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49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建筑施工领域,是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及使用方法。设于下承台基础上,包括平台板,在平台板底面的四个角处均设有液压千斤顶,每个液压千斤顶均固定于下承台基础上,在平台板顶面的四个角处均垂直固定有四个高度调节钢柱,在每个高度调节钢柱的上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或斜板连接件,在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斜板连接件上共同设置有斜板,回顶装置通过四个液压千斤顶的顶升以及调整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高度,使第二连接件抵接在上回顶楼板的底面对上回顶楼板实现支撑,或者使斜板抵接在倾斜回顶楼板的底面对倾斜回顶楼板实现支撑;可以适应不同高度回顶楼板,适用不同斜度的回顶楼板,适用的范围广,具有多样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当中,地下室楼板施工过程中需要承受的荷载远大于楼板所能承受的荷载、在许多悬挑结构、调料口、地下室完工后顶部的场内环路,都需要用到回顶;传统回顶多使用满堂脚手架形式,该形式占用大量地下室使用空间,在搭设和拆除时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施工时间长,不利于施工进度推进,且回顶装置结构简单,功能性单一,只起到支撑回顶作用,无法满足多样化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对每个高度调节钢柱高度的合理调节以及斜板的配合,不仅可以适应不同高度回顶楼板,而且还可以适用不同斜度的回顶楼板;更加符合现代化建筑施工要求;与传统回顶方式相比,不仅节省地下空间的占用,还减少了人力和搭设时间,有利于施工进度的推进。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设置于下承台基础上,包括平台板,在平台板底面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每个液压千斤顶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液压千斤顶通过第一连接件设置于下承台基础上,在平台板顶面的四个角处均垂直固定有四个高度调节钢柱,高度调节钢柱和液压千斤顶一一对应,在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部水平加固柱,在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上部螺栓连接有上部水平加固柱,在每个高度调节钢柱的上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或斜板连接件,在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斜板连接件上共同设置有斜板,回顶装置通过四个液压千斤顶的顶升以及调整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高度,使第二连接件抵接在上回顶楼板的底面对上回顶楼板实现支撑,或者使斜板抵接在倾斜回顶楼板的底面对倾斜回顶楼板实现支撑;所述高度调节钢柱包括垂直固定在平台板顶面的下部可调节格构柱,以及滑动插装在下部可调节格构柱上的上部可调节格构柱,在下部可调节格构柱内部设置有液压支撑油缸,液压支撑油缸的伸缩端和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下端部抵接,每个高度调节钢柱均通过控制液压支撑油缸伸缩端的伸缩带动上部可调节格构柱升降进而实现高度调节。
[0005]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进一步的,所述回顶装置沿高度方向设置若干个,相邻回顶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其中当回顶装置对倾斜回顶楼板进行支撑时,所述斜板设置在位于顶层的回顶装置上。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下承台基础上设置有第三连接件,位于底部的回顶装置上的第
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每个液压千斤顶和平台板底面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反力架,每个反力架上均设置有应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上连接有位于控制中心的数据接收处理设备;位移传感器将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位移数据传输到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经过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的数据处理后反应成顶升力数据和压力数据,顶升力达到要求后液压千斤顶停止顶升。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水平加固柱设置在相邻两个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外侧面上,所述下部水平加固柱设置在相邻两个下部可调节格构柱的外侧面上;在相邻两个下部可调节格构柱底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圆钢柱,所述圆钢柱和平台板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每个上部可调节格构柱上、上部水平加固柱的下方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上连接有位于控制中心的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经过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的数据处理反应成图形和位移距离,当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高度调节到位,上部可调节格构柱和上部水平加固柱紧固在一起。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上部可调节格构柱和下部可调节格构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螺栓孔,多个螺栓孔呈阵列排列,在每个螺栓孔内均安装有高强螺栓。
[0011]进一步的,所述斜板连接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在斜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凸起插在凹槽内。
