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61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包括:根据电力设备结构构建三维数字模型;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根据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下的热负荷特性,基于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优化布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重要设备,而发热故障是电力设备发生频率最高的故障类型,而温升是这类故障信息最直接的感知检测指标。传感器的优化布置问题是电力设备健康监测、状态评估以及后期维修的关键性问题,因此电力设备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对电力设备智能感知和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传感器优化布置对数据采集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考虑实际场地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只能在空间结构的有限位置上布置相对较少的传感器,因此,传感器的布置应满足以下2个目标:(1)最大程度地反映空间结构中被检测信息的特征;(2)对被检测信息变化足够敏感。传统的电力设备温度监测实验中,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问题往往都是由有长期积累经验的操作工人来判断,其最优数目和位置的确定缺少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这样必然会使得实验测得的模态数据不精确,无法更好反映出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温升特征。目前,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方法众多,主要包括:(1)模态动能法。计算传感器各候补位置对应自由度对模态贡献度,将传感器布置于模态动能和模态应变能较大的位置;(2)经典优化算法。通过一些算法将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转化为典型的有约束或无约束优化问题。(3)信息论法。利用识别误差构建性能函数实现传感器布置最大化收益。(4)启发式算法。将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等同于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通过进化、选择、交叉、变异等类似遗传进化的过程实现布置的优化。然而,现有的大多数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方法都是通过二维理论模型计算获得传感器最优位置,未曾考虑传感器布置对象本身的三维结构特征以及场域分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监测数据不准确,传感器布置收益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提高电力设备温度传感器感知收益。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根据电力设备结构构建三维数字模型;
[0008]S2、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根据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下的热负荷特性,基于热

流耦合方法,建立电力设备元器件热损计算模型,求解热损特征;
[0009]S3、获取电力设备温升数据,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模拟电力设备温度场域分布情况;
[0010]S4、构建三维电力设备的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并基于热损特征和温度场域分布情况设置传感器布置约束条件,对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进行简化;
[0011]S5、基于简化后的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最优布置方案。
[0012]所述步骤S1具体为:根据电力设备物理实体运行状态信息,对电力设备基本结构进行三维建模;采用轻量化处理方法对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干涉去除以及简化,略去电力设备中既不影响发热与散热又不影响内部气体正常流动的零件,建立电力设备三维数字模型。
[0013]所述步骤S2具体为: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根据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下的热负荷特性,基于热

流耦合方法,建立电力设备元器件热损计算模型,设置电力设备各元器件对流换热边界条件、电力设备各元器件与环境热辐射边界条件,计算电力设备元器件三维热损,得到热损特征。
[0014]所述电力设备各元器件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为:
[0015][0016]其中,ε
i
为各电力设备元器件外表面的导热率;ω为辐射等效发射率;σ为综合换热系数;T2、T3分别为电力设备元器件外表面温度、柜体内部温度;为相邻等温面温差与法向距离之比;i、k分别表示电力设备各元器件编号和所述电力设备元器件总数。
[0017]所述电力设备各元器件与环境热辐射边界条件为:
[0018][0019]其中,ε
j
为各电力设备元器件内部导体的导热率;为元器件外表面与环境对流换热系数;T1、T4分别为电力设备元器件内部导体温度、环境温度;为相邻等温面温差与法向距离之比;j、k分别表示电力设备各元器件编号和所述电力设备元器件总数。
[0020]所述计算电力设备元器件三维热损的方法为:
[0021][0022]其中,λ为介质导热系数;t为电力设备元器件中心温度;qv为单位体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0023]所述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依据图论方法将电力设备温度场域信息分布情况转换为三维分布函数,将光纤温度传感器约束条件转换为温度场域覆盖检测,以传感器对温度场域覆盖问题替代传感器最优布局求解。
[0024]所述光纤温度传感器约束条件根据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参数以及电力设备基本结构特征设置,所述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包括视场、尺寸、感知距离。
[0025]所述传感器对温度场域覆盖问题表示为:
[0026][0027]其中η
(x,y,z)
为(x,y,z)位置覆盖概率;e
(x,y,z)
为(x,y,z)位置处温度场域值,e
th
为温度检测阈值。
[0028]所述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的求解方法为:建立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收益函数,根据光纤温度传感器约束条件,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收益函数达到最大值时,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得到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最优布置方案。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根据电力设备物理实体运行状态信息构建了电力设备三维数字模型,能更全面表征电力设备的三维特征。
[0031](2)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各元器件热损计算模型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仿真,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电力设备温度场分布情况。
[0032](3)本专利技术基于图论方法将电力设备温度场域信息分布转换为三维分布函数,光纤温度传感器约束条件转换为温度场域覆盖,能有效简化三维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缩短算法时间。
[0033](4)本专利技术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流程明确、计算精简,能广泛运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的智能感知,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
[0035]图2为开关柜三维数字模型传感器布置图;
[0036]图3为开关柜温度场域分布图;
[0037]图4为收益函数示意图;
[0038]图5为开关柜光纤温度传感器最优布置方案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电力设备结构构建三维数字模型;S2、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根据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下的热负荷特性,基于热

流耦合方法,建立电力设备元器件热损计算模型,求解热损特征;S3、获取电力设备温升数据,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模拟电力设备温度场域分布情况;S4、构建三维电力设备的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并基于热损特征和温度场域分布情况设置传感器布置约束条件,对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进行简化;S5、基于简化后的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最优布置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根据电力设备物理实体运行状态信息,对电力设备基本结构进行三维建模;采用轻量化处理方法对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干涉去除以及简化,略去电力设备中既不影响发热与散热又不影响内部气体正常流动的零件,建立电力设备三维数字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根据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下的热负荷特性,基于热

流耦合方法,建立电力设备元器件热损计算模型,设置电力设备各元器件对流换热边界条件、电力设备各元器件与环境热辐射边界条件,计算电力设备元器件三维热损,得到热损特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各元器件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为:其中,ε
i
为各电力设备元器件外表面的导热率;ω为辐射等效发射率;σ为综合换热系数;T2、T3分别为电力设备元器件外表面温度、柜体内部温度;为相邻等温面温差与法向距离之比;i、k分别表示电力设备各元器件编号和所述电力设备元器件总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温度场分析的电力设备光纤温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凯黄华炜杜习周吴天逸陈洁金立军左鹏奇田昊洋姚周飞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