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验证杀菌剂双向内吸传导活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006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验证杀菌剂双向内吸传导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番茄组培苗在带药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2)将步骤1)中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移至普通培养基,并接种菌液,带菌培养;3)对步骤2)中带菌培养的番茄组培苗进抑菌率测定;4)根据步骤3)中的测定结果,确定步骤1)带药培养基中添加的药剂是否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对实验设备要求低,可以对不同药剂进行高效验证,具有实验周期短,实验条件可控,筛选效率高的特点。筛选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验证杀菌剂双向内吸传导活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应用
,涉及一种能够高效验证杀菌剂是否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活性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长期组培保存的番茄组织培养材料,对不同杀菌剂是否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活性进行验证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病原菌尚未侵入植物体,通过保护性杀菌剂,例如铜制剂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与保护性杀菌剂不同,当病原菌侵入植物体后,内吸性杀菌剂可以通过植物的根或叶被吸收,在维管束中转移,到达发病组织杀死致病菌,还可以移动到其它未发病组织,抵御病原菌的进一步侵害,因此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0003]杀菌剂内吸性传导有共质体传导和双向传导两种。共质体传导是在植物有生命的部分移动,包括原生质体、胞间联丝和韧皮部筛管细胞,因此这种内吸杀菌剂可以在韧皮部筛管中主动由叶部传至根部,这种输送需要代谢能量的投入。例如吡氯灵是典型的共质体传导杀菌剂。它在植物体内的活性远远大于体外活性。
[0004]双向传导内吸杀菌剂兼有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两种传导性质,既可以从植物的根部经木质部的导管向顶传导,又能被叶片吸收经韧皮部的筛管由叶片向基部传导。例如乙磷铝和甲霜灵。这两种内吸杀菌剂对卵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有效。乙磷铝叶面施药可以防治鳄梨根部的疫霉病;甲霜灵可以通过柑桔的枝梢传导至柑桔的根部。在对细菌病害的防治中,选择具有双向传导性的高效内吸性药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005]常规测定药剂内吸性的方式有残留分析法、盆栽植物测定法、同位素示踪法、荧光素示踪法等。残留分析法被广泛用于研究农药在植物中的内吸传导行为,运用液质、气质、核磁等分析仪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植株各部位痕量的农药母体及其代谢产物。本方法的缺点是当植物本身含有复杂基质时,样品提取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优化。例如气相色谱法是对组织中具有热稳定性的药剂进行提取,制作该药剂的标准曲线,将药剂送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测定。此方法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每种药剂的测定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摸索实验条件。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对内吸性进行进行验证的方法,萃取组织中的药剂,上色谱柱进行测定。此方法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每种药剂的测定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摸索实验条件。
[0006]盆栽植物测定法是指在盆栽植物不同部位施用农药后,通过观察病害的病情指数来评估农药的内吸传导力。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盆栽植物培养条件很难保证均一,影响病原菌发病,从而影响对药剂的判断;二是对发病植株的病情评估只能采用病情分级,无法做到定量分析。
[0007]同位素示踪法采用放射性原子标记,验证药剂传导方向。本技术具有放射性,对人体危害大,对实验条件要求高,普通研发机构难以实现相应实验条件。
[0008]与同位素示踪法相比,荧光示踪法具有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其可在细胞水平上提供关于外源化合物的实时动态信息。缺点是荧光素直接标记农药分子可能会干扰农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与分布,研究结果可能不准确,因此现阶段直接标记农药分子的报道
相对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验证杀菌剂双向内吸传导活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将番茄组培苗在带药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
[0011]2)将步骤1)中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在菌液中洗净带药培养基,后伤根移至普通培养基,并接种新鲜菌液,带菌培养;
[0012]3)对步骤2)中带菌培养的番茄组培苗进行抑菌率测定;
[0013]4)根据步骤3)中的测定结果,确定步骤1)中的带药培养基中的药剂是否具有内吸活性。
[0014]其中,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番茄组培苗的准备步骤,包括:将番茄种子表面消毒后洗净,在培养基培育成苗后将番茄植株通过切段快繁的方式进行培育,繁殖系数为3倍,切段扩繁的番茄约3周可以成苗。
[0015]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番茄组培苗选择生长一致的番茄组培苗进行实验。
[0016]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带药培育时间为4天。
[0017]其中,所述步骤2)中先将步骤1)中得到的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在待接种的菌液中清洗干净,再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0018]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菌液浓度为108cfu;带菌培养时间为48小时。
[0019]其中,所述步骤3)中抑菌率的定量测定方法为:在距离植株基部2cm的圆周内3点对称取样,将菌液梯度稀释1000000倍,平板涂布法计数每位点菌落数,从而估计药剂对接种菌的抑菌效果。
[0020]其中,所述步骤3)中抑菌率的定性测定方法为:通过计算菌块覆盖面积占瓶底面积的比例评估抑菌率,如果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培养瓶中的菌块覆盖的面积占瓶底总面积的A%;对照样(不吸药)番茄组培苗培养瓶中的菌块覆盖的面积占瓶底总面积的B%;那么抑菌率为(B

