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器、变速箱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88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3
本文提供一种同步器、变速箱结构及车辆。同步器包括齿毂、齿套,套设至所述齿毂的外圈;以及锁止件,安装至所述齿毂轴向的一端,所述锁止件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一限位面;以及限位组件,安装至所述齿毂,且能在所述齿套的带动下沿所述齿毂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所述第一抵接面与第一结合齿抵接配合,使得所述锁止件能够对所述齿套进行锁止,或者对所述齿套解除锁止以使所述齿套与所述第一结合齿相啮合。该同步器通过对锁止件和限位组件间的相互配合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以优化同步器的拖曳扭矩、布置空间以及制造成本等。布置空间以及制造成本等。布置空间以及制造成本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器、变速箱结构及车辆


[000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同步器、变速箱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日益增长,在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产品中有固定速比的减速机产品,也有两档甚至三档的电驱动或混动产品。
[0003]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驱动电机的动力性、效率等提高纯电汽车续航、动力性能的潜力必然会挖掘到一个极限。那时,在汽车续航、动力性能的提升上,两档或三档的电驱动或混合动力方案必然会成为一个选择方向。
[0004]因为新能源驱动总成的特殊性,传统的换挡解决方案,例如传统同步器、离合器,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传统的带锥面同步环的同步器,一直存在较大的拖曳扭矩,并且在转速上存在很大的限制等。例如,离合器系统一般需要配合液压系统使用,在成本上具有很大劣势等。
[000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器、变速箱结构及车辆。该同步器通过对锁止件和限位组件间的相互配合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以优化同步器的拖曳扭矩、布置空间以及制造成本等。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同步器,包括:
[0009]齿毂;
[0010]齿套,套设至所述齿毂的外圈;以及
[0011]锁止件,安装至所述齿毂轴向的一端,所述锁止件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一限位面;以及
[0012]限位组件,安装至所述齿毂,且能在所述齿套的带动下沿所述齿毂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所述第一抵接面与第一结合齿抵接配合,使得所述锁止件能够对所述齿套进行锁止,或者对所述齿套解除锁止以使所述齿套与所述第一结合齿相啮合。
[001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步器,通过设置锁止件和限位组件,锁止件设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一限位面,限位组件在齿套的带动下可沿齿毂的轴向移动,以使限位组件与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以及第一抵接面与第一结合齿抵接配合,改变了锁止件整体的受力布局,使得锁止件能够在齿套和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未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对齿套进行锁止,或者,在齿套和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对齿套解除锁止以使齿套与第一结合齿相啮合,以优化同步器的拖曳扭矩、布置空间以及制造成本等。
[001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相比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的区域,所
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结合齿抵接配合的区域更远离所述齿毂的转动中心轴线。
[0015]通过改变第一抵接面与第一结合齿抵接配合区域、限位组件与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区域之间沿齿毂径向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对施加到锁止件上的力矩差进行调整,以实现对锁止件对齿套进行锁止时间的调整,提高了同步器的同步性能。
[001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臂;所述限位臂包括:
[0017]沿所述齿毂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臂;
[0018]沿所述齿毂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臂,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存在沿所述齿毂轴向的间隔,且所述第二连接臂相比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锁止件;以及
[001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倾斜臂;
[002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相比所述第二连接臂靠近所述齿毂的转动中心轴线,且所述第一连接臂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
[0021]细化限位组件的结构,可通过对限位臂的调整,以改变限位组件与第一限位面的抵接配合位置,以便于调整施加到锁止件上的力矩差,提升产品调节的灵活性。
[002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包括锁止环以及设于所述锁止环周圈的锁止部;所述齿套设有锁止配合部;
[0023]所述锁止部包括沿所述锁止环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
[0024]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在所述齿套和所述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未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与所述锁止配合部配合,以对所述齿套进行锁止;
[0025]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还用于在所述齿套和所述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与所述锁止配合部脱离配合,以对所述齿套解除锁止,使所述锁止配合部能够自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间隔通过。
[0026]优化锁止件的结构,通过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间的相互配合,以实现在齿套和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未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对齿套进行锁止,在齿套和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对齿套解除锁止。
[002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配合部包括沿所述齿套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导向面、第一锁止面和第二锁止面,所述第一锁止面和所述第二锁止面沿所述齿套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面相比所述第一锁止面、第二锁止面更靠近所述锁止配合部的端部;
[0028]其中,所述导向面用于在所述齿套与所述第一结合齿啮合时进行导向,所述第一锁止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止挡部配合锁止,所述第二锁止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部配合锁止。
[0029]优化锁止配合部的结构,利用设置的导向面、第一锁止面和第二锁止面,可在齿套与第一结合齿啮合时对齿套进行导向,第一锁止面可与第一止挡部配合以使得齿套锁止,第二锁止面可与第二止挡部配合以使得齿套锁止,将锁止配合部提供导向和锁止功能的面分开设计,可便于对导向面、第一锁止面以及第二锁止面进行差异化设计,可降低同步器的制造成本,优化产品整体设计。
[0030]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配合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导向面和所述第一锁止面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连接所述导向面和所述第二锁止面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平行,且均平行于所述齿套的转动中心轴线。
[0031]优化锁止配合部的结构,利用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且第一连接面和
第二连接面相平行,并均平行于齿套的转动中心轴线,可优化锁止配合部与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的配合区域,相比将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设置为斜面,可降低齿套以及锁止件的制造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003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面和所述第二锁止面均为斜面,且所述第一锁止面和所述第二锁止面远离所述导向面的一端相远离。
[0033]优化第一锁止面和第二锁止面的结构,可优化锁止配合部的受力,且可使得齿套在被锁止和被解除锁止之间切换顺畅,提升同步器的锁止性能。
[003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面和所述齿套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10
°
至120
°
;所述第二锁止面和所述齿套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10
°
至120
°

[0035]一种变速箱结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同步器;所述变速箱结构还包括档位齿轮组,所述第一结合齿固定至所述档位齿轮组。
[0036]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齿毂;齿套,套设至所述齿毂的外圈;以及锁止件,安装至所述齿毂轴向的一端,所述锁止件包括沿其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一限位面;以及限位组件,安装至所述齿毂,且能在所述齿套的带动下沿所述齿毂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所述第一抵接面与第一结合齿抵接配合,使得所述锁止件能够对所述齿套进行锁止,或者对所述齿套解除锁止以使所述齿套与所述第一结合齿相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器,其特征在于,相比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的区域,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结合齿抵接配合的区域更远离所述齿毂的转动中心轴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臂;所述限位臂包括:沿所述齿毂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臂;沿所述齿毂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臂,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存在沿所述齿毂轴向的间隔,且所述第二连接臂相比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锁止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倾斜臂;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相比所述第二连接臂靠近所述齿毂的转动中心轴线,且所述第一连接臂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配合。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同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锁止环以及设于所述锁止环周圈的锁止部;所述齿套设有锁止配合部;所述锁止部包括沿所述锁止环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在所述齿套和所述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未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与所述锁止配合部配合,以对所述齿套进行锁止;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还用于在所述齿套和所述第一结合齿的转速差达到预设转速差阈值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定翔付永超姚文博谭艳军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