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729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既确保阀部件的工作性,又抑制阀泄漏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阀芯(2)以从阀芯支架(6)的设于阀端口(14)侧的端部的嵌合安装孔(62a)悬挂的状态能够滑动地插通于阀芯支架(6),并且配置成杆轴(22)被固定于阀主体(1)的筒状的阀引导部件(1B)在轴线L方向上引导。并且,在将阀芯(2)与阀引导部件(1B)之间的间隙设为A,将阀芯支架(6)与支架引导件(5d)之间的间隙设为B,将阀芯(2)与阀芯支架(6)的嵌合安装孔(62a)之间的间隙设为C时,这些间隙A~C的关系设定为A<B、A<C。A<C。A<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冷冻循环系统等中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电动阀,已知有具备以下部件的电动阀:具有阀室及阀端口的阀主体;变更阀端口的开度的阀芯;在轴线方向上进退驱动阀芯的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的驱动轴一起构成螺纹进给机构的支撑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的电动阀中,通过螺纹进给机构将驱动部的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驱动轴的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通过与该驱动轴连结的阀芯的阀部件控制阀端口的开度。
[0003]在此,关于该电动阀,使用作为表示现有的电动阀的全闭状态的组装剖视图的图4具体地进行说明。即,例如,如图4所示,阀主体1具有:筒状的阀壳体部件1A;阀引导部件1B,其固定于阀壳体部件1A的内部;圆筒状的外壳4,其固定于阀壳体部件1A的上部;以及支撑部件5,其固定于外壳4的上端开口部。另外,这里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4中的上下对应。
[0004]阀壳体部件1A在内部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阀室1C,且从侧面侧安装有与阀室1C连通的第一接头管11。此外,在阀壳体部件1A中,在阀座部13的中央部形成有圆柱状的作为阀口的阀端口14。此外,在阀壳体部件1A的上端部以包围阀引导部件1B的方式形成有边缘1b。并且,在阀壳体部件1A的底面侧形成有在内部具有阀端口14的一部分的圆筒状的圆筒部15。并且,与阀室1C连通的第二接头管12配置于圆筒部15的外周侧,且通过钎焊安装于阀壳体部件1A的底部。在作为流体的制冷剂从第一接头管11流入的情况下,制冷剂经由阀室1C从第二接头管12流出。此外,在制冷剂从第二接头管12流入的情况下,经由阀端口14并通过了阀室1C的制冷剂从第一接头管11流出。另外,圆筒部15的圆筒状的内周面与阀壳体部件1A的阀端口14连续地形成,与阀壳体部件1A一体成形。
[0005]作为阀引导部的阀引导部件1B从阀壳体部件1A的上部压入,以插通于阀室1C内的状态安装,且在该阀引导部件1B,以轴线L为中心形成有阀引导孔16。外壳4以嵌合于阀壳体部件1A的边缘1b的外周的方式组装,将边缘1b铆接,并且对底部外周进行钎焊,由此固着于阀壳体部件1A。
[0006]支撑部件5经由固定配件41焊接固定于外壳4的上端开口部。在该支撑部件5的上侧的中心设置有形成为与阀端口14等的轴线L同轴的内螺纹部5a,在下侧形成有直径比内螺纹部5a的外周大的圆筒状的引导孔5c。
[0007]作为阀部件的阀芯2具有:作为轴部的杆轴22,其在下侧前端设有针部21;以及阀芯支架6,其保持杆轴22的上端部。在杆轴22的上端部形成有凸缘部23。另外,设于杆轴22的针部21在阀芯2移动到最下方的全闭状态时位于阀端口14内,且为以随着朝向其前端侧而缩径的方式多层地进行了倒角的具有等百分比特性的形状。在该情况下,针部21在阀芯2移动到最下方的全闭状态时与落座于阀座部13的落座面部21a相连。另外,阀芯2也可以设定为,即使在移动到最下方的全闭状态时(即,最接近阀座部13的状态时),使针部21与阀座部
13也不接触,从而得到微小的开度。
[0008]阀芯支架6在筒状的圆筒部61的下端固着有杆轴22的凸缘部23,并且在圆筒部61内具备弹簧座63、压缩螺旋弹簧64以及垫圈65。即,阀芯支架6在阀端口14侧的一端以通过压入及焊接而固定的状态设有阀芯2,且容纳有对阀芯2和弹簧座63向分离的方向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64。此外,在阀芯支架6的另一端连结有作为驱动轴的后述的转子轴32。阀芯2及转子轴32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阀芯支架6以防脱的状态且能够在该阀芯支架6的内部进退移动地连结。并且,阀芯支架6插通于支撑部件5的引导孔5c,且被支撑为能够沿轴线L方向滑动。即,支撑部件5的引导孔5c的下侧作为引导阀芯支架6的支架引导件5d发挥功能。