A)/B;例如当A为40;B为50时,抑菌率为20%。
[0021]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判断药剂是否具有内吸活性的标准为:如果数据调查时,计算出的抑菌率比对照处理高,那么带药培养时,药剂应是先被植株吸收,转移至普通培养基后又可以被释放出来说明药剂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被释放的药剂又能对病原菌产生抑制,说明药剂具有杀菌活性。
[0022]其中,当计算出的抑菌率>0时,便认为药剂具有内吸活性,当抑菌率>=60%时,便认为该药剂具有较好的内吸活性。
[0023]其中,所述药剂为喹啉铝、喹啉锌、喹啉铜、8

羟基喹啉柠檬酸盐、8

羟基喹啉硫酸盐、萎锈灵、盐酸吗啉胍、春雷霉素、噁喹酸锌、二硫氰基甲烷;所述接种菌为青枯菌。
[0024]本专利技术专利对实验设备要求低,2个培养箱长期保存番茄组培苗,1台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1个摇床摇菌,即可完成该实验。
[0025]与传统生物测定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对不同药剂进行高效验证,实验周期短,实验条件可控,筛选效率高。
[0026]与传统同位素示踪法和荧光素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可以对有内吸性的药剂直接进行活性验证,暨验证药剂是否具有抑菌效果。
[0027]气相和液相色谱检测对象有限,气相色谱仅可用于检测可挥发的并且具有热稳定的化合物,液相色谱用于检测高沸点、难挥发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长期对不同药剂进行内吸性验证需要配置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投入较高的经费支出;同时这两种仪器只能验证药剂内吸性,不能确定药剂内吸活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1番茄组培苗带药培养,其中图A

E分别为200ppm喹啉铝带药培养(A),200ppm喹啉锌带药培养(B),200ppm喹啉铜带药培养(C),200ppm8

羟基喹啉柠檬酸盐带药培养(D),200ppm 8

羟基喹啉硫酸盐带药培养(E)。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验证杀菌剂双向内吸传导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番茄组培苗在带药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2)将步骤1)中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移至普通培养基,并接种菌液,带菌培养;3)对步骤2)中带菌培养的番茄组培苗进行抑菌率测定;4)根据步骤3)中的测定结果,确定步骤1)带药培养基中添加的药剂是否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活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番茄组培苗的准备步骤,包括:将番茄种子洗净后表面消毒,在培养基中培育成苗,随后将番茄植株通过切段快繁的方式进行培育,繁殖系数为3倍,切段扩繁的番茄约3周可以成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番茄组培苗选择生长一致的番茄组培苗进行实验;所述步骤1)中的带药培育时间为4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先将步骤1)中得到的吸药后的番茄组培苗在待接种的菌液中清洗干净,再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沿扦插植株的根部加入1ml的菌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菌液接种浓度为108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瑾李东阳黄小威桑松徐宗余陈润丽杨婷婷干华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江益农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