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41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头端设置密封囊;与密封囊连通分别设置充注管和液柱测压连接管;液柱测压连接管末端连通设置长度大于30cm的液柱示压管;液柱示压管末端设置压强缓冲腔,压强缓冲腔上端连通设置压强调节管,并在压强调节管末端设置气道接口连通气道;该发明专利技术能精准控制密封囊内液体压强,能使密封囊内液体压强伴随吸气相和呼气相气道压强变化而变化,保证气道密封性同时避免气道压迫损伤,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而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导管密封气囊管理指南指出气囊充气最佳压强范围为25

30cmH2O,即使如此,每间隔2

3小时,也应对密封气囊放气3

5min,使对应密封气囊压迫部位的气道内壁粘膜恢复血供,避免因此导致的缺血损伤。
[0003]对应,气管导管在实际应用于机械通气时,其密封的气道内气体压强一般在2

15cmH2O范围变化,即使COPD患者,气道内气体压强也很少超过30cmH2O。即:患者气道内气体压强在吸气相较高,峰值最高不超过30cmH2O;在呼气相较低,一般在不超过5cmH2O。对应的,密封气囊在压强较高的吸气相需要更高的密封压强确保通气密封性;密封气囊在压强较低的呼气相,需要提供密封压强无需太高即可确保通气密封性。临床经验获知,当密封囊内压强大于20cmH20,即可避免误吸发生。
[0004]申请号为:202210080092.3和202210948508.9的专利提出这个概念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弹性囊体自身弹性作用,弹性囊对气道内压强同步变化造成阻碍,导致压强同步变化的损耗,导致密封囊内压强于气道压强同步变化在呼气相时过高,不能提供最佳保护效果。
[0005]为了提供更佳保护效果,使密封囊内压强与气道内压强高度同步,同时,密封囊内压强变化与气道压强变化的无损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全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包括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头端设置密封囊,与密封囊连通,分别设置充注管和液柱测压连接管。充注管末端连接设置单向阀充注接口,液柱测压连接管末端连接设置单向阀液压管接口,与单向阀液压管接口匹配连通设置长度大于30cm的液柱示压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液柱示压管表面设置长度标识区。
[0008]进一步的,所述液柱示压管末端设置用于密封末端开口的封堵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液柱示压管连接设置若干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卡接抱持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液柱示压管末端设置压强缓冲腔,压强缓冲腔横截面大于液柱示压管,压强缓冲腔体积不小于3ml,压强缓冲腔上端设置悬吊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液柱示压管末端开口设置第一阻水透气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强缓冲腔上端连通设置压强调节管,压强调节管末端设置气道接口用于连通气道。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气道接口包括但不仅限于鲁尔接口和两端分别与呼吸管路两侧接口匹配的T型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压强调节管与压强缓冲腔衔接部设置第二阻水透气膜。
[0015]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充注接口或单向阀液压管接口设置成标准鲁尔母接口。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在单向阀液压管接口连接液柱示压管,通过充注管可以精确对密封囊充注压合适液柱高度,确保密封囊压强为液柱底部产生的静水压;
[0018]2、液柱示压管尾端开口设置阻水透气膜,避免液体溢出;
[0019]2、液柱示压管尾端设置压强缓冲腔,当患者咳嗽时,密封囊内液体排入压强缓冲腔,避免密封气囊对气道内壁压强剧增;
[0020]3、通过压强调节管连通患者气道和压强缓冲腔,使气道内压强经过压强调节管传导给压强缓冲腔内液体表面,从而使密封囊内液体压强随气道内压强增减同步增加或降低;
[0021]4、患者转运时,断开单向阀液压管接口与液柱示压管连接,即可保持密封囊内流体压强等于液柱高度产生的静水压。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吸气相气流压力及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5呼气相气流压力及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本专利技术图1

5患者转运时该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密封囊;
[0032]2、充注管;21、单向阀充注接口;
[0033]3、液柱测压连接管;31、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2、密封盖;
[0034]4、液柱示压管;41、长度标识区;42、封堵体;43、固定结构;43A、卡接抱持口;44、压强缓冲腔;44A、悬吊环;45、第一阻水透气膜;
[0035]5、压强调节管;51、气道接口;51A、鲁尔接口;51B、T型管;52、第二阻水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7]如图1

3所示,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头端设置密封囊1,与密封囊1连通,分别设置充注管2和液柱测压连接管3;充注管2末端连接设置单向阀充注接口21,液柱测压连接管3末端连接设置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与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匹配连通设置长度大于30cm的液柱示压管4。
[0038]如图8所示,其中单向阀充注接口21或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优选与注射器注射口匹配,这也是临床常见气管导管密封囊1充注接口,其功能主要变现为:当注射器注射口顶入接口内时,单向阀充注接口21或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开放,注射器注射腔内流体能直接推注入密封囊1内;当充注完成后,撤出注射器,单向阀充注接口21或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回复关闭状态,密封囊1内流体不会流出。这是临床现有弹力阀注射口,此处不再详细描述其结构。
[0039]在气管插管前,将液柱示压管4从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脱开,是用注射器经单向阀充注接口21或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将密封囊1内残存气体抽出,石密封囊1紧贴在气管导管侧壁,便于插管操作完成,减少插管损伤。
[0040]气管插管完成后,置入牙垫,固定,气管导管通气接口连接呼吸设备。
[0041]若为短小手术(时间小于90min),仅需经单向阀充注接口21(或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对密封囊1充注适量气体即可,按指南要求,密封囊1内气体压强为25

30cmH2O为最佳。
[0042]若为手术时间较长,需要对密封囊1压迫的气道内壁加以保护,最好能严密监测密封囊1内流体压强。为实现动态监测密封囊1内流体压强,需经单向阀充注接口21(或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对密封囊1充注适量液体(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头端设置密封囊(1);与密封囊(1)连通,分别设置充注管(2)和液柱测压连接管(3);充注管(2)末端连接设置单向阀充注接口(21),液柱测压连接管(3)末端连接设置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与单向阀液压管接口(31)匹配连通设置长度大于30cm的液柱示压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柱示压管(4)表面设置长度标识区(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柱示压管(4)末端设置用于密封末端开口的封堵体(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柱示压管(4)连接设置若干固定结构(43),固定结构(43)包括但不限于卡接抱持口(43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囊液柱示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柱示压管(4)末端设置压强缓冲腔(44),压强缓冲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帅黄羽乐张昕秦钟曹晓东徐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