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磨砂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玻璃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3797370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9
本申请涉及一种类磨砂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玻璃制品,包括如下步骤:将制备原料混合,制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制备原料由以下组成:40%~55%SiO2、15%~30%Al2O3、1%~8%Li2O、0~10%MgO、0.1%~10%Na2O、2%~15%ZnO、0~6%ZrO2及2%~10%TiO2;将所述混合物依次进行熔融处理、成型处理、退火处理,制备基体玻璃;将所述基体玻璃依次进行核化处理和晶化处理,制备类磨砂微晶玻璃,控制所述核化处理温度为600℃~750℃,所述晶化处理温度为700℃~900℃。处理温度为700℃~900℃。处理温度为700℃~9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类磨砂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玻璃制品


[0001]本申请涉及玻璃生产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类磨砂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玻璃制品。

技术介绍

[0002]具有磨砂效果的玻璃可以使室内光线柔和不刺目,同时兼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和特殊装饰性,同时其隔音效果较好,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室内隔断、门窗和装饰材料。与普通玻璃相比,其雾度大、透光率较低,可以使光线产生漫反射,透光而不透视,光线通过磨砂玻璃被反射后向四面八方射出去,折射到视网膜上已经不是完整的像,于是玻璃背后的东西不会被看见,常应用在电子显示盖板领域,又称防眩光(AG)玻璃,使电子显示盖板玻璃达到具有磨砂的效果,从而创造出抗反射或防眩光及清晰透明的视觉效果,让观赏者具有非常好的视觉体验。
[0003]传统的磨砂玻璃的磨砂效果均是通过喷涂、贴膜或蚀刻方式在玻璃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达到的。然而,采用以上传统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磨砂效果玻璃存在着强度低、抗划伤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0004]因此,传统技术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有高硬度、高抗划伤能力和磨砂效果的类磨砂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申请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将制备原料混合,制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制备原料由以下组成:40%~55%SiO2、15%~30%Al2O3、1%~8%Li2O、0~10%MgO、0.1%~10%Na2O、2%~15%ZnO、0~6%ZrO2及2%~10%TiO2;
[0009]将所述混合物依次进行熔融处理、成型处理、退火处理,制备基体玻璃;
[0010]将所述基体玻璃依次进行核化处理和晶化处理,制备类磨砂微晶玻璃,控制所述核化处理温度为600℃~750℃,所述晶化处理温度为700℃~900℃。
[0011]本申请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中,一方面提供包括具有特定配比关系的特定组分的原料,通过控制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原料,另一方面同时调控特定的核化处理和晶化处理的条件,可以形成特定的包括第一晶相及第二晶相的微晶相,且第二晶相的结晶度大于第一晶相的结晶度,其中第一晶相的组分包括锂辉石,第二晶相的组分包括尖晶石及及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晶相和第二晶相分散在类磨砂微晶玻璃的玻璃结构中,对光波的散射能力较强,当一束光射向类磨砂微晶玻璃时,在穿过类磨砂微晶玻璃的过程中,会被分布均匀的微晶相不断的散射,使光难以直接穿透磨砂微晶玻璃直射在人眼中成像,透明度大幅度降低,使玻璃具有透光而不透视的类磨砂效果;同时,微晶相含有高强度、
高硬度的第二晶相,可达到增韧目的,使类磨砂微晶玻璃同时兼具有优异的抗划伤和抗冲击等性能。
[0012]上述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是通过改变玻璃内部结构来实现磨砂效果的,不需要再对其表面进行后处理就能达到磨砂效果,且同时兼具有优异的抗划伤和抗冲击等性能,工艺简单,表面呈镜面、清洗方便。且由于上述类磨砂微晶玻璃含有特定的第一晶相的,为后续化学强化提供了可能性,可进一步通过化学强化工艺使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强度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满足(1)~(2)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0014](1)所述核化处理的时间为2h~12h;
[0015](2)所述晶化处理的时间为5min~2h。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化处理的温度>所述核化处理的温度。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核化处理之后、且在所述晶化处理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8]以1℃/min~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所述晶化处理的温度。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原料满足(3)~(4)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0020](3)所述ZrO2及所述TiO2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6%~11%;
[0021](4)所述MgO及所述ZnO的质量百分数之和大于等于5%。
[002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类磨砂微晶玻璃,采用上述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制得,所述类磨砂微晶玻璃的晶相包括第一晶相和第二晶相,所述第一晶相的组分包括锂辉石,所述第二晶相的组分包括尖晶石及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晶相的结晶度>所述第一晶相的结晶度。
[0023]一方面,当一束光射向类磨砂微晶玻璃时,在穿过类磨砂微晶玻璃的过程中,会被分散的微晶相不断的散射,而制品中的锂辉石晶粒数量较少,无法对所有光线散射,从而使制品形成一种透光而不透视的类磨砂效果。
[00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晶相的组分为尖晶石;或
[0025]所述第二晶相的组分包括尖晶石及氧化锆。
[00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晶相的组分为尖晶石,所述第一晶相与所述第二晶相的结晶度之比为:(0.5~20):(5~50);或
[0027]所述第二晶相包括尖晶石及氧化锆,所述锂辉石、所述尖晶石、所述氧化锆的结晶度之比为:(0.5~20):(5~50):(1.5~20)。
[00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相的晶粒尺寸为0.2μm~40μm,所述第二晶相的晶粒尺寸为5nm~200nm。
[0029]上述第一晶相和第二晶相的晶粒尺寸均在微纳米级别,由于第一晶相的晶粒尺寸较大,对光波的散射能力较强,光线可以透过但难以直接穿透制品在人眼中成像,最终使制品形成一种透光而不透视的类磨砂效果,即不需要对表面进行后处理就能达到磨砂效果,玻璃表面可以呈镜面、清洗方便。
[003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玻璃制品,所述玻璃制品包括上述的类磨砂微晶玻璃或上述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类磨砂微晶玻璃。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图谱(XRD);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雾度观察实物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透光观察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7]除了在操作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制备原料混合,制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制备原料由以下组成:40%~55%SiO2、15%~30%Al2O3、1%~8%Li2O、0~10%MgO、0.1%~10%Na2O、2%~15%ZnO、0~6%ZrO2及2%~10%TiO2;将所述混合物依次进行熔融处理、成型处理、退火处理,制备基体玻璃;将所述基体玻璃依次进行核化处理和晶化处理,制备类磨砂微晶玻璃,控制所述核化处理温度为600℃~750℃,所述晶化处理温度为700℃~9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满足(1)~(2)中的至少一个条件:(1)所述核化处理的时间为2h~12h;(2)所述晶化处理的时间为5min~2h。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化处理的温度>所述核化处理的温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核化处理之后、且在所述晶化处理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以1℃/min~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所述晶化处理的温度。5.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类磨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原料满足(3)~(4)中的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庆伟陈健濠毛佳颖赵北玉李升平文亮肖子凡刘红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