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86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以下部件:成像部;第一金属侧板和第二金属侧板,它们相对于成像部彼此相对地设置;天线,其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壳体,其包括顶盖和侧盖,顶盖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金属侧板和第二金属侧板的上方,侧盖相对于第一金属侧板设置在与成像部所设置的内侧相反的外侧,其中,成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金属侧板上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支撑顶盖和侧盖中的至少一个的壳体支撑部、和支撑天线的天线支撑部。支撑部、和支撑天线的天线支撑部。支撑部、和支撑天线的天线支撑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或静电记录系统的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影印机或传真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诸如激光打印机的成像装置现今出于更好的用户便利性而更普遍地包括无线通信部,以便用户能够使用外部设备经由无线通信将用于各种操作(例如,打印和设定)的指令发送到成像装置。通常,在成像装置中,无线通信部被设置为与控制基板分离的独立无线通信基板(无线模块),并且通过将无线通信基板与控制基板连接来控制无线通信基板。由于无线通信性能容易受到无线通信基板在成像装置内的位置和无线通信基板的外围部件的影响,因此在成像装置中优选尽可能靠近外侧地布置无线通信基板,使在无线通信基板的附近可能成为障碍的部件的数量尽可能少。日本专利No.6300605公开了一种用于确保良好通信性能的构造,其中无线通信基板被偏压并抵靠至外壳盖,以便在成像装置中尽可能靠近外侧地布置无线通信基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然而,在如日本专利No.6300605中公开的无线通信基板直接或间接支撑在外壳盖上的构造中,从外部施加在外壳盖上的冲击直接传递到无线通信基板。外壳盖很可能受到外力,特别是在成像装置的运输期间。这种力将无线通信基板置于出故障的高风险中。
[000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并且具有在确保良好通信性能的同时对无线通信基板提供更坚固的保护的能力。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装置包括:
[0006]成像部,其被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0007]相对于成像部彼此相对地设置的第一金属侧板和第二金属侧板;
[0008]天线,其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和
[0009]壳体,其包括顶盖和侧盖,顶盖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金属侧板和第二金属侧板的上方,侧盖相对于第一金属侧板设置在与成像部所设置的内侧相反的外侧,
[0010]其中,成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金属侧板上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被构造成支撑顶盖和侧盖中的至少一个的壳体支撑部、和被构造成支撑天线的天线支撑部。
[0011]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执行无线通信、并且具有在确保良好通信性能的同时对无线通信基板提供更坚固的保护的能力。
[0012]参考附图,根据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4]图2A和图2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0015]图3A和图3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铰接构件在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和前视图;
[0016]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和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和左侧视图;
[0017]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0018]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0019]图7A至图7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基板和外围部件的图;
[0020]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基板和外围部件的剖视图;
[0021]图9A至图9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支撑构件、上盖和下盖的图;
[0022]图10A至图10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上盖的构造的剖视图;
[0023]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各种盖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0024]图1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前盖的透视图;
[0025]图13A至图13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各盖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0026]图14A至图14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
[0027]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8]图16A和图16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0029]图1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铰接构件在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
[0030]图1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0031]图1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基板和外围部件的剖视图;
[0032]图2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0033]图21A至图21C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基板和外围部件的图;和
[0034]图2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基板和左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示例)进行说明。然而,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要素的尺寸、材料、形状、它们的相对布置等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装置的构造、各种条件等适当地改变。因此,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要素的尺寸、材料、形状、它们的相对布置等不旨在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0036]第一实施例
[0037]本实施例描述了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能够使用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单色图像的单色激光打印机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不仅可应用于该示例,还可应用于使用静电记录系统或喷墨记录系统的其它复印机、具有级联式记录系统的彩色复印机、或打印机。
[0038]在以下描述中,相对于使用成像装置100的用户来定义方向。即,从面向装置并使用装置的用户观察时,成像装置100的前侧或近侧、后侧或远侧、上侧或顶侧、以及下侧或底侧将分别被称为“前”、“后”、“上”和“下”。从成像装置100的前侧观察时成像装置的左侧和右侧将分别被称为“左”和“右”。
[0039]1.成像装置100的整体构造
[0040]首先,描述成像装置100的整体构造。图1是示出从左侧观察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电子照相记录技术的成像装置100的整体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成像装置100包括由金属框架20支撑的成像部60和定影部70,并且形成单色图像。稍后将详细描述框架20。成像装
置100还包括具有用于驱动诸如辊的移动构件的马达9a的驱动单元9。
[0041]成像部60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62、充电辊63、显影辊64和调色剂容器65。成像部可以被构造为能够整体可移除地安装至装置的处理盒。在接收到图像信息时,开始成像操作,其中感光鼓62旋转。首先,充电辊63对感光鼓62的外周表面均匀地充电。然后,通过根据图像信息用来自激光扫描仪5的激光束进行照射而使该带电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通过显影辊64显影,由此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成像之前存放在成像装置100的下部处的进给盒51中的片材状记录材料P通过进给辊52和分离部53从进给盒51单独地逐张进给至一对阻挡辊54。该对阻挡辊54朝转印辊55与感光鼓62之间的转印夹持部推出进给至其的记录材料P。当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夹持部时,电气单元8的高压电源部83经由金属线84向转印辊55施加偏压。这使得在成像部60中单色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62的表面转印到经过转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P上。
[0042]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其被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相对于成像部彼此相对地设置的第一金属侧板和第二金属侧板;天线,其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和壳体,其包括顶盖和侧盖,顶盖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金属侧板和第二金属侧板的上方,侧盖相对于第一金属侧板设置在与成像部所设置的内侧相反的外侧,其中,成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金属侧板上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被构造成支撑顶盖和侧盖中的至少一个的壳体支撑部、和被构造成支撑天线的天线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壳体支撑部被构造成支撑顶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支撑构件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离第一金属侧板的上端比离第一金属侧板的下端更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壳体支撑部包括与顶盖接合的两个接合部,其中,天线支撑部被构造成支撑天线,使得天线被定位在所述两个接合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天线支撑部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金属侧板的上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壳体支撑部被构造成支撑侧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壳体支撑部包括与侧盖接合的两个接合部,其中,天线支撑部被构造成支撑天线,使得天线被定位在所述两个接合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支撑构件位于第一金属侧板的设置有侧盖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从与第一金属侧板的面对第二金属侧板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天线支撑部设置在不与壳体支撑部重叠的位置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支撑构件由树脂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崎隆自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