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导管架滚装上船的驳运工装及滚装上船方法。驳运工装包括上抱箍、下抱箍及连接支撑组件。上抱箍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抱箍和右抱箍,左抱箍和右抱箍均具有上卡腔,左抱箍和右抱箍连接时,两上卡腔相通并形成一上腔体;下抱箍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具有下卡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连接时,两下卡腔相通并形成一下腔体;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具有支撑面;连接支撑组件连接上抱箍和下抱箍,连接支撑组件倾斜设置,并位于支撑面上,连接支撑组件的上部与上抱箍的外周面连接;下抱箍的下腔体供锥体通过,并限制顶板通过,以支撑竖立的导管架,上抱箍抱紧导管腿,而实现导管架的运输。实现导管架的运输。实现导管架的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导管架滚装上船的驳运工装以及滚装上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装备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导管架滚装上船的驳 运工装以及滚装上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迅猛发展,海上风电导管架的建造迅速成 为建造行业的新兴产业。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大力提升风电规模,已成为国 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之一。
[0003]海上风电的导管架因其体积大、占地面积广、自身重量重,陆地装船作 业成为难题之一,尤其是由于运场地受限、吊装能力不足以及运输船舶宽度 的限制等,制约了海上风电的发展。
[0004]目前,传统的立式导管架滚装上船驳运工装均为门架式,要求场地宽度 和运输船舶宽度都要大于导管架整体的宽度2米以上,同时还要保证SPMT 模块车滚装上船的路线不受到限制,进而使导管架的运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导管架滚装上船的驳运工装以及滚装上 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管架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导管架滚装上船的驳运工装, 所述导管架包括沿轴向连接的导管腿和插入尖,所述插入尖包括顶板以及设 置于所述顶板底部的锥体,所述驳运工装包括:
[0007]上抱箍,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抱箍和右抱箍,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 均具有上卡腔,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连接时,两所述上卡腔相通并形成 一容纳所述导管腿的上腔体;
[0008]下抱箍,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 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具有下卡腔,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时, 两所述下卡腔相通并形成一下腔体;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具有支撑面;
[0009]连接支撑组件,用于连接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所述连接支撑组件 倾斜设置,并位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连接支撑组件的上部与所述上抱箍的 外周面连接;
[0010]所述下抱箍的下腔体供所述锥体通过,并限制所述顶板通过,以支撑竖 立的所述导管架,所述上抱箍抱紧所述导管腿,而实现导管架的运输。
[0011]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的结构相同,均呈圆弧 形,所述上卡腔均呈半圆形。
[001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左抱箍每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上连接孔;
[0013]所述右抱箍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上连接孔对应的上安装孔;
[0014]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上安装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而使所述左抱箍和所述 右抱箍
可拆卸地连接。
[001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抱箍还包括多个加强环板;
[0016]所述左抱箍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加强环板,所述右抱箍的外 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加强环板。
[001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架包括下环板以及位于所述下环板底部 的多个导向块,所述下环板凸伸出所述导管腿的外周,多个所述导向块间隔 设置于所述导管腿的外周;
[0018]所述上抱箍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板,多个所述定位板与多个 所述导向块沿周向错位设置,所述定位板用于限制所述下环板的向下移动。
[001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架呈圆弧形,所述下卡腔均呈半圆 形,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下卡腔,所述 支撑部具有所述支撑面。
[002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每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下连接孔;
[0021]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下连接孔对应的下安装孔;
[0022]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下安装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而使所述第一支撑架和 所述第二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
[002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抱箍还包括多个下加强板;
[0024]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下加强板。
[002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尖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肘板,多 个所述肘板位于所述顶板的底部;
[0026]所述下抱箍还包括沿所述下腔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板,各所述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下卡腔的周壁上,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下腔体的圆心之间 具有间隔,多个所述支撑板与多个所述肘板错位设置而支撑所述顶板。
[002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呈三角形,且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水平 设置。
[002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包括:
[0029]连接件,其顶部与所述上抱箍的外周面连接,底部与所述下抱箍的支撑 面连接;且所述连接件倾斜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
[0030]竖撑,其顶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底部与所述支撑面连接,且所述竖撑 沿竖直方向延伸;
[0031]两斜撑,分列于所述竖撑的两侧,且各所述斜撑均位于所述竖撑与所述 连接件之间;各所述斜撑的顶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底部与所述支撑面连接, 且各所述斜撑均倾斜设置。
[003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内部中空的连接件本体以及设置 于连接件本体内部的多个筋板,多个筋板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 设置。
[00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立式导管架的滚装上船方法,所述导管架包括沿轴向 连接的导管腿和插入尖,所述插入尖包括顶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底部的锥 体,所述滚装上船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驳运工装滚装上船,包括以下步骤:
[0034]将所述上抱箍合拢而抱住所述导管腿;
[0035]将所述第一支撑架放置于所述导管架的内侧并合拢所述下抱箍而使所述 导管架
的椎体穿设于所述下腔体内,且所述下抱箍支撑所述插入尖的顶板;
[0036]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放置于所述导管架的内侧,并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 与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连接,实现对导管架的支撑以及运输。
[003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上抱箍合拢而抱住所述导管腿的步骤 中,包括:连接所述上抱箍和所述导管腿。
[003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放置于所述导管架的内 侧,并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与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连接,实现对导管架 的支撑以及运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39]将所述导管架运输至运输船上后,解除所述左抱箍与所述右抱箍的连接, 解除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连接,实现所述驳运工装的拆卸。
[004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41]将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和所述左抱箍或所述右抱箍的整 体放置于另一导管架的内侧,合拢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合拢 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实现又一导管架的支撑以及运输。
[004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43]本专利技术的驳运工装在运输导管架时,由于连接支撑组件倾斜设置,使驳 运工装均位于导管架的内侧,通过上抱箍抱住导管腿,下抱箍套设于插入尖 外周,且SPMT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下方,即偏心式的驳运工装与SPMT的配 合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导管架滚装上船的驳运工装,所述导管架包括沿轴向连接的导管腿和插入尖,所述插入尖包括顶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底部的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驳运工装包括:上抱箍,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抱箍和右抱箍,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均具有上卡腔,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连接时,两所述上卡腔相通并形成一容纳所述导管腿的上腔体;下抱箍,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具有下卡腔,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时,两所述下卡腔相通并形成一下腔体;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具有支撑面;连接支撑组件,用于连接所述上抱箍和所述下抱箍,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倾斜设置,并位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连接支撑组件的上部与所述上抱箍的外周面连接;所述下抱箍的下腔体供所述锥体通过,并限制所述顶板通过,以支撑竖立的所述导管架,所述上抱箍抱紧所述导管腿,而实现导管架的运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的结构相同,均呈圆弧形,所述上卡腔均呈半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抱箍每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上连接孔;所述右抱箍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上连接孔对应的上安装孔;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上安装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而使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可拆卸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抱箍还包括多个加强环板;所述左抱箍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加强环板,所述右抱箍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加强环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架包括下环板以及位于所述下环板底部的多个导向块,所述下环板凸伸出所述导管腿的外周,多个所述导向块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管腿的外周;所述上抱箍的顶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板,多个所述定位板与多个所述导向块沿周向错位设置,所述定位板用于限制所述下环板的向下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呈圆弧形,所述下卡腔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下卡腔,所述支撑部具有所述支撑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每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下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下连接孔对应的下安装孔;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下安装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而使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抱箍还包括多个下加强板;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下加强板。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尖包括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鲁兵,吕游,王孝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