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597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晶硅电池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包括:S1以P型硅片作为实验片,并双面抛光处理;S2将多个抛光后的实验片与N型TOPCon产线poly后的硅片放置在相同炉管,对炉内实验片和硅片进行同工艺的磷扩散;S3对实验片进行方阻测试;S4对实验片进行ECV曲线测试;S5测试电池效率;S6将S1处理后的实验片投入N型TOPCon产线,作为监控片,与产线的量产硅片做相同的磷扩散工艺;S7对磷扩后的监控片进行方阻测试、ECV曲线测试,通过比对实验片的测试结果来监测产线是否存在异常。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P型片作为监控片,扩散后在硅片基体与扩散层中间形成了PN结阻挡层,能解决磷扩后的TOPCon半成品硅片无法准确测量方阻的问题。测量方阻的问题。测量方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晶硅电池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TOPCon电池,即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电池,是一种新型钝化接触技术,该技术在电池表面使用一层超薄的氧化层和掺杂的薄膜硅进行钝化。同时,超薄氧化硅减少了表面态保持了较低的隧穿电阻,掺杂薄膜硅提供了场致钝化并对载流子选择性透过,与硅基底形成良好的钝化接触。
[0003]制备TOPCon电池,增加了硼扩散工艺,然后背面制备SiO/Poly

Si钝化接触结构。目前有三种方法制备钝化接触,最常用的是LPCVD沉积非掺杂的多晶硅,然后通过磷扩散对多晶硅进行掺杂,最后通过PECVD技术在前后表面制备钝化层和减反膜,以及丝网印刷制备电极结构。
[0004]目前产线测试磷扩后方阻通常采用四探针法测试,测试原理为:电流从两个电流探针的探针1流出,从探针2流回,由于PN结的阻挡作用,只能在扩散层通过,而N型片本身掺杂的就是磷,背面的poly薄膜内掺杂的也是磷,只是浓度不同,形成的是n/n+的高低场,而不具有PN结所具备的阻挡作用,这样从探针1流出的电流就不只是在硅片表面的扩散层之间通过,还会进入到扩散层以下的硅片基体内,从而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磷扩后的TOPCon半成品硅片无法准确测量方阻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在N型TOPCon电池P扩工艺时,将P型抛光后硅片(单晶或多晶)放入石英舟监控片对应位置,完成磷扩工艺后取出监控片,测试监控片方阻和ECV曲线即可监控P扩散工艺运行是否正常。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选取P型硅片作为实验片,并对其进行双面抛光处理;
[0008]S2:将步骤S1处理后的多个所述实验片与N型TOPCon产线poly后的硅片放置在相同的炉管,且所述实验片分布在炉管的不同试验位置,对炉管内的实验片和硅片进行同工艺的磷扩散;
[0009]S3:对步骤S2处理后的所述实验片进行方阻测试,记为方阻一;
[0010]S4:对步骤S2处理后的所述实验片进行ECV曲线测试,记为ECV一;
[0011]S5:测试与所述实验片同炉管的硅片的电池效率,记录为效率一;
[0012]S6:将步骤S1处理后的多个所述实验片投入N型TOPCon产线,作为监控片放置在监控位置,与产线的量产硅片做相同的磷扩散工艺;
[0013]S7:对步骤S6后的所述监控片进行方阻测试,记为方阻二,如方阻二正常,则工艺正常,如方阻二异常,则进行ECV曲线测试,记为ECV二,对ECV二与步骤S6中的ECV一进行比
对,通过比对结果来监测产线是否存在异常。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双面抛光包括:
[0015]S11:前清洗,药液为KOH+H2O2,KOH的浓度为1%

