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76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连接有楼宇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与电源系统,所述无线通讯系统连接有解码系统,所述解码系统连接有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与AI识别系统,人机交互系统连接有楼宇通行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连接有监控显示系统、监控存储系统与三维模型仿真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3D建模,且采用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建筑楼宇领域,特别涉及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慧建筑楼宇系统是一种进行楼宇智能管理的系统,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慧建筑楼宇系统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进行使用的时候,智慧建筑楼宇系统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很方便的进行网络通信,对楼宇内部人员管理较为麻烦,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能快速进行模型渲染,给实际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3D建模,且采用V

Ray3D渲染软件进行3D建模操作,通过模型仿真模块自动渲染3D模型并进行分析,3D模型渲染根据不同环境实时变换,快速了解楼宇内部情况,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连接有楼宇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与电源系统,所述无线通讯系统连接有解码系统,所述解码系统连接有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与AI识别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系统连接有楼宇通行控制系统,所述图像处理系统连接有监控显示系统、监控存储系统与三维模型仿真系统。
[0008]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I识别系统包括电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声控识别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与数据输出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与声控识别模块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位置,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的位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数据查询模块的位置,所述数据查询模块连接数据输出模块的位置。
[0009]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维模型仿真系统包括虚拟仿真平台、模型仿真模块、数据模型库、模型控制模块、模型仿真分析库与模型输出模块,所述虚拟仿真平台包括模型渲染软件,所述虚拟仿真平台连接模型仿真模块的位置,所述模型仿真模块
连接数据模型库、模型控制模块与模型仿真分析库的位置。
[0010]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机交互系统包括人机交互平台、控制平台、楼宇人员监测系统、软件调试平台与楼宇人员通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平台连接人机交互平台、楼宇人员监测系统与软件调试平台的位置。
[0011]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和AI识别系统的输出端与解码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解码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与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人机交互系统之间双向连接,所述图像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监控存储系统、监控显示系统和三维模型仿真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声控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与数据输出模块输出。
[0013]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虚拟仿真平台通过模型渲染软件进行操作,所述虚拟仿真平台的输出端与模型仿真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模型仿真模块与数据模型库、模型控制模块和模型仿真分析库之间双向连接。
[0014]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机交互平台的输出端与控制平台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平台的输出端与楼宇人员监测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楼宇热源监测系统的输出端与楼宇人员通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5]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楼宇通行控制系统包括楼宇人员显示模块、楼宇人员身份识别模块、身份异常警报模块、闸道开关控制模块、通行控制管理模块与闸道通行记录模块,所述楼宇人员显示模块连接楼宇人员身份识别模块,所述楼宇人员身份识别模块连接身份异常警报模块与闸道开关控制模块,所述闸道开关控制模块连接通行控制管理模块与闸道通行记录模块,所述楼宇人员显示模块的输出端与楼宇人员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楼宇人员身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身份异常警报模块和闸道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闸道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通行控制管理模块和闸道通行记录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6]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17]S1: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楼宇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电源系统、解码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AI识别系统、楼宇通行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监控显示系统、监控存储系统与三维模型仿真系统;
[0018]S2: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AI识别系统对楼宇内部结构及其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楼宇结构图像发送到图像处理系统,最后传输至监控显示系统以及三维模型仿真系统;
[0019]S3:三维模型仿真系统接收到楼宇内部结构信息后,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3D建模,在三维模型创建完成后,对其进行材质贴图,灯光布置,利用软件将这些与模型贴合、融合在一起,让三维模型呈现如实物般照片质量的图像;
[0020]S4:利用三维建模渲染软件让人对光影、色彩等视觉产生错觉,让三维模型在二维平面空间中突出立体感,从而实现三维可视化;
[0021]S5:采用V

Ray3D渲染软件进行3D建模操作,通过模型仿真模块自动渲染3D模型并
进行分析,3D模型渲染根据不同环境实时变换,快速了解楼宇内部情况。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智慧建筑楼宇三维模型渲染方法及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楼宇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电源系统、解码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AI识别系统、楼宇通行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监控显示系统、监控存储系统与三维模型仿真系统,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AI识别系统对楼宇内部结构及其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楼宇结构图像发送到图像处理系统,最后传输至监控显示系统以及三维模型仿真系统,三维模型仿真系统接收到楼宇内部结构信息后,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3D建模,且采用V

Ray3D渲染软件进行3D建模操作,通过模型仿真模块自动渲染3D模型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连接有楼宇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无线通讯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与电源系统,所述无线通讯系统连接有解码系统,所述解码系统连接有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与AI识别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系统连接有楼宇通行控制系统,所述图像处理系统连接有监控显示系统、监控存储系统与三维模型仿真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I识别系统包括电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声控识别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与数据输出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与声控识别模块连接中央处理模块的位置,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的位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数据查询模块的位置,所述数据查询模块连接数据输出模块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模型仿真系统包括虚拟仿真平台、模型仿真模块、数据模型库、模型控制模块、模型仿真分析库与模型输出模块,所述虚拟仿真平台包括模型渲染软件,所述虚拟仿真平台连接模型仿真模块的位置,所述模型仿真模块连接数据模型库、模型控制模块与模型仿真分析库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系统包括人机交互平台、控制平台、楼宇人员监测系统、软件调试平台与楼宇人员通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平台连接人机交互平台、楼宇人员监测系统与软件调试平台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听系统和AI识别系统的输出端与解码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解码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与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人机交互系统之间双向连接,所述图像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监控存储系统、监控显示系统和三维模型仿真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声控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与数据输出模块输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建筑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仿真平台通过模型渲染软件进行操作,所述虚拟仿真平台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袋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