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53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包括:(1)分别制备消减剂A以及B和C;(2)在正常生产中的电炉,用炉顶取样杆测量黏渣层厚度h,并将取样杆上悬挂的上部炉渣、中部黏渣送化验室化验分析,根据黏渣层厚度h和炉渣、黏渣化学成分选择相应的消减剂,将消减剂从电炉顶部观察孔、进料口投放进熔池,消减剂直接落入渣层与冰铜中间的黏渣层对黏渣进行还原贫化,将黏渣层消减控制在0~200mm。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沉降电炉熔体磁性铁含量,将Cu、Ni、Co的氧化物造锍,抑制磁性铁和Cu、Ni、Co的氧化物在炉底粘附形成炉结。炉底粘附形成炉结。炉底粘附形成炉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色金属冶炼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精矿进顶吹炉造锍熔炼,强氧势下冶炼产出的渣、锍(冰铜)混合物送到沉降电炉进行渣、锍沉降分离,渣层和冰铜层中间会形成一层黏渣。此层黏渣通常Fe3O4、MgO、Cu含量都很高,此层黏渣如得不到有效控制易导致炉渣磁性升高,粘度变大,渣含铜高,渣锍沉降分离效果差;黏渣粘附在炉底形成炉结,减少了电炉有效容积空间;渣、锍排放不畅等恶性后果;黏渣层得不到有效控制让铜冶炼企业苦不堪言,处置不当或处置不及时会导致冶炼炉死炉,甚至引发泡沫渣事故。同行有喷吹还原剂、熔剂+搅拌的方法对电炉渣进行还原贫化,但电炉没有足够宽阔的容积空间满足熔体膨胀要求,炉顶还易形成结焦;同行也有向炉内投放生铁和固体还原剂进行还原贫化的,但还原剂要么沉到炉子底部,要么漂浮在熔池表面,无法对高磁性黏渣做高效还原贫化,碰到MgO含量高的炉渣更是不如人意。
[0003]因此,如何安全、高效排除电炉黏渣带来的危害是现代铜冶金关注的焦点和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该方法可快速有效降低黏渣层,抑制炉底冻结层生长,改善渣、锍沉降分离效果和排放流动性,从而优化铜火法冶炼工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碳粉、石英粉、硫铁矿粉、铜锍粉按质量比4:1:1:mA加10%的水混匀,送对辊式压粒机压成Φ=4~8mm的颗粒状消减剂A,风干装袋备用;将碳粉、硫铁矿粉、铜锍粉按质量比4:1:mB加10%的水混匀,送对辊式压粒机压成Φ=4~8mm的颗粒状消减剂B,风干装袋备用;将碳粉、石英粉、铜锍粉按质量比4:1:mC加10%的水混匀,送对辊式压粒机压成Φ=4~8mm的颗粒状消减剂C,风干装袋备用;
[0008](2)正常生产中的电炉,用炉顶取样杆测量黏渣层厚度h,并将取样杆上悬挂的上部炉渣、中部黏渣送化验室化验分析(取样杆下进熔池需静置2min左右,炉渣、黏渣会分层粘附在取样杆上)。根据黏渣层厚度h和炉渣、黏渣化学成分选择合适的消减剂,将消减剂从电炉顶部观察孔、进料口投放进熔池,消减剂直接落入渣层与冰铜中间的黏渣层对黏渣进行还原贫化,将黏渣层消减控制在0~200mm之间。
[0009]配制消减剂的四种配料在常温常压下不发生化学变化,消减剂投入电炉后,消减剂中的铜锍在高温下熔化(炉内熔池温度1240~1320℃,铜锍熔点为950℃~1050℃),随即离解释放出碳、石英、硫铁矿对电炉黏渣进行还原贫化。
[0010]熔化的冰铜接触高磁性黏渣后,大量冰铜熔化后沉入冰铜层,少量冰铜与Fe3O4发生交互反应:
[0011]Cu2S+3Fe3O4=Cu2O+9FeO+SO2[0012]FeS+3Fe3O4=10FeO+SO2[0013]离解释放出来的C对Fe3O4进行强还原:
[0014]C+Fe3O4=3FeO+CO
[0015]Fe3O4+CO=3FeO+CO2[0016]硫铁矿分解并还原Fe3O4,将Cu2O、NiO、CoO造锍沉进冰铜层:
[0017]2FeS2=2FeS+S2[0018]S2+4Fe3O4=12FeO+2SO2[0019]FeS+Cu2O=Cu2S+FeO
[0020]6NiO+6FeS=2Ni3S2+6FeO+S2[0021]CoO+FeS=CoS+FeO
[0022]FeS+Cu2S+Ni3S2+CoS