2%(wt%),H2O2的浓度为4

6%(wt%),温度50

60℃,时间1

3分钟;
[0016]S12:水洗,去除实验片表面残留的药液;
[0017]S13:抛光,药液为KOH+添加剂,KOH的浓度为1.5

2.5%(wt%),添加剂的浓度为0.4

0.6%(wt%),温度50

60℃,时间2

4分钟,循环+鼓泡,用来保证药液均匀;
[0018]S14:再水洗,去除实验片表面残留的药液;
[0019]S15:后清洗,药液为HCL+HF,HCL的浓度为4

6%(wt%),HF的浓度为2

4%(wt%);
[0020]S16:慢提拉清洗;
[0021]S17:烘干。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S3采用四探针法测试所述实验片的磷扩散面的方阻,测试实验片上9个位置点,分别为中心点,距离实验片边角部1

2cm的四个点,实验片四个边缘中部距离边缘1

2cm处的四个点。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试验位置和步骤S6中的监控位置均为炉管的头部温区、中部温区和尾部温区,每个炉管放置3片实验片或监控片。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ECV曲线测试,分别测试头部温区、中部温区和尾部温区的实验片磷扩散后的ECV曲线。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ECV曲线测试,测试取点的位置为:中心点+靠近中心点沿实验片对角线5

7cm位置的4个点,共5点。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ECV曲线测试,测试前对方阻测试后的实验片过HF清洗。
[0027]优选的,所述HF清洗的HF浓度为14

20%(wt%),清洗时间:5

15min,清洗时间可根据扩散后氧化时间进行调整,目的是洗掉表面的PSG层;HF清洗后进行水洗,洗掉实验片表面的酸,水洗后需观察实验片表面的斥水情况,如表面斥水则说明PSG层已经完全清洗干净。
[0028]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磷扩散包括:进舟、抽真空、稳定、升温、掺杂、降温、充气、出舟。
[0029]优选的,所述升温和掺杂步骤为两次升温两次掺杂,或一次升温一次降温两次掺杂。
[003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准确测量磷扩后的TOPCon半成品硅片方阻值的方法,具体是使用P型片作为监控片,扩散后在硅片基体与扩散层中间形成了PN结阻挡层,有效解决N型片测量方阻时电流进入硅片基体所造成的方阻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磷扩散工艺的流程图;
[0034]图3为现有技术的方阻测量电流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片的方阻测量电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基本方案是:
[0038]S1:选取P型硅片(单/多晶)作为实验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P型硅片作为实验片,并对其进行双面抛光处理;S2:将步骤S1处理后的多个所述实验片与N型TOPCon产线poly后的硅片放置在相同的炉管,且所述实验片分布在炉管的不同试验位置,对炉管内的实验片和硅片进行同工艺的磷扩散;S3:对步骤S2处理后的所述实验片进行方阻测试,记为方阻一;S4:对步骤S2处理后的所述实验片进行ECV曲线测试,记为ECV一;S5:测试与所述实验片同炉管的硅片的电池效率,记录为效率一;S6:将步骤S1处理后的多个所述实验片投入N型TOPCon产线,作为监控片放置在监控位置,与产线的量产硅片做相同的磷扩散工艺;S7:对步骤S6后的所述监控片进行方阻测试,记为方阻二,如方阻二正常,则工艺正常,如方阻二异常,则进行ECV曲线测试,记为ECV二,对ECV二与步骤S6中的ECV一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来监测产线是否存在异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TOPCon电池背面掺杂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双面抛光包括:S11:前清洗,药液为KOH+H2O2,KOH的浓度为1%

2%,H2O2的浓度为4

6%,温度50

60℃,时间1

3分钟;S12:水洗,去除实验片表面残留的药液;S13:抛光,药液为KOH+添加剂,KOH的浓度为1.5

2.5%,添加剂的浓度为0.4

0.6%,温度50

60℃,时间2

4分钟,循环+鼓泡,用来保证药液均匀;S14:再水洗,去除实验片表面残留的药液;S15:后清洗,药液为HCL+HF,HCL的浓度为4

6%,HF的浓度为2

4%;S16:慢提拉清洗;S17:烘干。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升吝占胜李青娟李倩王静何广川张树骞张红妹李志彬魏双双刘新玉于波
申请(专利权)人: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