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端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77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对单端荧光灯的改进,其特征是扩大表面发光段的截面呈单凸面两尖端宽度大于月牙中部宽度的月牙形。使得在增大发光区段发光表面积同时,改善了加大表面积区段放电空间截面电子流分布,既增大了发光段的发光表面积提高光效,又均匀了扩大段全截面电子流提高光效,起到与增大发光表面积同时增进发光亮度和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忽视科学设计截面积,只是简单追求扩大点亮区发光表面积会提高亮度和光效的行业偏见。尤其是扩大区段截面空间面积相对于安装段直管截面空间面积,基本不增加或少增加,甚至减小,基本不降低或提高了电子流轰击速度,更是提高了亮度和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对单端荧光灯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效率高,相同 功率体积更小的单端荧光灯。
技术介绍
荧光灯发光是由灯丝放电产生电子流,撞击汞原子激发产生紫外线, 紫外线轰击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激发产生可见光。人们为追求高的发光 效率,采取了多种改进,例如将荧光灯改为单端结构,满足发光亮度缩小了体积;将简单的U形改为莲花状、螺旋状等等,在荧光灯的不断改进中, 人们偏面认为,采取扩大管径方式增加发光表面积,可以提高荧光灯发光 亮度和效率,因而就有将截面圆管荧光灯通过模具压扁形式制成具有扩大 发光表面结构,例如将组成荧光灯的圆玻管除安装段外模压成蛋状椭圆形 (图1、图2),如中国专利CN2540024、CN2594969、CN2836233、CN101266911 所述,都是将组成荧光灯的片管,使中部发光区域由圆玻管压扁为椭圆弧 形,试图通过扩大发光表面积,提高发光亮度。然而申请人仔细研究发现, 诚然通过扩大发光表面积,能够提高发光亮度和效率,但简单过度增大截 面积,扩大灯管发光表面积,并不会使发光亮度和效率提高,相反还不如 原来截面为圆管的发光亮度和效率高。为此申请人进行了分析研究,经对 未涂荧光粉的白管点亮观察,发现单端荧光灯管灯丝电子流撞击汞原子激 发产生的紫外线,多集中于空间大、路程短的路径,由此可以表明灯丝发 出的电子流,也同样按空间大、路程短的路径流过。观察发现截面为圆形 的单端荧光灯管内紫外线流在放电空间全截面相对均匀,周面发光也均匀; 过度扩大的椭圆管(图2,椭圆呈双凸面蛋状,短轴宽度远大于长轴两端宽 度),紫外线流则集中于宽度大的椭圆截面中部区域,而椭圆长轴两端几 乎观察不到紫外线流,亮度相对于中间明显低,这可能是简单扩大截面导 致整体光效没有提高反而下降的原因。也有人提出将荧光灯发光区截面,制成长方形或扁平形状,虽然使得 放电空间截面长轴方向宽度得到大致均衡,但实际检测对改善发光亮度和 效率效果仍不理想,经对未涂荧光粉的单端荧光灯白管点亮观察,可能是 因发光区段与安装段截面变化较大(拉长过多),长轴两端区域的紫外线流仍然极少,这可能是因电子流在相同管压下按最短路径流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单端荧光灯发光段截面过度简单扩大,放电空间 灯丝部位圆管小截面,发光区段大截面,截面扩大,容积增大,降低了管 压,造成电子流速的降低,撞击汞原子能量减小、概率降低,导致激发出 的紫外线也相对减少,轰击荧光粉效率降低,这可能也是影响发光亮度和 效率提高的一个原因。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偏 见,发光效率更高,相同功率体积更小的单端荧光灯。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构思是既增大发光表面积,同时又均匀放 电空间截面电子流,特别是使长度两边缘电子流增加,两者共同作用(而不 是抵消)提高了单端荧光灯的发光亮度和功效,提高流明数,克服现有技术 不足,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将单端荧光灯除安装段外的 发光区截面制成单凸面月牙弧形,并使月牙两尖端宽度大于月牙中部宽度, 从而使放电空间截面电子流得以均匀。具体说,本专利技术单端荧光灯,包括 正常管径的安装段和扩大表面的发光段,其特征在于所说扩大表面发光段 的截面呈单凸面两尖端宽度大于月牙中部宽度的月牙形或近似哑铃形。