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场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806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场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装置包括沟槽组件、凹腔、排水组件。沟槽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第一跑道及第二跑道的一边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凹腔开设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之间并预设有填充材料,填充材料的顶面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面;排水组件包括预埋于第一凹陷面的下方的排水管道、两端分别与第一沟槽及排水管道连通的第一导流管、两端分别与第二沟槽及排水管道连通的第二导流管,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收集的雨水分别通过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汇聚至排水管道并排至外部。本申请仅需在地表处开设两个沟槽并在两个沟槽之间预埋一个排水管道再相互连通即可,不需要开设深坑,减少了挖掘工程量、转运渣土工程量、填埋工程量。工程量。工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场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建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机场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化交通运输中,飞机成为了主流快速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搭乘飞机或者通过飞机运输货物均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运输目的。机场是飞机必要的配套设施,是飞机运维、保养、维修、以及乘客中转、货物中转的重要场所,通常机场需要较大的战地面积以供乘客、货物逗留以及飞机停放、起飞、降落等。
[0003]机场的排水系统是机场日常运维以及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一个环节,尤其在阴雨天气中,飞机跑道能否快速排水是保证飞机的能否起落安全的重要环节,一旦天气情况恶劣降水量较大,其排水能力可能将无法满足机场的正常使用需求,极易产生积水,导致航班受到影响,积水长久以往还会对机场道路造成浸泡从而导致路基损坏。
[0004]目前,为了保证机场的排水顺畅,通常需要在基建阶段挖掘出较大较深的沟槽以用于后续铺设排水管等排水设施。中国专利“202020519689.X-一种用于机场跑滑道下的装配式排水管涵结构”公开了“装配式排水管涵结构,包括断面呈梯形结构的沟槽,在沟槽内设置有单元管节连接而成的排水管涵,沟槽的底部铺设有C30砼基础层,水平排放在C30砼基础层上的单元管节为管径800~2000mm、壁厚15~19mm的螺旋钢管,在每节螺旋钢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定位钢筋;在螺旋钢管两侧及上方填充有贫混凝土覆盖层。”该专利通过在地面挖掘出较深较大的倒梯形坑后,将排水管涵放入底部并用混凝土掩埋并填平,且通常机场所使用的排水管涵均为大口径,例如上述的单元管节为管径800~2000mm、壁厚15~19mm的螺旋钢管,则倒梯形坑则需要挖掘至5米至10米深,使得挖掘工程量、转运渣土工程量、填埋工程量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场的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场排水结构的施工工程量较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机场的排水装置,所述机场包括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跑道和第二跑道,所述排水装置包括:
[0008]沟槽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跑道邻近所述第二跑道的一边的第一沟槽、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二跑道邻近所述第一跑道的一边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径向方向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径向方向平行且间隔第二预设距离;
[0009]凹腔,开设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匹配,所述凹腔内预设有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的顶面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齐平并自两端向中部以第一预设坡度凹陷,以形成第一凹陷面;
[0010]排水组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填充材料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面的下方的排水管
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排水管道连通的第一导流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沟槽及所述排水管道连通的第二导流管,所述排水管道的径向方向与所述凹腔的径向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收集的雨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汇聚至所述排水管道并排至外部。
[0011]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铺设于所述第一沟槽上的第一过滤层以及铺设于所述第二沟槽上的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面间隔第三预设距离以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导流管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层第底面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底面间隔第四预设距离以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导流管连通。
[0012]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一单粒结构层、第二单粒结构层、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面间隔所述第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单粒结构层、所述第二单粒结构层、所述第一过滤板依次过滤来自上方的雨水并将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转运至所述排水管道;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三单粒结构层、第四单粒结构层、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底面间隔所述第四预设距离,所述第三单粒结构层、所述第四单粒结构层、所述第二过滤板依次过滤来自上方的雨水并将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二导流管转运至所述排水管道。
[0013]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粒结构层上还铺设有第一预设厚度的第一土壤,所述第一土壤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跑道、所述填充材料齐平并自两端向中部以第二预设坡度凹陷,以形成第二凹陷面,所述第二凹陷面上种植有植物;所述第三单粒结构层上还铺设有第二预设厚度的第二土壤,所述第二土壤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填充材料、所述第二跑道齐平并自两端向中部以第三预设坡度凹陷,以形成第三凹陷面,所述第三凹陷面上种植有植物。
