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集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6901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热集热系统,光热集热系统包括罩体、支架和驱动机构,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上设有集光口,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罩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传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热集热系统具备高效收集阳光的同时保持几何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的优点。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的优点。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热集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热集热
,尤其涉及一种光热集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热发电是一种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目前主要的集光集热体系为槽式、碟式和塔式光热。这些集光集热的方式各有利弊,适用的场景和所能达到的效率也有很大差异,对于大规模光热发电来说,目前还没有特别高效和便捷的方案。针对碟式集光器的高聚光比和高集光效率的特点,亟需一种新的腔式集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光热集热系统,该光热集热系统具有高效收集阳光的同时保持几何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的优点。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热集热系统,光热集热系统包括罩体、支架和驱动机构,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上设有集光口,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罩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传动相连。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热集热系统具有独立转动的集热腔、高效收集阳光的同时保持几何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驱动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转动实现集光口始终追随反光面的移动,保持几何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高效收集太阳光并转化为热。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光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罩体,所述第三罩体与所述第一罩体可枢转地相连。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传动齿圈和多个驱动马达,所述传动齿圈与所述驱动马达一一对应,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传动齿圈传动相连,所述传动齿圈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和所述第一罩体上,所述驱动马达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罩体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马达包括第一驱动马达和第二驱动马达,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设置在所述支架邻近所述第一罩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马达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邻近所述第二罩体的一端,所述传动齿圈包括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位于所述第三罩体邻近所述第一罩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齿圈位于所述第二罩体邻近所述第一罩体的一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第二罩体和所述第三罩体拼合形成集热腔。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吸热管屏,所述吸热管屏与穿过所述支架的
工质管道相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罩体与所述工质管道之间填充保温隔热材料。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热集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属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碟式反射器相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光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碟式反射器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热集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支架;2、第三罩体;3、第一罩体;4、第二罩体;5、集光口;6、传动齿圈;7、第一驱动马达;8、第二驱动马达;9、工质管道;10、吸热管屏;11、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热集热系统,如图1所示,光热集热系统包括罩体、支架1和驱动机构,罩体包括第一罩体3和第二罩体4,第二罩体4上设有集光口5,第一罩体3与第二罩体4可枢转地相连,第一罩体3的旋转面中心轴线和第二罩体4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支架1与第一罩体3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机构与第一罩体3和第二罩体4传动相连。第一罩体3和第二罩体4转动连接,驱动机构转动第一罩体3可以带动第二罩体4跟随第一罩体3转动,而第二罩体4能够相对于第一罩体3转动,第一罩体3的旋转面中心轴线与第二罩体4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使得第一罩体3旋转时带动第二罩体4在一个平面上转动,而第二罩体4转动时,第二罩体4在另一平面上转动,增加了集光口5的调节范围保证集光口5能够始终接收反射的太阳光。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热集热系统具有独立转动的集热腔、高效收集阳光的同时保持几何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的优点。本申请通过驱动第一罩体3和第二罩体4转动实现集光口5始终追随反光面的移动,保持几何聚光点的空间位置不变,高效收集太阳光并转化为热。本申请实现了高效的集光集热和工质的并联汇流,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的优点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集光口5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罩体3的旋转面中心轴线和第二罩体4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
[0021]具体地,集光口5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罩体3和第二罩体4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保证集光口5的中心轴线环绕第二罩体4的旋转面中心轴线转动,存在环绕第二罩体4旋转面中心轴线的环形调节区域,集光口5的中心轴线环绕第一罩体3的旋转面中心轴线转动形成了环绕第一罩体3旋转面中心轴线的环形调节区域,两个环形调节区域存在部分相交区域。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1上设置有第三罩体2,第三罩体2与第一罩体3可枢转地相连。
[0023]具体地,第三罩体2的形状为球冠形状,第三罩体2的与第一罩体3转动相连,第一罩体3能够相对第三罩体2转动,第三罩体2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三罩体2采用球冠形状能够扩大第一罩体3和第二罩体4形成的空间。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包括多个传动齿圈6和多个驱动马达,传动
齿圈6与驱动马达一一对应,驱动马达与传动齿圈6传动相连,传动齿圈6位于第二罩体4和第一罩体3上,驱动马达位于支架1和第一罩体3上。
[0025]具体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上设置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动齿圈6相啮合,传动齿圈6位于第二罩体4上时驱动马达位于第一罩体3上,传动齿圈6位于第一罩体3上时驱动马达位于支架1上。驱动马达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圈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罩体3和第二罩体4转动,实现第一罩体3相对支架1转动,第二罩体4相对第一罩体3转动。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马达包括第一驱动马达7和第二驱动马达8,第一驱动马达7设置在支架1邻近第一罩体3的一端,第二驱动马达8设置在第一罩体3邻近第二罩体4的一端,传动齿圈6包括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第一齿圈位于第三罩体2邻近第一罩体3的一端,第二齿圈位于第二罩体4邻近第一罩体3的一端。
[0027]具体地,第一驱动马达7用来驱动第一罩体3转动,第一罩体3转动能带动第二罩体4跟随转动,第二驱动马达8用来驱动第二罩体4相对第一罩体3转动。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和第三罩体2拼合形成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热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上设有集光口,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罩体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传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光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罩体的旋转面中心轴线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三罩体,所述第三罩体与所述第一罩体可枢转地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热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传动齿圈和多个驱动马达,所述传动齿圈与所述驱动马达一一对应,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传动齿圈传动相连,所述传动齿圈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和所述第一罩体上,所述驱动马达位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罩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热集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萌吴家荣乔永强张旭伟聂鹏李阳高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