本专利技术所说两尖端宽度大于月牙中部宽度的月牙形或近似哑铃形,截面 形状大致如图3、图4,中间截面宽度<月牙两端或哑铃两头宽度,造成中 间电子流通道相对"拥挤"管压增高,月牙及哑铃两端相对."宽敞",人 为将部分电子流"挤"向月牙或哑铃两端(长轴两端),使得电子流向两 端"均化",从而均匀了全截面电子流,使得在增加发光区表面积同时, 还能像截面圆形灯管放电空间电子流全截面相对均匀,起到同时增进发光 亮度和效率。经实际对未涂荧光粉的白管点亮观察,全截面紫外线流相对 均匀,达到了向两端均化效果。近似哑铃形,其形状可以与哑铃相似,也 可以是一面为近似平面, 一面为凹面的近似哑铃结构。从考虑外观角度, 及增大发光面角度,较好为采用月牙形。此外,为不降低管压,不降低电子流速,本专利技术一种更好为在增加发 光表面积同时,使其截面空间面积与安装段直管截面空间面积大致相等, 例如基本不增加或少增加,甚至减小,这样在扩大表面区段基本不或极少 降低电子流速,保持高的撞击汞原子能量,从而激发多的紫外线,有高的轰击荧光粉效率。本专利技术单端荧光灯片管,可以按现有技术制成各种单端荧光灯,例如环形单端荧光灯,通过接桥做成2片及多片电子流相互串通的单端荧光灯, 其造型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例如但不限于简单单U或多U型,球 形莲花型,花辨型,双D型等等,其接桥串接方式,也为现有技术。较好 造型为球形莲花型。本专利技术单端荧光灯,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通过加大发光区表面积, 并将截面做成单凸面两尖端宽度大于月牙中部宽度的月牙形或近似哑铃 形,从而使得在增大发光区段发光表面积同时,改善了加大表面积区段放 电空间截面电子流分布,使其能够像截面圆形灯管放电空间电子流全截面 相对均匀,发光面基本没有亮度不均匀现象,即既增大了发光段的发光表 面积提高光效,又均匀了扩大段全截面电子流提高光效,起到与增大发光 表面积同时增进发光亮度和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忽视科学设计截面积, 只是简单追求扩大点亮区发光表面积会提高亮度和光效的行业偏见。尤其 是扩大区段截面空间面积相对于安装段直管截面空间面积,基本不增加或 少增加,甚至减小,基本不降低或提高了电子流轰击速度,更是提高了亮 度和光效。此结构设计,不仅使得相同管径、相同灯管长度,可以增大亮 度和光效,而且相同发光亮度,可以縮短灯管长度,縮小体积,以(H2mm 管径为例,本专利技术65mm长度单端荧光灯,超过普通U型85腿长度发光亮 度和效率,较同长度椭圆截面灯管,可以提高15%以上发光亮度和光效(具 体对比见下表)。.单凸面月牙形,较长方扁形,变形呈弧线形无棱角,片 管生产模压成型合格率高,并且凸面朝观察面,总体外形富有美感,美观 性好。发光区段呈单凸面及中部空间宽度小于两端宽度,为本专利技术单端荧 光灯最大特征。本专利技术单端荧光灯,为进一步提高单端荧光灯发光亮度和 效率,或者縮小体积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结合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 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总的技术方案限定, 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 不偏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 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单端荧光灯U型片管示意图。图2为图1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单端荧光灯,发it区段截面为单凸面两尖端宽度A大于月牙中部宽度B的月牙形。以* 12mm管径为例,以2片U型(图l)接桥组合的单端荧光灯-本专利技术月牙截面,月牙两边缘空间宽度A为5mm,中间宽度B为3mm, 灯管长度65mm,测试光通量5041m。截面圆形单端荧光灯,灯管长度75mm,测试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单端荧光灯,包括正常管径的安装段和扩大表面的发光段,其特征在于所说扩大表面发光段的截面呈单凸面两尖端宽度大于月牙中部宽度的月牙形或近似哑铃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晨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