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72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顾通过轻量化来改善油耗、和通过确保刚性来提高交通安全性的接合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接合构造(1)具备:凸缘接合部(21),其使由铁构成的前柱内构件(11)(内部件)凸缘(F1)与由铁构成的前柱加强件(12)(加强件)的凸缘(F3)彼此接合而形成;和异种材料接合部(25),其使前柱加强件(12)与前柱外构件(13)(铝外板)接合而形成,异种材料接合部(25)配置于从前柱加强件(12)与前柱内构件(11)之间的凸缘接合部(21)离开的相邻壁(28)。间的凸缘接合部(21)离开的相邻壁(28)。间的凸缘接合部(21)离开的相邻壁(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合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合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接合构造,其具备:一对车顶侧梁,其在车顶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和中央车顶梁,其在这些车顶侧梁彼此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车顶侧梁接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接合构造中的车顶侧梁由内部件、加强件(reinforcement)和外部件构成,并利用各自具有的凸缘被焊接成一体。另外,中央车顶梁通过内部件与外部件接合而形成闭合截面。
[0003]而且,在该接合构造中,中央车顶梁的外部件的端部与加强件之间的焊接部从中央车顶梁的内部件的端部与车顶侧梁的内部件之间的焊接部离开。由此,接合构造谋求提高中央车顶梁相对于车顶侧梁的组装性。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1536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另外,在以往的接合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例如以车身的轻量化及外观性的提高为目的而可以考虑将铝制材料适用于车顶侧梁的外部件。
[0008]然而,这样的接合构造包括由铁制材料构成的加强件与由铝制材料构成的外部件之间的异种材料接合。因此,在该接合构造中,从防止在非接合间隙部发生电势差腐蚀的观点出发,需要在外部件与加强件之间确保间隙。而且,若增大外部件与加强件的间隙,则需要相应地缩小内部件与加强件形成的闭合截面的面积。也就是说,在以往的接合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对车顶侧梁的刚性有很大贡献的内部件与加强件所形成的闭合截面的截面积变小,有时无法确保足够的刚性。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兼顾通过轻量化来改善油耗、和通过确保刚性来提高交通安全性的接合构造。
[0010]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接合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凸缘接合部,其使由铁构成的内部件的凸缘与由铁构成的加强件的凸缘彼此接合而形成;和异种材料接合部,其使在所述加强件上配置于所述内部件的相反侧的铝外板与所述加强件接合而形成,所述异种材料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加强件的相邻壁,该相邻壁从所述加强件的凸缘经由第一弯曲部延伸,并以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邻的方式配置。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兼顾通过轻量化来改善油耗、和通过确保刚性来提高交通安全性的接合构造。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车身骨架的结构说明图。
[0014]图2是图1的II

II剖视图。
[0015]图3A是图1的IIIA

IIIA剖视图。
[0016]图3B是图1的IIIB

IIIB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接合构造
[0019]5b
ꢀꢀꢀꢀ
前柱上构件(前柱)
[0020]6ꢀꢀꢀꢀ
中柱
[0021]8ꢀꢀꢀꢀ
车顶梁
[0022]11
ꢀꢀꢀꢀ
前柱内构件(内部件)
[0023]12
ꢀꢀꢀꢀ
前柱加强件(加强件)
[0024]13
ꢀꢀꢀꢀ
前柱外构件(铝外板)
[0025]16
ꢀꢀꢀꢀ
车门开口部
[0026]21
ꢀꢀꢀꢀ
凸缘接合部
[0027]22
ꢀꢀꢀꢀ
凸缘接合部
[0028]25
ꢀꢀꢀꢀ
异种材料接合部
[0029]26
ꢀꢀꢀ
异种材料接合部
[0030]28
ꢀꢀꢀ
相邻壁
[0031]31
ꢀꢀꢀꢀ
车顶梁内构件(内部件)
[0032]32
ꢀꢀꢀꢀ
车顶梁加强件(加强件)
[0033]33
ꢀꢀꢀꢀ
车顶梁外构件(铝外板)
[0034]41
ꢀꢀꢀꢀ
中柱内构件(内部件)
[0035]42a
ꢀꢀꢀ
第一中柱加强件(加强件)
[0036]43
ꢀꢀꢀꢀ
中柱外构件(铝外板)
[0037]C1
ꢀꢀꢀꢀ
角部(第一弯曲部)
[0038]C2
ꢀꢀꢀꢀ
角部(第一弯曲部)
[0039]C3
ꢀꢀꢀꢀ
角部(第二弯曲部)
[0040]C4
ꢀꢀꢀꢀ
角部(第二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接着,适当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接合构造的方式(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参照的附图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的箭头所示方向与车身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一致。此外,对于车身的左右方向,有时称之为车宽方向。
[0042]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列举前柱(A柱)为例进行说明,但如之后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并不限定为适用于前柱。
[0043]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与左右的前柱分别对应地配置在车身的左右两侧。这些接合构造具有相互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左侧的接合构造进行说明,并省略右侧的接合构造的详细说明。
[0044]首先,在说明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车身骨架之后,对接合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0045]《车身骨架的结构》
[0046]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1(参照图2)的车身骨架2的左视图。
[004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身骨架2具备:在车身3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4;从下纵梁4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前柱5;从下纵梁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向上方延伸的中柱6;和从下纵梁4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后柱7。
[0048]前柱5具有:前柱下构件5a,其从下纵梁4向上方延伸;和前柱上构件5b,其以随着从该前柱下构件5a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而逐渐向后方位移的方式倾斜。
[0049]前柱上构件5b在倾斜延伸后的上端与车顶梁8连接。而且,在向后方延伸的车顶梁8上连接有中柱6的上端部和后柱7的上端部。
[0050]另外,在车身3上且是在由前柱5、车顶梁8、中柱6和下纵梁4包围的内侧形成有由前门(省略图示)关闭的车门开口部16。另外,在车身3上且是在由后柱7、车顶梁8、中柱6和下纵梁4包围的内侧形成有由后门(省略图示)关闭的车门开口部17。在这样的车门开口部16、17上设有被称为挡风条的后述的密封部件18(参照图2)。
[0051]此外,图1中的附图标记9是形成有后轮罩9a的后侧面板。顺便来说,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身骨架2的接合方法,对于前柱上构件5b的未图示的构成部件、车顶梁8的未图示的构成部件及中柱6的上部的未图示的构成部件,主要设想了激光焊接法。另外,对于后柱7后方的未图示的车身构成部件,主要设想了折边(hem)接合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凸缘接合部,其使由铁构成的内部件的凸缘与由铁构成的加强件的凸缘彼此接合而形成;和异种材料接合部,其使在所述加强件上配置于所述内部件的相反侧的铝外板与所述加强件接合而形成,所述异种材料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加强件的相邻壁,该相邻壁从所述加强件的凸缘经由第一弯曲部延伸,并以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邻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种材料接合部通过激光焊接而形成,并配置在所述相邻壁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还具有在所述相邻壁从所述第一弯曲部延伸的中途弯曲的第二弯曲部,所述异种材料接合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本雅昭河津政裕冈村圣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