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52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数字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包括:确定建筑不同楼层间的层间通道;获取建筑每一层楼层的平面图,以墙体作为边界,以门作为层内通道;若起点和终点位于同一楼层,确定该楼层内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若起点和终点位于不同楼层,确定起点和终点所在楼层在层间通道内的层间路径,并确定起点和终点各自到达层间通道的层内路径;根据层间路径和层内路径得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选取长度最短的可通行路径进行输出。其能够确定建筑体内的任意两处地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和路径长度,有助于对评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便于及时对设计工作给出修改建议。便于及时对设计工作给出修改建议。便于及时对设计工作给出修改建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数字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更多的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安全性和使用体验感,但是传统的设计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导致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出现了设计感非常好但是使用体验感差的设计。这对于设计工作而言非常不利,导致了设计工作的劳动力浪费,使无用功增多,而且如果在建筑物建成后才发现相应的问题,损失会更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建筑设计和建筑物的实际价值,造成了资源浪费。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其能够确定建筑体内的任意两处地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和路径长度,有助于对评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便于及时对设计工作给出修改建议。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其包括:确定建筑不同楼层间的层间通道;获取建筑每一层楼层的平面图,以墙体作为边界,以门作为层内通道;若起点和终点位于同一楼层,确定该楼层内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若起点和终点位于不同楼层,确定起点和终点所在楼层在层间通道内的层间路径,并确定起点和终点各自到达层间通道的层内路径;根据层间路径和层内路径得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选取长度最短的可通行路径进行输出。
[0006]进一步的,在获取建筑每一层楼层的平面图时,以墙体中线作为边界,以门的中点作为层内通道。
[0007]进一步的,在确定门与门之间的路径时,包括:将门与门的中点进行连线,并判断该连线是否全部位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范围内;若是,则该连线为这两道门之间的通行路径。
[0008]进一步的,在确定门与门之间的路径时,包括:将门与门的中点进行连线,并判断该连线是否全部位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范围内;若否,则找出在边界范围之外的线段;将该线段的两端点朝能够缩短该线段长度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该线段全部位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范围内;
将两道门的中点分别与移动后的线段的两端端点相连,两道门的中点与移动后的线段的两端端点的连线和移动后的该线段构成了这两道门之间的通行路径。
[0009]进一步的,若该线段的两端点分别位于相交的两墙体上,以该两墙体的拐角处作为修正点,将两道门的中点与该修正点的连线作为这两道门之间的通行路径。
[0010]进一步的,若在该连线中有多个线段位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范围之外,则分别对这些线段的端点进行移动,线段移动完毕后,将移动后的端点依次相连形成内部连线,再将将两道门的中点与该内部连线的端点相连,以构成这两道门之间的通行路径。
[0011]进一步的,若连线穿过这两道门所在空间,且该连线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的交点数量小于或等于1个,则判定该连线位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范围内。
[0012]进一步的,将线段的两端点朝能够缩短该线段长度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将端点沿边界进行移动。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简单高效,能够在设计阶段对建筑物的实用性、安全性和使用体验感进行前瞻式评估,例如建筑物内某些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否会过远,建筑物内的各个房间与消防栓的距离是否合适等等,能够对设计工作及时地给出完善参考,从而避免在设计工作完毕之后、甚至是在建筑物施工完毕之后才发现相关问题,有效地减少了设计工作中的无用功,提升了建筑设计和相应的建筑物的实际价值。此外,该方法特别适合对商场建筑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规划商场建筑内部的通行路径,也可以为商铺布局提供参考,对于提高商场布局的合理性、改善顾客游逛体验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0014]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能够确定建筑体内的任意两处地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和路径长度,有助于对评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便于及时对设计工作给出修改建议。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建筑的一层平面模型的示意图;图2为通过图1的平面模型得到的该层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M1和门M2的第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M1和门M2的第二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M1和门M2的第三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5中门M1和门M2之间的可通行路径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M1和门M2的第四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8为图7中门M1和门M2之间的可通行路径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M1和门M2的第五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门M1和门M2之间的路径经第一次修正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门M1和门M2之间的路径经第二次修正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0]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可以理解,各步骤的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实施例
[002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建筑不同楼层间的层间通道;通过层间通道可以到达不同楼层。
[0022]S2:获取建筑每一层楼层的平面图,以墙体作为边界,以门作为层内通道;墙体作为边界是不可通行的,墙体上的门是对应墙体上可通行的位置。
[0023]S3:若起点和终点位于同一楼层,确定该楼层内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起点和终点位于同一楼层时,不会涉及到跨层通行,只需直接确定层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建筑不同楼层间的层间通道;获取建筑每一层楼层的平面图,以墙体作为边界,以门作为层内通道;若起点和终点位于同一楼层,确定该楼层内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若起点和终点位于不同楼层,确定起点和终点所在楼层在层间通道内的层间路径,并确定起点和终点各自到达层间通道的层内路径;根据所述层间路径和所述层内路径得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可通行路径;选取长度最短的可通行路径进行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建筑每一层楼层的平面图时,以墙体中线作为边界,以门的中点作为层内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门与门之间的路径时,包括:将门与门的中点进行连线,并判断该连线是否全部位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范围内;若是,则该连线为这两道门之间的通行路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建筑物内路径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门与门之间的路径时,包括:将门与门的中点进行连线,并判断该连线是否全部位于这两道门所在空间的边界范围内;若否,则找出在边界范围之外的线段;将该线段的两端点朝能够缩短该线段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铁锋赵红蕾王初翀周国强蒋勇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