靠近前置仓(0);前置仓(0)的顶端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二氧化碳监测仪(4)和第一气体阀门(5

1),前置仓(0)侧面的上部、中部分别设有进液管(2)、循环液体吸附管(11),进液管(2)一端与前置仓(0)连通,循环液体吸附管(11)的一端与前置仓(0)连通,另一端与排水管(10)连通且连通处位于PH值监测仪(8)和第一液体阀门(9

1)之间的位置,循环液体吸附管(11)上设有第二液体阀门(9

2);前置仓(0)侧面的下部设有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流陈祥宸舒继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