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及热校型冷却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59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阳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及热校型冷却工艺。包括热校型炉、冷却室、移动机构和电控系统,移动机构包括直线轨道、移动底座以及绞盘机,热校型炉和冷却室间隔设置于直线轨道的上方,移动底座滑动安装于直线轨道上且位于热校型炉远离冷却室的一侧,绞盘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室远离热校型炉的一侧,绞盘机通过绳索与移动底座连接,所述热校型炉与直线轨道垂直的两侧面上以及所述冷却室与直线轨道垂直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升降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热校型炉的加热炉丝温度不需降低,只需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升降门升降和绞盘工作,即可实现校型产品的快速切换,节省了时间和电能,保证校型工作的持续性、高效性、快速性。快速性。快速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及热校型冷却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阳极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及热校型冷却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涂层钛电极,又称金属阳极,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阳极材料。它是以钛为基板,在钛表面涂上一层搪瓷—电催化—半导体涂层,它就成为耐腐蚀、导电性能良好的阳极。钛作为阳极基体材料,最大的优点是化学耐久性好和机械加工性能好。
[0003]在钛阳极的制备过程中,会将切割成型的钛材料进行表面喷砂处理,增加钛基体材料的粗糙度,提高阳极材料涂层与钛基材的结合力。然而喷砂压力极大,会造成钛基体材料发生严重形变,影响阳极材料的加工与应用。因此,钛阳极材料的制备工序中,热校型工艺是不可缺少的。
[0004]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钛基活性涂层阳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阳极材料优异的性能,又要求阳极材料完美的外观,如平整度≤0.2mm等,同时也对阳极材料的及时交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阳极材料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有材料分切、喷砂、热校型、酸蚀、涂刷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对电极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热校型环节,其对钛基材的组织和结构破坏力极大,不同的钛基材组织结构(如晶粒尺寸、杂质含量等),造成不同的阳极性能。同时,热校型环节耗时最长,一般≥14天,约占整个阳极材料生产周期的2/3,其中热校型冷却环节约占12天以上。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阳极材料的优异性能,又能够缩短阳极材料的生产周期的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及热校型冷却工艺。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及热校型冷却工艺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包括热校型炉、冷却室、移动机构和电控系统,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直线轨道、移动底座以及绞盘机,所述热校型炉和冷却室间隔设置于直线轨道的上方,所述移动底座滑动安装于直线轨道上且位于热校型炉远离冷却室的一侧,所述绞盘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室远离热校型炉的一侧,所述绞盘机通过绳索与移动底座连接,所述热校型炉与直线轨道垂直的两侧面上以及所述冷却室与直线轨道垂直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升降门,所述热校型炉内设置有加热炉丝,所述冷却室靠近热校型炉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液氮投放口,所述液氮投放口通过液氮输入管与液氮储罐连通,所述液氮输入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所述冷却室远离热校型炉的一侧顶部设置有氮气排出口,所述绞盘机、所述升降门、所述加热炉丝以及所述流量控制器均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热校型炉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测温探头,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测温探头,所述第一测温探头和第二测温探头均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热校型炉的内部顶端设置有若干个风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热校型炉的炉壁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石棉层、耐火泥层和不锈钢层,所述加热炉丝设置于石棉层位于炉内的一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氮气排出口通过氮气排出管与氮气收集器连通。
[0011]一种基于上述任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的热校型冷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将待热校型产品放置于移动底座上;
[0013]S2、放置完毕后打开热校型炉远离冷却室一侧的升降门,通过绞盘机驱动移动底座进入到热校型炉内后关闭热校型炉远离冷却室一侧的升降门;
[0014]S3、启动热校型炉内的加热炉丝,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600℃,保温4h;
[0015]S4、关闭加热炉丝,并同时打开冷却室和热校型炉相互靠近一侧的两扇升降门,将校型完成的产品移动至冷却室内并关闭冷却室的升降门;
[0016]S5、打开液氮投放口,液氮以一定的速率进入冷却室,产品在8

10h内降温至450

500℃,通过流量控制器调节液氮流速,在4

5h内产品继续降温至300

350℃,继续调节液氮流速,产品在2

3h内降温至200

250℃,继续调节液氮流速,保证产品在1h内降温至100℃以下;
[0017]S6、打开冷却室远离热校型炉一侧的升降门,将已冷却的产品移出冷却室。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可进行产品批次循环热校型;与传统热校型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热校型炉的加热炉丝温度不需降低,只需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升降门的升降和绞盘的工作,即可实现校型产品的快速切换,节省了时间和电能,保证校型工作的持续性、高效性、快速性;
[0020](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采用液氮梯度降温的方式,既保证钛基材组织性能不受影响,又保证钛材的持续梯度降温速度,缩短了热校型冷却需要的时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校型产品表面氧化皮的厚度,为后续的酸处理工作减轻了压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3]1‑
热校型炉、2

冷却室、3

直线轨道、4

移动底座、5

绞盘机、6

升降门、7

液氮投放口、8

氮气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照图1

2,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包括热校型炉1、冷却室2、移动机构和电控系统,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直线轨道3、移动底座4以及绞盘机5,所述热校型炉1和冷却室2间隔设置于直线轨道3的上方,所述移动底座4滑动安装于直线轨道3上且位于热校型炉1远
离冷却室2的一侧,所述绞盘机5设置于所述冷却室2远离热校型炉1的一侧,所述绞盘机5通过绳索与移动底座4连接,所述热校型炉1与直线轨道3垂直的两侧面上以及所述冷却室2与直线轨道3垂直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升降门6,所述热校型炉1内设置有加热炉丝,所述冷却室2靠近热校型炉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液氮投放口7,所述液氮投放口7通过液氮输入管与液氮储罐连通,所述液氮输入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所述冷却室2远离热校型炉1的一侧顶部设置有氮气排出口8,所述绞盘机5、所述升降门6、所述加热炉丝以及所述流量控制器均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热校型炉1远离冷却室2的一侧设置有准备区,移动底座4在装置工作之前位于准备区内,准备区与热校型炉1之间的间隔为500mm

1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校型炉、冷却室、移动机构和电控系统,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直线轨道、移动底座以及绞盘机,所述热校型炉和冷却室间隔设置于直线轨道的上方,所述移动底座滑动安装于直线轨道上且位于热校型炉远离冷却室的一侧,所述绞盘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室远离热校型炉的一侧,所述绞盘机通过绳索与移动底座连接,所述热校型炉与直线轨道垂直的两侧面上以及所述冷却室与直线轨道垂直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升降门,所述热校型炉内设置有加热炉丝,所述冷却室靠近热校型炉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液氮投放口,所述液氮投放口通过液氮输入管与液氮储罐连通,所述液氮输入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所述冷却室远离热校型炉的一侧顶部设置有氮气排出口,所述绞盘机、所述升降门、所述加热炉丝以及所述流量控制器均与电控系统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校型炉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测温探头,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测温探头,所述第一测温探头和第二测温探头均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校型炉的内部顶端设置有若干个风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材料热校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校型炉的炉壁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石棉层、耐火泥层和不锈钢层,所述加热炉丝设置于石棉层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锋武晨航郭敏冯庆贾波任越锋郝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