[0009]作为驱动部的步进电机3具有:机壳7、设置于机壳7内的磁性转子31、转子轴32、未图示的定子线圈、以及步进电机3的旋转限位机构8。
[0010]机壳7通过焊接等气密地固定于外壳4的上端,且收纳支撑部件5及磁性转子31。磁性转子31的外周部被磁化成多极,且在其中心固定有转子轴32。转子轴32的下端部贯通阀芯支架6的圆筒部61的上端部,与弹簧座63的上表面抵接,并且防脱用的凸缘部32c经由垫圈65保持于圆筒部61内。此外,转子轴32在其中间部的上侧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32a。该外螺纹部32a与支撑部件5的内螺纹部5a螺纹结合,由这些外螺纹部32a以及内螺纹部5a构成了驱动部的螺纹进给机构17。螺纹进给机构17将步进电机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转子轴32的直线运动,由此,阀芯2在轴线L方向上被进退驱动。定子线圈配设于机壳7的外周,通过对该定子线圈赋予脉冲信号,磁性转子31根据该脉冲数而旋转,从而转子轴32旋转。
[0011]步进电机3的旋转限位机构8在机壳7的顶棚部固定有引导支撑体8A,在引导支撑体8A具备:圆筒状的引导件86,其从机壳7的顶棚部的中心沿轴心垂下;螺旋引导件87,其固定于引导件86的外周;以及可动滑块88,其被螺旋引导件87引导而能够旋转且上下移动。在可动滑块88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部88a,在磁性转子31设置有向上方延伸并与爪部88a抵接的延长部31a,当磁性转子31旋转时,延长部31a按压爪部88a,从而可动滑块88仿效螺旋引导件87而旋转且上下移动。此外,在圆筒状的引导件86内部嵌合有引导转子轴32的上部的筒部件8B。
[0012]在螺旋引导件87形成有规定磁性转子31的最上端位置的上端限位件87a和规定磁性转子31的最下端位置的下端限位件87b。当随着磁性转子31的正向旋转而下降了的可动滑块88与下端限位件87b抵接时,可动滑块88在该抵接的位置不能旋转,由此,磁性转子31的旋转被限制,阀芯2的下降也停止。另一方面,当随着磁性转子31的反向旋转而上升了的可动滑块88与上端限位件87a抵接时,可动滑块88在该抵接的位置不能旋转,由此,磁性转子31的旋转被限制,阀芯2的上升也停止。
[0013]现有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1241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7]然而,制冷空调用的电动阀除了控制在阀内部流动的流体的量,有时还要求阻挡流动的作用。然而,在使阀芯上下移动时,由于因在阀内部通过的流体而产生的阀室内的压
差、动压等的影响,产生阀芯倾斜地落座等现象,因此使阀芯准确地落座于阀座部很重要。作为用于该问题的改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使阀引导部件的阀引导孔延长等而将阀芯引导至阀座部近前等对策,但若支架引导件、阀芯引导件、阀座部的同轴度较低,则有可能约束阀芯(产生锁定)。因此,需要提高组装精度。
[0018]特别是在阀芯与阀芯支架一体地设置的情况下,阀芯与阀芯支架无法在径向上相对移动,因此支架引导件、阀芯引导件以及阀座部的同轴度的影响特别显著。因此,不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阀,其具备:阀主体,其具有阀室以及阀端口;阀部件,其变更所述阀端口的开度;驱动部,其具有在所述阀端口的轴线方向上进退驱动所述阀部件的驱动轴;支撑部件,其与所述驱动轴一起构成螺纹进给机构;阀支架,其遍及所述阀部件和所述驱动轴;以及支架引导件,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引导所述阀支架,利用所述螺纹进给机构将所述驱动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通过连结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阀部件来控制所述阀端口的开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固定于所述阀主体,所述阀部件及所述驱动轴同心配置,所述阀部件以从所述阀支架的设于所述阀端口侧的端部的嵌合安装孔悬挂的状态能够滑动地插通于所述阀支架,并且被固定于所述阀主体的筒状的阀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一也尾崎友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