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腐蚀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35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耐腐蚀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采用依序进行的钢液冶炼、连铸、加热、热连轧以及轧后冷却工序制备得到所述盘条;化学成分:C 0.05~0.1%,Si 0.5~1.0%,Mn 0.5~1.0%,P 0.11~0.15%,S≤0.01%,Cr 0.2~0.5%,Ni 0.05~0.1%,Cu 0.25~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满足:0.5≤Si/Mn≤1.0,1.2%≤Si+Cu+Cr+Ni+P≤2%,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Pcm≤0.2%,耐候指数I≥8.0,碳当量Ceq≤0.35%,解决了热轧盘条耐腐蚀性能、焊接性能、成型性及抗冲击韧性难以协调匹配的难题。韧性难以协调匹配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腐蚀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
,涉及一种耐腐蚀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以及一种采用该生产方法制备而成的耐腐蚀热轧盘条。

技术介绍

[0002]热轧盘条是海洋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将热轧盘条经拉拔、冷弯、焊接等工艺可以加工成防护网,防护网在海洋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0003]基于服役环境的要求,热轧盘条需要具备良好的耐海洋大气腐蚀性能;从加工成型的角度考虑,热轧盘条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从岛礁防护安全的角度出发,热轧盘条还需具备高韧性,以具备优异的抗冲击性能。
[0004]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热轧盘条,通常采用提高铬含量来提高耐腐蚀性能,但是热轧盘条的焊接性能和冲击韧性较差,而且合金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推广。因此,开发出一种兼具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焊接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且低成本的热轧盘条,以适用于海洋工程,是目前钢材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耐腐蚀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采用依序进行的钢液冶炼、连铸、加热、热连轧以及轧后冷却工序制备得到所述盘条;其中,所述钢液冶炼工序中,冶炼所得钢液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5~0.1%,Si 0.5~1.0%,Mn 0.5~1.0%,P 0.11~0.15%,S≤0.01%,Cr 0.2~0.5%,Ni 0.05~0.1%,Cu 0.25~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满足:0.5≤Si/Mn≤1.0,1.2%≤Si+Cu+Cr+Ni+P≤2%,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Pcm≤0.2%,耐候指数I≥8.0,碳当量Ceq≤0.35%;其中,Pcm=([C]+[Si]/30+[Mn]/20+[Cu]/20+[Cr]/20+[Ni]/60+[Mo]/15+[V]/10+5[B])
×
100%;I=26.01
×
[Cu]+3.88
×
[Ni]+1.20
×
[Cr]+1.49
×
[Si]+17.28
×
[P]‑
7.29
×
[Cu]×
[Ni]‑
9.1
×
[Ni]×
[P]‑
33.39
×
[Cu]2;Ceq=([C]+[Mn]/6+([Cr]+[Mo]+[V])/5+([Ni]+[Cu])/15)
×
100%;所述连铸工序中,将所述钢液冶炼工序所得的钢液浇铸成连铸坯,浇铸全程采用低碳钢保护渣,液渣层厚度为8~10mm,连铸拉速v恒定,且v=2~3m/min;结晶器的配水流量为2000
±
50L/min,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350A,搅拌频率为3~5Hz,凝固末端的电磁搅拌电流为400A,搅拌频率为10~12Hz;凝固二冷区包括Ⅰ区、Ⅱ区、Ⅲ区,Ⅰ区、Ⅱ区、Ⅲ区的水流量分别为:m1×
v,m2×
v,m3×
v,其中,m1=65L/m,m2=75L/m,m3=30L/m;所述加热工序中,加热温度为1000~1100℃;所述热连轧工序中,将加热后的连铸坯依次进行粗轧、中轧和精轧三阶段轧制,轧
制成所述盘条,吐丝温度为800~850℃;所述轧后冷却工序中,对所述盘条进行分段冷却,第一冷却段采用风冷或者水雾冷却将盘条冷却至700℃,冷却速度>3℃/s,第二冷却段将盘条缓冷至室温,冷却速度<2℃/s。
[0007]优选地,所述钢液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5~0.08%,Si 0.6~0.9%,Mn 0.6~0.9%,P 0.11~0.14%,S≤0.01%,Cr 0.3~0.4%,Ni 0.05~0.1%,Cu 0.3~0.4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满足:0.5≤Si/Mn≤1.0,1%≤Si+Cu+Cr+Ni+P≤2%,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Pcm≤0.2%,耐候指数I≥8.0,碳当量Ceq≤0.35%。
[0008]优选地,所述钢液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6~0.07%,Si 0.65~0.85%,Mn 0.65~0.85%,P 0.12~0.135%,S≤0.01%,Cr 0.3~0.4%,Ni 0.05~0.1%,Cu 0.3~0.4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满足:0.5≤Si/Mn≤1.0,1%≤Si+Cu+Cr+Ni+P≤2%,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Pcm≤0.2%,耐候指数I≥8.0,碳当量Ceq≤0.35%。
[0009]优选地,所述钢液冶炼工序包括依序进行的铁水脱硫、炉内初炼、LF精炼步骤;所述铁水脱硫步骤中,脱硫终点的铁水温度≥1300℃,S≤0.03%;所述炉内初炼步骤中,出钢温度为1585~1625℃,出钢时禁止下渣,出钢过程中依次向钢包中加入6~16kg/t的硅锰、7~18kg/t的硅铁进行脱氧合金化,之后加入渣料进行调渣,出钢全程吹氩,出钢开始至出钢3/4期间的底吹氩气流量为200~1000m3/min,出钢3/4后的底吹氩气流量为200~800m3/min;所述LF精炼步骤中,钢液到站后开启钢包底吹氩气,依次加入5~7kg/t的磷铁、4~10kg/t的低碳铬铁、0.5~1kg/t的镍板以及2~5kg/t的铜块进行合金化,并向钢液中添加石灰、萤石进行调渣,之后通电升温,至钢液的温度和化学成分达到目标范围后,向LF精炼炉中的钢液表面加入精炼覆盖剂,并快速通电以熔化所述精炼覆盖剂,之后软搅拌,软搅拌时间≥5min,LF精炼终点的出钢温度为T
L
+40℃~T
L
+60℃,其中,T
L
为液相线温度。
[0010]优选地,所述炉内初炼步骤采用电炉冶炼,将脱硫铁水与废钢装入电炉中进行冶炼,电炉的总装入量为108~115t,铁水的装入量≥40t;出钢过程中,在出钢量达到15t后,依次向钢包中加入6~16kg/t的硅锰、7~18kg/t的硅铁进行脱氧合金化。
[0011]优选地,所述炉内初炼步骤采用转炉冶炼,将脱硫铁水与废钢装入转炉中进行冶炼,转炉的总装入量为49~53t,铁水的装入量≥48t;出钢过程中,在出钢量达到10t后,依次向钢包中加入6~16kg/t的硅锰、7~18kg/t的硅铁进行脱氧合金化。
[0012]优选地,所述连铸工序中,连浇温度为1523~1550℃,中间包过热度为30℃,连铸过程采用大包长水口及密封垫、浸入式水口、碱性中间包覆盖剂进行全保护浇注,长水口全程吹氩。
[0013]优选地,所述连铸工序中,结晶器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的温差<10℃,结晶器的液面高度为80%,控制结晶器的液面波动在
±
7%以内。
[0014]优选地,所述热连轧工序中,粗轧的开轧温度为850~920℃,精轧的开轧温度为900~9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依序进行的钢液冶炼、连铸、加热、热连轧以及轧后冷却工序制备得到所述盘条;其中,所述钢液冶炼工序中,冶炼所得钢液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5~0.1%,Si 0.5~1.0%,Mn 0.5~1.0%,P 0.11~0.15%,S≤0.01%,Cr 0.2~0.5%,Ni 0.05~0.1%,Cu 0.25~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满足:0.5≤Si/Mn≤1.0,1.2%≤Si+Cu+Cr+Ni+P≤2%,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Pcm≤0.2%,耐候指数I≥8.0,碳当量Ceq≤0.35%;其中,Pcm=([C]+[Si]/30+[Mn]/20+[Cu]/20+[Cr]/20+[Ni]/60+[Mo]/15+[V]/10+5[B])
×
100%;I=26.01
×
[Cu]+3.88
×
[Ni]+1.20
×
[Cr]+1.49
×
[Si]+17.28
×
[P]

