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28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包括基材层、量子点层和阻隔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量子点单元,所述量子点单元呈现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上;所述量子点单元底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面积的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和显示器件,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和显示器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屏的色彩饱和度,常用的办法是使用量子点膜来实现光源的色纯度的提升,进而提高色域。量子点膜的使用有多种类型,最典型的是含上下水气阻隔膜的三明治形态,或者将量子点层集成于相关复合膜或贴合膜之内。
[0003]显示器用量子点膜技术,都以整面状膜的形式设置,量子点均匀分散在量子点膜层上,搭配光学薄膜使用时,特别是搭配微结构类光学膜使用时,会出现画面干涉问题。尤其针对液晶屏幕与光学增亮膜结构干涉问题(干涉,指的是画面的光学干涉,导致出现画面上的条纹),经常需要依照液晶玻璃面板的型号不同而转动不同角度来解决画面干涉异常。
[0004]现在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量子点膜,使其应用在光学薄膜,特别是具有微结构类光学薄膜中,不仅具有高色域,同时能解决画面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应用在液晶显示器件中,具有优异色彩饱和度同时能有效解决画面干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包括基材层、量子点层和阻隔层;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基材层;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远离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所述量子点层包括量子点单元,所述量子点单元呈现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上;所述量子点单元底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面积的60%

95%。
[0007]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单元呈凸起结构,所述量子点单元的底面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所述量子点单元的底面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单元厚度为1

20um。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为平整薄膜层或所述阻隔层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第一微结构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为微透镜结构、棱镜结构、无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背涂层,所述背涂层设置在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贴合层和微结构层,所述贴合层包括第一贴合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微结构层包括第二微结构层;所述第二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贴合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微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基材层设置在第二微结构层远离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背涂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层包括第二贴合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三基材层,所述微结构层包括第三微结构层;所述第三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贴合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与第三微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三基材层设置在第三微结构层远离第二基材层一侧表面,所述背涂层设置在第三基材层远离量子点层一侧表面。
[0015]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中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的量子点层经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呈现图案化分布在基材层上,其角度与排列模式经过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学膜微结构对液晶玻璃面板像素的干涉现象,同时还能有效地提升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彩饱和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无量子点层的双层贴合式增亮膜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1、基材层;11、第一基材层;12、第二基材层;13、第三基材层;2、微结构层;21、第一微结构层;22、第二微结构层;23、第三微结构层;3、背涂层;4、贴合层;41、第一贴合层;42、第二贴合层;5、量子点层;51、量子点单元;6、阻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2]现有技术中的量子点膜最基础的结构为阻隔层、量子点膜层和阻隔层的三明治结构,可以提升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彩饱和度,即提高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域值。而现有的量子点膜常常与光学薄膜联合使用,如光学扩散膜、光学增亮膜等。常见的光学增亮膜为两层贴合式结构,主要可以分为DOP/MOP/POP三种结构。直观的可参考附图1,两层贴合式结构增亮膜包括两层微结构层,其中第二微结构层22为棱镜结构层,而第一微结构层21根据需要,可以分为扩散结构涂层(DOP),或微透镜结构涂层(MOP),或第一棱镜涂层(POP)。由于第一微结构层21,或第二微结构层22具有固定微结构周期,使得此类光学薄膜使用过程中都具有光学干涉问题,经常需要依照液晶玻璃面板的型号不同而转动不同角度来解决画面干涉异常。
[0023]本申请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可参考附图2,所述量子点膜具有基材层1、量子点层5和阻隔层6;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一基材层11,所述第一基材层11用于提供量子点层5的附着基础,并提供一定的支撑强度;具体地,所述基材层1的材料没有特别需求,所述基材层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ET、PMMA、COP、PC等,优选所述基材层1选PET基材,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20

300um。
[0024]所述量子点层5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所述阻隔层6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5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所述阻隔层6用于提供保护作用,防止量子点层5直接暴露,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失效;所述量子点层5包括若干量子点单元51,所述量子点单元51规则或随机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具体地,所述量子点层5是由若干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第一基材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包括基材层(1)、量子点层(5)和阻隔层(6);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包括第一基材层(11);量子点层(5),所述量子点层(5)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阻隔层(6),所述阻隔层(6)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5)远离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所述量子点层(5)包括量子点单元(51),所述量子点单元(51)呈现规则或随机的图案化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所述量子点单元(51)底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基材层(11)一侧表面面积的60%

9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呈凸起结构,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所述量子点单元(51)的底面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单元(51)厚度为1

20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6)为平整薄膜层或所述阻隔层(6)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第一微结构层(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微透镜结构、棱镜结构、无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中任意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包括背涂层(3),所述背涂层(3)设置在基材层(1)远离量子点层(5)一侧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