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73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包括锆液池,且锆液池的上方设有承载架,承载架与遮罩通过转接杆固定连接,且遮罩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液压缸,用于对遮罩提供牵引力,承载架与遮罩之间设置有翻转板,且翻转板上安放有汽车部件本体,还包括:摆动机构,用于对浸泡后的汽车部件本体表面残留的锆液进行清理;其中,匚型摆架的内壁上安装有主匚型管,且主匚型管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主三角管,主匚型管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遮罩顶部的导气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摆动机构,可对浸泡后的汽车部件本体表面残留的锆液进行清理,从而避免锆液在汽车部件本体的底盘发生积储。发生积储。发生积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具体涉及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锆化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技术,其目的是增强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锆化处理工艺的原理是将锆元素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锆化物层,并且锆化物层具有高硬度、高密度和高耐腐蚀性等优点,可以有效地保护金属表面,使其免受腐蚀和磨损。
[0003]新型汽车部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锆化处理,因此,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先将汽车部件整体安放在吊架上,并通过电动液压缸来将吊架缓慢放入锆液池内,直至汽车部件完全浸泡在锆液中,待浸泡结束后,再通过电动液压缸将吊架从锆液池中拉出,直至汽车部件完全与锆液池脱离,在这个过程中,汽车部件表面残留的锆液会持续发生流动,并逐渐向汽车部件的底盘积储,导致汽车部件表面局部区域可能仍然持续着锆化反应,进而可能造成汽车部件表面的锆化膜比重不均匀,从而影响后续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部件表面残留的锆液会持续发生流动,并逐渐向汽车部件的底盘积储,导致汽车部件表面局部区域可能仍然持续着锆化反应,进而可能造成汽车部件表面的锆化膜比重不均匀,从而影响后续的加工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包括锆液池,且锆液池的上方设有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与遮罩通过转接杆固定连接,且遮罩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液压缸,用于对遮罩提供牵引力,所述承载架与遮罩之间设置有翻转板,且翻转板上安放有汽车部件本体,还包括:摆动机构,用于对浸泡后的汽车部件本体表面残留的锆液进行清理,摆动机构包括牵引架,设置于汽车部件本体的上方,以及包括设置在牵引架内壁上的匚型摆架,且匚型摆架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匚型摆架与牵引架通过横杆转动设置;其中,所述匚型摆架的内壁上安装有主匚型管,且主匚型管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主三角管,所述主匚型管与第一输气管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遮罩顶部的导气筒连接,所述导气筒与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导流管连接装配,且导气筒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丝,所述主匚型管的上方设置有副匚型管,且副匚型管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副三角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副匚型管与滑动设置在匚型摆架内壁上的活动块固定连接,且活动块与滚动设置在匚型摆架内壁上的第二丝杠通过螺纹咬合设置,所述第二丝杠与安装在
匚型摆架内部的驱动马达连接装配,所述副匚型管与第二输气管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输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与第一输气管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匚型摆架的内部安装有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驱动马达正反转,所述副匚型管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红外距离探测模块,用于实时探测副匚型管与汽车部件本体表面之间的距离,且红外距离探测模块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架的一端滑动设置有限位杆,且牵引架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咬合设置有第一丝杠,所述限位杆与遮罩连接,且第一丝杠与遮罩通过轴承滚动设置,所述第一丝杠与安装在遮罩外壁上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装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架的下方设置有蜗杆,且蜗杆与安装在牵引架底端内壁上的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连接装配,横杆的外壁上安装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液压杆,用于对翻转板的一端进行吊起,所述翻转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导架,用于对一端吊起的翻转板进行摆正,所述电动液压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夹头,且夹头的内壁上滚动安装有导向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板的底端呈斜角45度固定设置有支脚,且支脚上开设有弧形面,用于辅助翻转板在吊起过程中的转动,所述支脚与翻转板之间呈等间距插设有加强筋。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摆动机构,在使用时,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丝杠带动牵引架沿限位杆轨迹滑动,此时,电动液压杆优先通过夹头和导向轮对弧形导架的一端进行拉动,进而使弧形导架的一端升起,从而对翻转板的一端进行吊起,此时,鼓风机通过导气筒将气体输送至第一输气管内,并通过第一输气管将气体分别输送至主匚型管和第二输气管内,紧接着,第二输气管将气体输送至副匚型管内,使得匚型摆架从汽车部件本体的车头位置移动至车尾的过程中,可以对浸泡后的汽车部件本体表面残留的锆液进行清理,从而避免锆液在汽车部件本体的底盘发生积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牵引架与匚型摆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匚型摆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匚型管与主三角管平面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二;
图10为图9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翻转板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锆液池;2、承载架;21、转接杆;3、遮罩;31、电动液压缸;4、翻转板;41、支脚;42、弧形面;43、加强筋;5、汽车部件本体;6、牵引架;61、第一丝杠;62、限位杆;63、第一驱动电机;64、第二驱动电机;65、蜗杆;66、减速机;7、匚型摆架;71、横杆;72、蜗轮;73、主匚型管;74、主三角管;75、鼓风机;76、导气筒;761、导热丝;77、第一输气管;78、副匚型管;781、副三角管;782、第二输气管;783、活动块;784、第二丝杠;8、电动液压杆;81、夹头;82、导向轮;9、弧形导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实施例:参照附图1

附图11中所示,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包括锆液池1,且锆液池1的上方设有承载架2,并且承载架2与遮罩3通过转接杆21固定连接,遮罩3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液压缸31,用于对遮罩3提供牵引力,从而通过转接杆21将承载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锆液池(1),且锆液池(1)的上方设有承载架(2),所述承载架(2)与遮罩(3)通过转接杆(21)固定连接,且遮罩(3)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液压缸(31),用于对遮罩(3)提供牵引力,所述承载架(2)与遮罩(3)之间设置有翻转板(4),且翻转板(4)上安放有汽车部件本体(5),还包括:摆动机构,用于对浸泡后的汽车部件本体(5)表面残留的锆液进行清理,摆动机构包括牵引架(6),设置于汽车部件本体(5)的上方,以及包括设置在牵引架(6)内壁上的匚型摆架(7),且匚型摆架(7)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横杆(71),所述匚型摆架(7)与牵引架(6)通过横杆(71)转动设置;其中,所述匚型摆架(7)的内壁上安装有主匚型管(73),且主匚型管(73)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主三角管(74),所述主匚型管(73)与第一输气管(77)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输气管(77)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遮罩(3)顶部的导气筒(76)连接,所述导气筒(76)与鼓风机(75)的出风口通过导流管连接装配,且导气筒(76)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丝(761),所述主匚型管(73)的上方设置有副匚型管(78),且副匚型管(78)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副三角管(7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部件表面处理工艺用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匚型管(78)与滑动设置在匚型摆架(7)内壁上的活动块(783)固定连接,且活动块(783)与滚动设置在匚型摆架(7)内壁上的第二丝杠(784)通过螺纹咬合设置,所述第二丝杠(784)与安装在匚型摆架(7)内部的驱动马达连接装配,所述副匚型管(78)与第二输气管(78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输气管(782)的另一端与第一输气管(77)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782)与第一输气管(77)相连通。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跃科邵海松罗哲瑶何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蓓思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