7.29
×
[Cu]
×
[Ni]

9.1
×
[Ni]
×
[P]

33.39
×
[Cu]2;Ceq=([C]+[Mn]/6+([Cr]+[Mo]+[V])/5+([Ni]+[Cu])/15)
×
100%;所述连铸工序中,将所述钢液冶炼工序所得的钢液浇铸成连铸坯,浇铸全程采用低碳钢保护渣,液渣层厚度为8~10mm,连铸拉速v恒定,且v=2~3m/min;结晶器的配水流量为2000
±
50L/min,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350A,搅拌频率为3~5Hz,凝固末端的电磁搅拌电流为400A,搅拌频率为10~12Hz;凝固二冷区包括Ⅰ区、Ⅱ区、Ⅲ区,Ⅰ区、Ⅱ区、Ⅲ区的水流量分别为:m1×
v,m2×
v,m3×
v,其中,m1=65L/m,m2=75L/m,m3=30L/m;所述加热工序中,加热温度为1000~1100℃;所述热连轧工序中,将加热后的连铸坯依次进行粗轧、中轧和精轧三阶段轧制,轧制成所述盘条,吐丝温度为800~850℃;所述轧后冷却工序中,对所述盘条进行分段冷却,第一冷却段采用风冷或者水雾冷却将盘条冷却至700℃,冷却速度>3℃/s,第二冷却段将盘条缓冷至室温,冷却速度<2℃/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液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5~0.08%,Si 0.6~0.9%,Mn 0.6~0.9%,P 0.11~0.14%,S≤0.01%,Cr 0.3~0.4%,Ni 0.05~0.1%,Cu 0.3~0.4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满足:0.5≤Si/Mn≤1.0,1%≤Si+Cu+Cr+Ni+P≤2%,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Pcm≤0.2%,耐候指数I≥8.0,碳当量Ceq≤0.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液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 0.06~0.07%,Si 0.65~0.85%,Mn 0.65~0.85%,P 0.12~0.135%,S≤0.01%,Cr 0.3~0.4%,Ni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德麻晗周云张宇杨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