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及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15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及3D打印机,包括:座体;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承载板包括打印面,所述承载板在温度改变时会发生形变;加热冷却组件,所述加热冷却组件与所述承载板连接,能够加热或冷却所述承载板,使其发生形变,具有承载板与打印产品易分离,对打印产品损伤极小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及3D打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及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三维打印(3D printing),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三维打印”意味着这项技术的普及。三维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
[0003]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3DP),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
[0004]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机,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822589B公开的一种新型桌面级3D打印设备,通过蓝牙实现用户对3D打印机进行远程操控。
[0005]上述打印机和现有的3D打印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其打印完成后的产品容易粘贴在3D打印机上,进而难以取下,现有通常采用用力掰动或者利用铲刀将其铲下,这种方式容易损坏打印完成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解决打印完成后产品不易取下和取下过程中产品易损伤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包括:
[0009]座体1;
[0010]承载板2,承载板2安装在座体1上,承载板2包括打印面,承载板2在温度改变时会发生形变;
[0011]加热冷却组件3,加热冷却组件3与承载板2连接,能够加热或冷却承载板2,使其发生形变。
[0012]打印前,先对承载板进行预热,打印时,承载板恒温维持在预设温度,保持其形状,打印完毕时,对承载板进行降温,利用其温度改变继而发生形变的性能,使承载板发生形变,继而承载板和打印的产品之间产生缝隙,进而使得承载板和产品分离,便于取出打印完成后的产品,减小对产品的损伤。
[0013]优选的,承载板2的一侧安装在座体1上,承载板2的另一侧包括打印面。
[0014]优选的,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还包括:
[0015]导热硅脂垫4,承载板2的一侧通过导热硅脂垫4安装在座体1上。
[0016]通过导热硅脂垫与承载板之间形成柔性的导热连接,进而适应承载板的形变。
[0017]优选的,加热冷却组件3包括:
[0018]加热冷却室31,加热冷却室31开设在座体1内;
[0019]均气室32,均气室32开设在座体1内;
[0020]出气口33,出气口33开设在座体1内,加热冷却室31和均气室32通过出气口33联通;
[0021]电加热器34,电加热器34设于加热冷却室31内;
[0022]热传导棒35,热传导棒35的下部插入到加热冷却室31内;优选的,热传导棒35呈阵列状排布,提升热传导效率和冷却效率;
[0023]下板36,下板36上贴设导热硅脂垫4,导热硅脂垫4通过下板36安装在座体1上,热传导棒35的上部与下板36连接;
[0024]离心风机37,离心风机37固定安装于座体1的一侧,离心风机37的进气端与均气室32联通;
[0025]进气管38,进气管38设于座体1的另一侧,进气管38与加热冷却室31联通;
[0026]第一温度传感器39,第一温度传感器39设于加热冷却室31内;
[0027]温控装置,电加热器34、第一温度传感器39分别与温控装置电连接。
[0028]优选的,出气口为多个,进气管为多个;
[0029]优选的,承载板2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温控装置电连接。
[0030]通过在承载板上加装温度传感器判断承载板温度,进而在打印机工作时,控制电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尽可能保证承载板的温度恒定,恒定温度的承载板的热形变量相对恒定,承载板的厚度不会发生较大改变,有助于增加打印精度,且在打印初期若承载板温度过低会导致第一层熔融原料快速冷却凝固使得其和第二层原料间产生分层连接强度降低,对承载板预热可解决此问题;
[0031]优选的,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还包括:
[0032]蓄液箱51,蓄液箱51安装在座体1上,用于储存水511;
[0033]加液管52,加液管52设于蓄液箱51下部,加液管52的上部与蓄液箱51的下部联通,加液管52的下部伸入加热冷却室31,加液管52底面的位置高于电加热器34在加热冷却室31的位置且低于进气管38和出气口33在加热冷却室31的位置;
[0034]密封阀53,密封阀53安装在加液管52上;
[0035]蓄液管54,蓄液管54的下部与蓄液箱51的上部联通;
[0036]加液槽55,加液槽55的下部与蓄液管54的上部联通;
[0037]加液阀56,加液阀56安装在蓄液管54上。
[0038]优选的,还包括:
[0039]联通管57,联通管57设于蓄液箱51的侧面。
[0040]通过密闭的蓄液箱,当加热冷却室内的水位低于加液管下端时,加液管与大气连通进而蓄液箱内的水位自动对加热冷却室内的水进行补充,通过联通管可判断蓄液箱内的水位,加水时首先关闭密封阀然后打开加液阀通过加液槽加水,加水完毕后首先关闭加液
阀然后打开密封阀,进而实现对蓄水箱的加水,其中密封阀和加液阀可以是电磁阀,通过加装控制器和控制键,按压控制键时控制键控制密封阀和加液阀的先后打开。
[0041]优选的,底座1上设有排液口。优选的,热传导棒35的底部位置低于出气口33和进气管38的位置,且高于加液管52底面的位置,外界的低温空气可通过进气管进入加热冷却室,低温空气流经热传导棒后通过出气口进入均气室,最后被离心风机抽出。
[004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解决打印完成后产品不易取下和取下过程中易损伤的问题。
[004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包括以上任意一项的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
[0044]优选的,一种3D打印机,还包括:
[0045]升降架61,座体1上竖直安装有升降架61;
[0046]升降电机62,座体1上安装有升降电机62;
[0047]升降螺杆63,升降螺杆63的一端与升降电机62的输出端连接,升降螺杆63的另一端可转动安装于升降架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安装在所述座体(1)上,所述承载板(2)包括打印面,所述承载板(2)在温度改变时会发生形变;加热冷却组件(3),所述加热冷却组件(3)与所述承载板(2)连接,能够加热或冷却所述承载板(2),使其发生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的一侧安装在所述座体(1)上,所述承载板(2)的另一侧包括打印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硅脂垫(4),所述承载板(2)的一侧通过所述导热硅脂垫(4)安装在所述座体(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冷却组件(3)包括:加热冷却室(31),所述加热冷却室(31)开设在所述座体(1)内;均气室(32),所述均气室(32)开设在所述座体(1)内;出气口(33),所述出气口(33)开设在所述座体(1)内,所述加热冷却室(31)和所述均气室(32)通过所述出气口(33)联通;电加热器(34),所述电加热器(34)设于所述加热冷却室(31)内;热传导棒(35),所述热传导棒(35)的下部插入到所述加热冷却室(31)内;下板(36),所述下板(36)上贴设所述导热硅脂垫(4),所述导热硅脂垫(4)通过所述下板(36)安装在所述座体(1)上,所述热传导棒(35)的上部与所述下板(36)连接;离心风机(37),所述离心风机(37)固定安装于所述座体(1)的一侧,所述离心风机(37)的进气端与所述均气室(32)联通;进气管(38),所述进气管(38)设于所述座体(1)的另一侧,所述进气管(38)与所述加热冷却室(31)联通;第一温度传感器(3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9)设于所述加热冷却室(31)内;温控装置,所述电加热器(34)、第一温度传感器(39)分别与所述温控装置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装置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料的3D打印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液箱(51),所述蓄液箱(51)安装在所述座体(1)上,用于储存水511;加液管(52),所述加液管(52)设于所述蓄液箱(51)下部,所述加液管(52)的上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