[0014]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第一空腔的连通处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面间隔第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连通口上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导流管与所述第二空腔的连通处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面间隔第六预设距离,所述第二连通口上装设有第二过滤网。
[0015]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溢流组件,所述溢流组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填充材料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面的下方的溢流井体,所述溢流井体的顶面具有井圈,所述井圈与所述填充材料的顶面齐平并与外部连通,所述排水管道容置于所述溢流井体内且所述排水管道上开设有与所述溢流井体连通的溢流孔,当所述排水管道达到最大流量时,所述溢流井体用于容置超出所述最大流量的雨水。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7]一种机场的排水方法,所述排水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方法包括:
[0018]降水量未超过预设阈值时,排水管道未达到最大流量,第一跑道与第二跑道的雨水分别流淌进入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中的雨水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层中的第一单粒结构层、第二单粒结构层、第一过滤板后形成第一清液,所述第一清液经过第一导流管流淌至所述排水管道并经由所述排水管道排出至外部;所述第二沟槽中的雨水依次经过
第二过滤层中的第三单粒结构层、第四单粒结构层、第二过滤板后形成第二清液,所述第二清液经过第二导流管流淌至所述排水管道并经由所述排水管道排出至外部。
[0019]降水量超过所述预设阈值时,所述排水管道达到所述最大流量,所述第一跑道与所述第二跑道的雨水自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分别溢流至第一凹陷面,雨水经过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面的井圈流入溢流井体内进行存储,并在所述排水管道未达到所述最大流量时通过所述排水管道上的溢流孔进入所述排水管道并排出至外部。
[0020]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降水量超过所述预设阈值时,所述排水管道达到所述最大流量,所述第一跑道与所述第二跑道的雨水自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分别溢流至第一凹陷面,雨水经过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面的井圈流入溢流井体内进行存储,并在所述排水管道未达到所述最大流量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场的排水装置,所述机场包括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跑道和第二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沟槽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跑道邻近所述第二跑道的一边的第一沟槽、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二跑道邻近所述第一跑道的一边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径向方向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径向方向平行且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凹腔,开设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匹配,所述凹腔内预设有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的顶面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齐平并自两端向中部以第一预设坡度凹陷,以形成第一凹陷面;排水组件,包括预埋于所述填充材料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面的下方的排水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排水管道连通的第一导流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沟槽及所述排水管道连通的第二导流管,所述排水管道的径向方向与所述凹腔的径向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收集的雨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汇聚至所述排水管道并排至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铺设于所述第一沟槽上的第一过滤层以及铺设于所述第二沟槽上的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面间隔第三预设距离以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导流管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层第底面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底面间隔第四预设距离以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导流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一单粒结构层、第二单粒结构层、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面间隔所述第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单粒结构层、所述第二单粒结构层、所述第一过滤板依次过滤来自上方的雨水并将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转运至所述排水管道;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第三单粒结构层、第四单粒结构层、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底面间隔所述第四预设距离,所述第三单粒结构层、所述第四单粒结构层、所述第二过滤板依次过滤来自上方的雨水并将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二导流管转运至所述排水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粒结构层上还铺设有第一预设厚度的第一土壤,所述第一土壤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跑道、所述填充材料齐平并自两端向中部以第二预设坡度凹陷,以形成第二凹陷面,所述第二凹陷面上种植有植物;所述第三单粒结构层上还铺设有第二预设厚度的第二土壤,所述第二土壤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填充材料、所述第二跑道齐平并自两端向中部以第三预设坡度凹陷,以形成第三凹陷面,所述第三凹陷面上种植有植物。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近马耀鲁徐建伟者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