[0012]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对若干回顶装置依次进行预拼装,并对各个拼装构件进行检查;S2、将其中一个回顶装置安装在下承台基础上;在下承台基础上的预定位置安装第三连接件,将位于液压千斤顶底面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固定;S3、根据上回顶楼板和下承台基础之间或倾斜回顶楼板和下承台基础之间的间距确定所需回顶装置的数量,并在S2步骤中的回顶装置上安装其余回顶装置;S4、对若干回顶装置上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高度依次进行调整,使位于顶层回顶装置上的每个第二连接件均抵接在上回顶楼板的底面;位移传感器将位移数据传送至数据接收处理设备,位移数据经过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的数据处理反应成图形和位移距离,当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高度调节到位,上部可调节格构柱和上部水平加固柱紧固在一起;S5、启动每个回顶装置上液压千斤顶,通过液压千斤顶同时向上施加顶升力,每个回顶装置上的应力传感器将每个液压千斤顶的顶升力数据传输至位于控制中心的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经过数据处理后反应成顶升力数据和压力数据,顶升力达到要求后液压千斤顶停止顶升,即可实现对上回顶楼板的支撑;S6、当需要对倾斜回顶楼板进行支撑时,则将斜板安装在位于顶层回顶装置的四个高度调节钢柱上,同时重复S4步骤,使斜板抵接在倾斜回顶楼板的底面;S7、重复上述S5步骤实现对倾斜回顶楼板的支撑。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本专利技术回顶装置包括平台板,在平台板的底面设置有为回顶装置提供顶升力的液压千斤顶,每个液压千斤顶均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设置在下承台基础上的第三连接件连接,进而固定在承台基础上,在平台板的表面设置有高度调节钢柱,每个高度调节钢柱上设置有和上回顶楼板抵接的第二连接件或者和倾斜回顶楼板抵接的斜板;通过对每个高度调节
钢柱高度的合理调节以及第二连接件、斜板的配合,不仅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回顶楼板进行支撑,而且还可以对不同斜度的回顶楼板进行支撑,可以适用的范围更广,也更具有多样性;并且施工便捷、省时省力,更加符合现代化建筑施工要求;与传统回顶方式相比,不仅节省地下空间的占用,还减少了人力和搭设时间,有利于施工进度的推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的示意图三;图4是本专利技术高度调节钢柱剖视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的示意图;图中:1、下承台基础;2、平台板;3、液压千斤顶;4、第一连接件;5、高度调节钢柱;51、上部可调节格构柱;52、下部可调节格构柱;6、下部水平加固柱;7、上部水平加固柱;8、第二连接件;9、斜板连接件;10、斜板;11、第三连接件;12、反力架;13、应力传感器;14、圆钢柱;15、位移传感器;16、高强螺栓;17、螺栓孔;18、凸起;19、回顶装置;20、液压支撑油缸。
实施方式
[0015]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设置于下承台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板,在平台板底面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每个液压千斤顶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液压千斤顶通过第一连接件设置于下承台基础上,在平台板顶面的四个角处均垂直固定有四个高度调节钢柱,高度调节钢柱和液压千斤顶一一对应,在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部水平加固柱,在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上部螺栓连接有上部水平加固柱,在每个高度调节钢柱的上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或斜板连接件,在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斜板连接件上共同设置有斜板,回顶装置通过四个液压千斤顶的顶升以及调整四个高度调节钢柱的高度,使第二连接件抵接在上回顶楼板的底面对上回顶楼板实现支撑,或者使斜板抵接在倾斜回顶楼板的底面对倾斜回顶楼板实现支撑;所述高度调节钢柱包括垂直固定在平台板顶面的下部可调节格构柱,以及滑动插装在下部可调节格构柱上的上部可调节格构柱,在下部可调节格构柱内部设置有液压支撑油缸,液压支撑油缸的伸缩端和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下端部抵接,每个高度调节钢柱均通过控制液压支撑油缸伸缩端的伸缩带动上部可调节格构柱升降进而实现高度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顶装置沿高度方向设置若干个,相邻回顶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其中当回顶装置对倾斜回顶楼板进行支撑时,所述斜板设置在位于顶层的回顶装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承台基础上设置有第三连接件,位于底部的回顶装置上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液压千斤顶和平台板底面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反力架,每个反力架上均设置有应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上连接有位于控制中心的数据接收处理设备;位移传感器将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位移数据传输到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经过数据接收处理设备的数据处理后反应成顶升力数据和压力数据,顶升力达到要求后液压千斤顶停止顶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调节的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水平加固柱设置在相邻两个上部可调节格构柱的外侧面上,所述下部水平加固柱设置在相邻两个下部可调节格构柱的外侧面上;在相邻两个下部可调节格构柱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许锦林陈蕃鸿黄勇许祎斌宋云波徐林筝崔君君陈毅王华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