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取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气源存放箱、阀体组件和燃烧组件,三者构成整体呈塔型主体;所述气源存放箱为箱式结构,所述阀体组件内设有电磁流量阀、多通复合燃气阀、点火器和燃烧器;所述电磁流量阀用于控制燃气流量,多通复合燃气阀控制燃气流向并导向至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用于点火;所述燃烧组件包括下端罩设在燃烧器上对其进行封闭的玻璃管,并设有供给燃烧气进入玻璃管的气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燃气利用率,通过热辐射和接触传热两种形式进行同时制热,减少能源无效损耗,提高了升温速率,此外,也能够目视焰高对燃气余量进行预估,能够实现接续、不间断燃烧供气,使用效果明显提升。果明显提升。果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取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气取暖器是一种常见、常用的取暖设备,尤其在高纬度地区和冬季寒冷气候环境中有着较大的需求量。其可大致分为伞形燃气取暖器和柜式可移动燃气取暖器。这两种燃气取暖器根据适用的燃料又分为液化气型和天然气型。其中伞形燃气取暖器又称作户外取暖器、户外燃气取暖器、伞式取暖器、燃气取暖炉、灯式取暖器、伞形取暖器、伞形取暖炉等。
[0003]但是,现有的户外燃气取暖器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如无法直接目视观测无法直接判断燃气剩余量,以及使用时无法进行双气型混用,普遍外观也较为不美观。主要的热量释放形式也是接触式加热空气,以进行制热,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为有限,升温速度较慢。
[0004]此外,现有的燃气取暖器更换气源过程繁琐,更换过程中会导致原有的环境热量大量损失,通常更换一次单罐燃气需要耗时3~5分钟,而再次升温至所需温度又需要至少十分钟,导致实际使用效果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的户外燃气取暖器普遍存在的使用效果不佳,升温慢、能源利用率低,无法直观观测燃气余量,同时更换燃气原料罐过程繁琐、容易导致热量大量损失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提高取暖器的升温速率;二、提高燃气的有效利用率;三、使用更加简便,能够直观观测燃气余量;四、通过特定的多通阀配合能够实现独特的并联式不间断供气。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气源存放箱、阀体组件和燃烧组件,三者构成整体呈塔型主体;所述气源存放箱为箱式结构可存放多个燃气原料罐,所述阀体组件嵌设在塔型主体上,其正面设于塔型主体表面,其内设有电磁流量阀、多通复合燃气阀、点火器和燃烧器;所述电磁流量阀用于控制燃气原料罐的流量,多通复合燃气阀控制多个燃气原料罐中仅有一个燃气原料罐的供气能够单向通过并导向至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用于点燃燃气,点燃后于燃烧器上燃烧;所述燃烧组件设置于阀体组件正上方,包括固定设置用于限制燃烧范围的玻璃管,所述玻璃管下端罩设在燃烧器的正上方对其进行封闭,其底端朝向点火器的一侧设有
供给燃烧气进入玻璃管的气门。
[0009]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流量阀对应设有旋钮开关;所述多通复合燃气阀包括单向阀和分套头;所述分套头设有相互连通的主进气口、副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连通单向阀的进气端;所述主进气口用于连续供气,副进气口用于接续供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剖面呈U形结构,设有相互连通的主进气口、副进气口和出气口,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分别设于U形开口的两端、两者由安装台分隔;所述主封板和副封板并排设置,其中主封板一端与安装台顶部铰接、对主进气口进行封闭,另一端为铰接端,铰接端设有与铰接轴偏心设置的挤推部,所述挤推部厚度大于主封板厚度,其几何中心与出气口的垂直距离小于铰接轴轴心与出气口的垂直距离;所述副封板一端与分套头内壁铰接,铰接处分套头内壁设有进推槽,另一端抵接在主封板的铰接端,副封板铰接所用的铰接孔为长圆形铰接孔,其内穿设有铰接轴和弹性条,弹性条和铰接轴并排设置且弹性条设置于铰接孔中靠近主封板的一端。
[0011]作为优选,所述气源存放箱设有可开合的箱门。
[0012]作为优选,所述燃烧组件还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包覆在玻璃管外侧。
[0013]作为优选,所述燃气阀为气路三通单向阀,其设有两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至点火器;所述进气口分别连通两个燃气原料罐。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两个进气口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旋钮开关。
[0015]作为优选,所述燃烧组件的顶端设有热辐射反射板,其通过立杆支架悬空固定在玻璃管的正上方。
[0016]作为优选,所述热辐射反射板呈倒扣的碗状或碟状结构,其下表面涂布有热反射涂料形成热反射层。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燃气利用率,通过热辐射和接触传热两种形式进行同时制热,减少能源无效损耗,提高了升温速率,此外,也能够目视焰高对燃气余量进行预估,能够实现接续、不间断燃烧供气,使用效果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户外燃气取暖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户外燃气取暖器沿图1中A
‑
A方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通复合燃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双燃气原料罐的供气路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多通复合燃气阀中主进气口供气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多通复合燃气阀中副进气口供气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玻璃管配合燃烧器安装的示意图;图中:10塔型主体,100气源存放箱,101箱门,200阀体组件,201电磁流量阀,2011旋钮开关,202点火器,2021出气软管,2022点火元件,2023点火开关,203燃烧器,2031陶瓷台,20311网孔,2032空气管,204燃气管,205多通复合燃气阀,2051单向阀,20511阀身,205111气流道,205111a进气端,205111b出气端,205112密封台,205113侧气槽,20512阀板,205121气流孔,20513阀芯,205131前端头,205132管状结构,205133侧气孔,205134弹性件,2052分套头,20521主进气口,20522副进气口,20523出气口,20524主封板,205241挤推部,20525副封板,205251长圆形铰接孔,205252铰接轴,205253弹性条,2053U型管,300燃烧组件,301玻璃管,3011气门,302防护外壳,400热辐射反射板,20燃气原料罐,21手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气源存放箱、阀体组件和燃烧组件,三者构成整体呈塔型主体;所述气源存放箱为箱式结构可存放多个燃气原料罐,所述阀体组件嵌设在塔型主体上,其正面设于塔型主体表面,其内设有电磁流量阀、多通复合燃气阀、点火器和燃烧器;所述电磁流量阀用于控制燃气原料罐的流量,多通复合燃气阀控制多个燃气原料罐中仅有一个燃气原料罐的供气能够单向通过并导向至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用于点燃燃气,点燃后于燃烧器上燃烧;所述燃烧组件设置于阀体组件正上方,包括固定设置用于限制燃烧范围的玻璃管,所述玻璃管下端罩设在燃烧器的正上方对其进行封闭,其底端朝向点火器的一侧设有供给燃烧气进入玻璃管的气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流量阀对应设有旋钮开关;所述多通复合燃气阀包括单向阀和分套头;所述分套头设有相互连通的主进气口、副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连通单向阀的进气端;所述主进气口用于连续供气,副进气口用于接续供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剖面呈U形结构,设有相互连通的主进气口、副进气口和出气口,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分别设于U形开口的两端、两者由安装台分隔;所述主封板和副封板并排设置,其中主封板一端与安装台顶部铰接、对主进气口进行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锋,赵伟忠,王候茜,胡炉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力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