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04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方法把待放流的赤眼鳟的亲本的鳍条提取DNA,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亲本赤眼鳟DNA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读取每个亲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保存其遗传信息,建立遗传档案。对赤眼鳟进行放流后,定时对河流内的赤眼鳟进行回捕,统计捕捞的赤眼鳟中有多少为放流的赤眼鳟。具体统计方法为对回捕到的赤眼鳟进行剪鳍条取样,然后提取所有回捕到的赤眼鳟的DNA。本方法包括赤眼鳟的放流标记和对放流效果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了解赤眼鳟放流的效果,及时对放流方法进行改进,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增加,鱼类生活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增殖放流的效果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从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因为现在,刚才说到的水生生物资源下降了,有的资源甚至很少或者没有了,我们通过增殖放流,人工的来补充这些生物资源到水里去,这样就增加了资源,改善了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有些濒危的物种,就是现在水里面很少的、受到保护的这些品种,我们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可以增加它的数量,起到了对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作用。
[0003]赤眼鳟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但是随着水资源的破坏,赤眼鳟的数量和大小也逐渐减少。对赤眼鳟进行人工放流也迫在眉睫。
[0004]但是对赤眼鳟放流能起到多大效果,目前未见报道,亟待一种有效评价赤眼鳟人工放流效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
[0006]技术方案
[0007]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本方法把待放流的赤眼鳟的亲本的鳍条提取DNA,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亲本赤眼鳟DNA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读取每个亲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保存其遗传信息,建立遗传档案。对赤眼鳟进行放流后,定时对河流内的赤眼鳟进行回捕,统计捕捞的赤眼鳟中有多少为放流的赤眼鳟。具体统计方法为对回捕到的赤眼鳟进行剪鳍条取样,然后提取所有回捕到的赤眼鳟的DNA,然后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待测赤眼鳟DNA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读取每个待测样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然后和遗传档案进行比对,看待测样本是否为之前保留放流赤眼鳟亲本的子代,如果待测样本为放流赤眼鳟亲本的子代,则待测样本为放流赤眼鳟个体。计算其中的被放流的个体在回捕群体中的比例,计算回捕率的公式为:(回捕样品中的放流群体数量/回捕样品总数量)%,回捕率越大,说明增殖放流效果越好,从而估算赤眼鳟增殖放流对河流内所有赤眼鳟生态量的贡献,进而确定赤眼鳟增殖放流的效果。
[0008]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所述的赤眼鳟微卫星标记的10对微卫星引物。具体引物信息如下:
[0009][0010][0011]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所述的PCR反应体系是25ul:10
×
PCR Buffer 3ul,2.5mmol/L dNTP 2ul,MgCl23ul,上下游引物各1ul,Taq酶0.5ul,DNA模板2ul,超纯水
10.5u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退火温度复性30s,72℃延伸3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待放流后,在放流的水域的上下游定点捕捞赤眼鳟;对回捕的个体进行识别,统计出回捕的赤眼鳟中有多少为放流个体。确定捕捞个体中放流个体的数量;统计该水域放流个体的占比,评价该次赤眼鳟的放流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定放流水域内被放流的赤眼鳟在该水域中赤眼鳟的占比,进而对赤眼鳟的放流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对放流方法进行改进,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2中引物1和引物2在24个赤眼鳟样本中的PCR扩增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0015]图2为实施例2中24位赤眼鳟根据PCR扩增结果做出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赤眼鳟DNA的提取:
[0018]使用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对赤眼鳟腹鳍DNA进行提取。洗脱DNA后,利用移液枪取DNA 1~2微升,加入2~3微升5
×
loading buffer上样缓冲液吹打混匀,以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电压120V,电流165A,时间30min)。检测后质量合格的DNA样本置于

20℃冰箱保存备用。
[0019]实施例2
[0020]利用本方法进行家系鉴定的验证:
[0021]取所有2个全同胞赤眼鳟家系,每个赤眼鳟家系选取10个子代,1

12个体为一个全同胞家系,其中1号个体为父本,2号个体为母本,3

12号个体为其子代;13

24为同一个全同胞家系,其中13为父本,14为母本,15

24号个体为其子代。分别去每条样本鳍条;提取赤眼鳟样品DNA;利用权力要求2所示的微卫星位点对赤眼鳟样品进行PCR扩增;把PCR扩增产物在10%的聚丙烯酰胺胶上进行电泳分离(分离结果如图1所示);根据分离结果统计PCR扩增产物的基因型。所述的PCR反应体系是25ul:10
×
PCR Buffer 3ul,2.5mmol/L dNTP 2ul,MgCl23ul,上下游引物各1ul,Taq酶0.5ul,DNA模板2ul,超纯水10.5u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退火温度复性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根据分离结果统计PCR扩增产物的基因型;使用Mega5.0软件做聚类发育树,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1

12号个体聚为同一份分支,13

24号个体聚为同一分支。本方法可以准确鉴定同一家系的个体,利用本方法可以准确鉴定未知样本是否和已知样本是否为同一家系。
[0022]微卫星位点具体信息如下:
[0023][0024][0025]实施例3
[0026]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
[0027]2017年,选取10个赤眼鳟家系的个体在湖泊进行放流,这个10个家系的亲本剪取鳍条保存在

20℃冰箱内,对赤眼鳟的亲本的鳍条提取DNA,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亲本赤眼鳟DNA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读取每个亲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保存其遗传信息,建立遗传档案。待这10个家系的赤眼鳟的个体在湖泊放流半年后,在湖泊的放流点附近进行为期一周的捕捞,共捕捞到450尾赤眼鳟。提取这450尾赤眼鳟DNA,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这450尾赤眼鳟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读取每个个体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然后和遗传档案进行比对和亲缘关系聚类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赤眼鳟放流效果评价方法,本方法把待放流的赤眼鳟的亲本的鳍条提取DNA,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亲本赤眼鳟DNA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读取每个亲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保存其遗传信息,建立遗传档案。对赤眼鳟进行放流后,定时对河流内的赤眼鳟进行回捕,统计捕捞的赤眼鳟中有多少为放流的赤眼鳟。具体统计方法为对回捕到的赤眼鳟进行剪鳍条取样,然后提取所有回捕到的赤眼鳟的DNA,然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微卫星引物对待测赤眼鳟DNA进行PCR扩增,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读取每个待测样本在每个微卫星引物上面扩增的产物大小,然后和遗传档案进行比对,看待测样本是否为之前保留放流赤眼鳟亲本的子代,如果待测样本为放流赤眼鳟亲本的子代,则待测样本为放流赤眼鳟个体。计算其中的被放流的个体在回捕群体中的比例,计算回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玲汪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万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