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管套件及插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24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管套件,包括:空心管状结构、发光体和插管针,其中,空心管状结构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发光体嵌设于凹槽处;插管针包括:针栓、针体和针头,针体的两端分别连接针栓和针头,针头可操作地伸入空心管状结构内;其中,针栓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均为中空结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连接呈“V”字型结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同时与针头的一端连接,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中的一个用于药物或其他物质,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中的另一个与空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管、食管位置暴露困难、视野不清、操作不便等技术难点。操作不便等技术难点。操作不便等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管套件及插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插管套件及插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物实验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某些医学实验中需要直接通过气管或食管注入药物或其他物质,用于观察药物作用效果或构建动物模型等,但由于动物的气管、食管在口腔深部,插管时难以看清具体位置,为扩大操作视野,传统方法是用器械或手将舌头拉出口腔,尽可能撑大口腔以暴露出气管、食管位置,这种方法会损伤实验动物舌体或口腔,也会给后续操作带来不便。
[0003]有鉴于此,中国专利技术,公开号:CN214129832U公开了一种发光气管插管,该技术在插管的管体内穿设有棒体,棒体的前端设有LED灯珠用于在插管操作的同时照明。
[0004]然而上述技术,没有设置撑开口腔的装置,在插管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其他的工具撑开口腔;并且在插管进入口腔之前并无法照亮口腔内部情况,需要在LED灯珠进入口腔后照亮后才能对口腔部分进行照明,这要求操作者足够熟悉插管工作并能处理突发情况,对使用者有较高的要求,针对插管后的结果也无法判断。
[000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撑开动物口腔,清楚显示气管、食管位置、简单操作、方便实用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管套件。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插管套件,其中,包括:
[0009]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的内壁上设有凹槽;<br/>[0010]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嵌设于所述凹槽处;
[0011]插管针,所述插管针包括:针栓、针体和针头,所述针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栓和所述针头,所述针头可操作地伸入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内;
[0012]其中,所述针栓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连接呈“V”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同时与所述针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二连通部和所述针头呈“Y”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一个用于药物或其他物质,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另一个与空气连通。
[0013]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一个内设有止流装置,所述止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连通部或所述第二连通部内,所述止流装置为中孔的凸台状薄壁结构,所述止流装置尺寸较大的一端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内表面或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止流装置尺寸较小的一端形成一腔孔,所述止流装置朝向远离所述针体的方向凸出。
[0014]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所述针头的远离所述针体的一端和所述针头的中部具有夹角或形成弯折。
[0015]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自所述针体的一端至其另一端依次进行不同的颜色标注。
[0016]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所述凹槽沿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呈长条状。
[0017]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呈凸台状,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包括:内径较大的第一端和内径较小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侧壁的外表面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耳状部,两个所述耳状部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两个所述耳状部均呈弧状结构,每一个所述耳状部的内部均和所述中空管状结构的内部的一个所述凹槽相连通。
[0018]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所述凹槽自所述耳状部起延伸至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的所述第二端。
[0019]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所述发光体包括:电源灯和尾光光纤,所述尾光光纤的一端和所述灯源光连接,所述尾光光纤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耳状部置于所述凹槽内。
[0020]上述的插管套件,其中,还包括:软套管,所述软套管包裹在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外,所述软套管和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的外表面相贴合。
[0021]一种插管方法,其中,使用上述的插管套件,该插管方法包括:
[0022]步骤S1:将所述空心管状结构放进实验动物口中,以固定实验动物舌体并撑开口腔;
[0023]步骤S2:点亮所述发光体,在所述发光体的灯光的辅助下,调整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的位置及深度,直至实验动物的气管清楚可见、完全暴露;
[0024]步骤S3:将所述针头自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内按倾斜角插入实验动物气管中;
[0025]步骤S4:对插管的插入效果进行验证,将药物或其他物质注入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一个,并堵住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另一个,若所述药物或所述其他物质随实验动物呼吸迅速进入所述实验动物肺部,则对实验动物的插管成功;若所述药物或所述其他物质没有明显变化,则说明实验动物的插管失败,若失败则重复所述步骤S3。
[0026]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7](1)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管、食管位置暴露困难、视野不清、操作不便等技术难点。
[0028](2)本专利技术的空心管状结构置于实验动物的口腔中,并通过发光体实现照明,可以先观测实验动物的口腔内部的具体情况在做出操作,大大降低了其操作难度,降低遇到突发情况的概率。
[0029](3)本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辅助工具,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的特点,通过发光体实现照明提高气管和食管的插管成功率。
[0030](4)本专利技术通过针栓的独特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插管的插入效果的检验。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插管辅助工具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空心管状结构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插管针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插管针的俯视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止流装置的示意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止流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37]附图中:1、USB导线;2、电源灯;3、尾光光纤;4、空心管状结构;5、软套管;6、针体;7、针栓;8、针头;9、止流装置;10、腔孔;11、耳状部;12、凹槽;13、第一连通部;14、第二连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插管辅助工具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空心管状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插管针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插管针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止流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插管套件的止流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6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插管套件,包括:空心管状结构4、发光体和插管针,其中,空心管状结构4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2;发光体嵌设于凹槽12处;插管针包括:针栓7、针体6和针头8,针体6的两端分别连接针栓7和针头8,针头8可操作地伸入空心管状结构4内;其中,针栓7包括:第一连通部13和第二连通部14,第一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管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嵌设于所述凹槽处;插管针,所述插管针包括:针栓、针体和针头,所述针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栓和所述针头,所述针头可操作地伸入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内;其中,所述针栓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连接呈“V”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同时与所述针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二连通部和所述针头呈“Y”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一个用于药物或其他物质,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另一个与空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插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一个内设有止流装置,所述止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连通部或所述第二连通部内,所述止流装置为中孔的凸台状薄壁结构,所述止流装置尺寸较大的一端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内表面或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止流装置尺寸较小的一端形成一腔孔,所述止流装置朝向远离所述针体的方向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插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的远离所述针体的一端和所述针头的中部具有夹角或形成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插管套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针体的一端至其另一端依次进行不同的颜色标注。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插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空心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呈长条状。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插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状结构呈凸台状,所述空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吴军录铁华田佳乐商安全权文强吉萍孙祖俊王海洋曹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