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626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在预定中段标高沿矿体走向施工脉内平巷,揭露矿体产状形态,在矿体下盘布置脉外平巷;S2,沿脉内平巷每30m划分一个采场,在采场两端布置一条人行天井和安全联道,人行天井与上中段回风平巷贯通,再沿脉外平巷垂直布置装矿短巷与脉内平巷贯通;S3,矿体开采前,在脉内平巷制作混凝土配筋假底,并沿脉内平巷两边预埋圆钢支撑假底;S4,以脉内平巷为回采自由面,沿矿体倾角往上逐步分层回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预先探明矿体形态,改变以往在脉内平巷布置采场,用平底式底部结构代替漏斗式底部结构,有效回收采场顶(底)柱矿石,降低矿石损失率,提高采场出矿效率。提高采场出矿效率。提高采场出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矿山矿物资源开采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勐糯铅锌矿山由于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矿体赋存条件复杂,矿体较薄,平均厚度在0.5

2m,矿体沿走向常出现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现象。为有效探明矿体的赋存情况,矿区中段开拓方式均为脉内开拓,如使用常规普通浅孔留矿法回采矿体,采场需要沿脉内平巷布置,脉内平巷受采准工程、采空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变形,需进行多次维修,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常规普通浅孔留矿法需要留设较多采场顶(底)柱,矿石损失率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代替脉内平巷布置漏斗式浅孔留矿法,降低采场矿石损失率,提高采场出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脉内平巷布置采场受采准工程、采空区等因素影响导致变形问题,使用漏斗式浅孔留矿法的采场顶(底)柱矿石损失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能预先探明矿体形态,有效回收采场顶(底)柱矿石,降低采场矿石损失率,提高采场出矿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6]S1,在预定中段标高沿矿体走向施工脉内平巷,揭露矿体产状形态,在矿体下盘距脉内平巷10

15m位置布置脉外平巷;
[0007]S2,沿脉内平巷每30m划分一个采场,在采场两端布置一条人行天井和安全联道,人行天井与上中段回风平巷贯通,再沿脉外平巷垂直布置装矿短巷与脉内平巷贯通,装矿短巷每隔6~8米布置一条;
[0008]S3,矿体开采前,在脉内平巷制作混凝土配筋假底,并沿脉内平巷两边每隔1m预埋圆钢支撑假底;
[0009]S4,以脉内平巷为回采自由面,沿矿体倾角往上逐步分层回采,采下矿石经装矿短巷采用电动翻渣机或耙渣机装入矿斗车,从脉外平巷运输至竖井中段马头门车场,提升至地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脉内平巷与脉外平巷间距10

15m。
[0011]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配筋假底为直角梯形,长边1.2m,短边0.5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S3步骤中的圆钢直径30mm,长度2m,其埋深1.5m,外露0.5m。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该方法能预先探明矿体形态,改变以往在脉内平巷布置采场,用平底式底部结构代替漏斗式底部结构,有效回收采场
顶(底)柱矿石,降低矿石损失率,提高采场出矿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脉内外平巷、装矿短巷的布置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脉内平巷混凝土配筋假底及预埋圆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脉内平巷;2、脉外平巷;3、装矿短巷;4、矿体;5、人行天井;6、安全联道;7、上中段回风平巷;8、采下矿石;9、混凝土配筋假底;10、圆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20]实施例一,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参照附图1

3,包含以下步骤:
[0021]S1,在预定中段标高沿矿体4走向施工脉内平巷1,揭露矿体4产状形态,在矿体4下盘距脉内平巷10

15m的位置布置脉外平巷2;所述脉内平巷1与脉外平巷2间距10m。
[0022]S2,沿脉内平巷1每30m划分一个采场,在采场两端布置一条人行天井5和安全联道6,人行天井5与上中段回风平巷7贯通,再沿脉外平巷2垂直布置装矿短巷3与脉内平巷1贯通,装矿短巷3每隔6米布置一条;
[0023]S3,矿体4开采前,在脉内平巷1制作混凝土配筋假底9,并沿脉内平巷1两边每隔1m预埋圆钢10支撑假底,圆钢10直径30mm,长度2m,其埋深1.5m,外露0.5m;所述混凝土配筋假底9为直角梯形,长边1.2m,短边0.5m。
[0024]S4,以脉内平巷1为回采自由面,沿矿体4倾角往上逐步分层回采,采下矿石8经装矿短巷3采用电动翻渣机或耙渣机装入矿斗车,从脉外平巷2运输至竖井中段马头门车场,提升至地表。
[0025]实施例二,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参照附图1