[0023]离解释放出的SiO2将还原反应产出的FeO,粘渣中的MgO造渣脱除:
[0024]2FeO+SiO2=2FeO
·
SiO2(铁橄榄石)
[0025]MgO+SiO2=MgO
·
SiO2(镁橄榄石)
[0026]MgO含量≤1.6的粘渣,控制炉渣1.2≤FeO/SiO2≤1.4;3.5<CaO%≤6,对高MgO粘渣层进行消减时,需控制顶吹炉排放的炉渣CaO含量为3~3.5%,相当于降低CaO含量,用MgO替代CaO来调节炉渣的酸碱度(顶吹炉熔炼铜精矿采用FeO+SiO2+CaO三元系炉渣)。
[0027]所述的用于配制消减剂的碳粉为固定碳含量≥90%的无烟煤粉末;所述石英粉SiO2含量>90%;所述铜锍55%<Cu<65%,7%<Fe<15%,14%<S<20%;所述硫铁矿粉含FeS>85%。
[0028]本专利技术所述配制的消减剂分别为:消减剂A、消减剂B、消减剂C;三种消减剂的比重都大于炉渣,小于冰铜,且与黏渣比重相近。消减剂A在配置时碳粉、石英粉、硫铁矿粉的质量比为4:1:1,通过调节铜锍粉的配入量调节消减剂A的比重,m
A
的值由计算求得;消减剂B在配置时碳粉、硫铁矿粉的质量比为4:1,通过调节铜锍粉的配入量调节消减剂B的比重,m
B
的值由计算求得;消减剂C在配置时碳粉、石英粉的质量比为4:1,通过调节铜锍粉的配入量调节消减剂C的比重,m
C
的值由计算求得;消减剂A、B、C各组分的配比可根据生产需求小范围调整。
[0029]所述消减剂A、B、C铜锍粉配入量m
A
、m
B
、m
C
的计算方程式为:
[0030][0031][0032][0033]所述ρ

、ρ
石英
、ρ
硫铁矿
、ρ

为无烟煤、石英、硫铁矿、铜锍的标况比重,由未破碎前的物料用固体密度测量仪测量所得、ρ
黏渣
为电炉黏渣的比重,配料计算时ρ
黏渣
取值以4g/cm3为宜。
[0034]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质都不是纯净物,不同批次的同种物料比重都有偏差,为确保配制好的消减剂能够落入黏渣层,配制消减剂的碳粉、石英粉、硫铁矿粉、铜锍的比重都要现场测量。
[0035]无烟煤比重1.4~1.6g/cm3[0036]石英砂比重2.2~2.7g/cm3[0037]炉渣比重3.2~3.8g/cm3[0038]黏渣比重3.7~4.4g/cm3[0039]冰铜比重4.7~5.5g/cm3,熔点950~1050℃
[0040]硫铁矿比重4.4~4.8g/cm3,熔点1193℃
[0041]消减剂配制好后用固体密度测量仪检验其比重,务必满足:ρ
炉渣
<ρ
消减剂
=ρ
黏渣
<ρ


[0042]为高效、安全地改善电炉炉况,黏渣层厚度不同、黏渣成分不同,消减剂的使用种类、投加频次、投入量、控制参数也不尽相同,具体按下表所述控制:
[0043][0044][0045]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粉、石英粉、硫铁矿粉、铜锍粉加水混匀,得消减剂A,备用;将碳粉、硫铁矿粉、铜锍粉加水混匀,得消减剂B,备用;将碳粉、石英粉、铜锍粉加水混匀,得消减剂C,备用;(2)在正常生产中的电炉,用炉顶取样杆测量黏渣层厚度h,并将取样杆上悬挂的上部炉渣、中部黏渣送化验室化验分析,根据黏渣层厚度h和炉渣、黏渣化学成分选择相应的消减剂,将消减剂从电炉顶部观察孔、进料口投放进熔池,消减剂直接落入渣层与冰铜中间的黏渣层对黏渣进行还原贫化,将黏渣层消减控制在0~2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减剂A具体为:将碳粉、石英粉、硫铁矿粉、铜锍粉按质量比4:1:1:m
A
加10%的水混匀,送对辊式压粒机压成Φ=4~8mm的颗粒状消减剂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减剂B具体为:将碳粉、硫铁矿粉、铜锍粉按质量比4:1:m
B
加10%的水混匀,送对辊式压粒机压成Φ=4~8mm的颗粒状消减剂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消减沉降电炉黏渣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减剂C具体为:将碳粉、石英粉、铜锍粉按质量比4:1:m
C
加10%的水混匀,送对辊式压粒机压成Φ=4~8mm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郭江陈钢罗永春刘国辉李正中孙佳李帆张平田锦祥张永林吴云坤李波黑李攀白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