3,包含以下步骤:
[0026]S1,在预定中段标高沿矿体4走向施工脉内平巷1,揭露矿体4产状形态,在矿体4下盘距脉内平巷10

15m的位置布置脉外平巷2;所述脉内平巷1与脉外平巷2间距15m。
[0027]S2,沿脉内平巷1每30m划分一个采场,在采场两端布置一条人行天井5和安全联道6,人行天井5与上中段回风平巷7贯通,再沿脉外平巷2垂直布置装矿短巷3与脉内平巷1贯通,装矿短巷3每隔8米布置一条;
[0028]S3,矿体4开采前,在脉内平巷1制作混凝土配筋假底9,并沿脉内平巷1两边每隔1m预埋圆钢10支撑假底,圆钢10直径30mm,长度2m,其埋深1.5m,外露0.5m;所述混凝土配筋假底9为直角梯形,长边1.2m,短边0.5m。
[0029]S4,以脉内平巷1为回采自由面,沿矿体4倾角往上逐步分层回采,采下矿石8经装矿短巷3采用电动翻渣机或耙渣机装入矿斗车,从脉外平巷2运输至竖井中段马头门车场,提升至地表。
[0030]实施例三,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参照附图1

3,包含以下步骤:
[0031]S1,在预定中段标高沿矿体4走向施工脉内平巷1,揭露矿体4产状形态,在矿体4下盘距脉内平巷10

15m的位置布置脉外平巷2;所述脉内平巷1与脉外平巷2间距12m。
[0032]S2,沿脉内平巷1每30m划分一个采场,在采场两端布置一条人行天井5和安全联道6,人行天井5与上中段回风平巷7贯通,再沿脉外平巷2垂直布置装矿短巷3与脉内平巷1贯通,装矿短巷3每隔7米布置一条;
[0033]S3,矿体4开采前,在脉内平巷1制作混凝土配筋假底9,并沿脉内平巷1两边每隔1m预埋圆钢10支撑假底,圆钢10直径30mm,长度2m,其埋深1.5m,外露0.5m;所述混凝土配筋假底9为直角梯形,长边1.2m,短边0.5m。
[0034]S4,以脉内平巷1为回采自由面,沿矿体4倾角往上逐步分层回采,采下矿石8经装矿短巷3采用电动翻渣机或耙渣机装入矿斗车,从脉外平巷2运输至竖井中段马头门车场,提升至地表。
[00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勐糯铅锌矿山目前的脉内平巷布置漏斗式底部结构普通浅孔留矿法相比,该方法能预先探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采联合平底式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在预定中段标高沿矿体走向施工脉内平巷,揭露矿体产状形态,在矿体下盘距脉内平巷10

15m位置布置脉外平巷;S2,沿脉内平巷每30m划分一个采场,在采场两端布置一条人行天井和安全联道,人行天井与上中段回风平巷贯通,再沿脉外平巷垂直布置装矿短巷与脉内平巷贯通,装矿短巷每隔6~8米布置一条;S3,矿体开采前,在脉内平巷制作混凝土配筋假底,并沿脉内平巷两边每隔1m预埋圆钢支撑假底;S4,以脉内平巷为回采自由面,沿矿体倾角往上逐步分层回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朝龙张权罗茂先赵兴昌刘富强谢恩彩杨有江黄骞杨世成杨凡黄茂恩段忠林廖明龙曹洪李玉朗唐茂泰尹可雄张春雷刘炼锋李永生刘玉超张小汉罗松王显旭龚立王斌杨清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