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585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还包括与所述输送带匹配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上口截面为长方形、其下端漏管上通过销轴设置有侧开门,所述侧开门上连接有开门气缸;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侧的剥离组件;还包括转运组件,用于将筒管自所述漏斗转运至所述剥离组件;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升降气缸、平行转运装置、转向气缸,所述转向气缸的活塞头上设置有转向臂;还包括与所述光电探测器电连接的PLC控制器,用于控制输送带、开门气缸、夹紧气缸、冲击气缸、升降气缸、转向气缸、水平转运气缸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以连续作业方式进行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劳动效率高,剥离效果可靠。剥离效果可靠。剥离效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筒管残留纱剥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3、图6可见,纺纱过程中,细纱筒管经络筒机处理后有部分尾纱残留在筒管5上,每车间每日产生带有残留纱的筒管数百管。所述筒管5为塑胶材质锥形筒,残留纱积聚在筒管5大头端,残留纱轴向延伸长度20~60mm,径向厚度5~15mm。
[0003]为实现筒管复用,需要将残留纱从筒管5上剥离,当前采用人工剥离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人工剥离需要借助刀、剪等工具,易在筒管5表面留下刀痕,对筒管造成伤害;用力不当时,偶发工人手指受伤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置,能以连续作业方式进行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生产效率高,剥离效果可靠。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用于对筒管进行提升和输送,所述输送带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个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挡板,还包括与所述输送带匹配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上口截面为长方形、其下端漏管上通过销轴设置有侧开门,所述侧开门上连接有开门气缸;还包括与所述漏斗匹配的光电探测器,用于探测漏斗内筒管有无情况;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侧的剥离组件,用于将残留纱自筒管上剥离;所述剥离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的上端设置有冲击气缸,所述夹紧气缸带有左、右活塞头,所述左、右活塞头的端面对称地切割有半圆形的夹紧槽;还包括转运组件,用于将筒管自所述漏斗转运至所述剥离组件;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上设置有平行转运装置,所述平行转运装置包括沿水平向布置的导轨和水平转运气缸,所述平行转运装置上设置有转向气缸,所述转向气缸的活塞头上设置有转向臂,所述转向臂的自由端设置有管柱;还包括与所述光电探测器电连接的PLC控制器,用于控制输送带、开门气缸、夹紧气缸、冲击气缸、升降气缸、转向气缸、水平转运气缸工作。
[0006]还包括筒管姿态调整组件,用于驱动工件以大头在下方式进入漏斗;所述筒管姿态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左挡片、右挡片,所述左挡片、右挡片的根部分别与所述输送带的侧边对齐,所述左挡片、右挡片的自由端向所述输送带的中轴线倾斜延伸;在垂直向,所述左挡片、右挡片的自由端与所述输送带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平行间隙。
[0007]所述漏斗下端的漏管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侧开门横截面为
“┘”
形结构,侧开门打开状态时,漏管管身的正面、侧面均打开,从而提供足够的空间,使转向臂带动筒管的转动动作不受漏斗限制。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各组件就位升降气缸工作,平行转运装置、转向气缸、转向臂整体下降;水平转运气缸工作,转向气缸、转向臂平移至导轨一端;转向气缸工作,使转向臂与漏斗沿垂直向对正;开门气缸工作,使所述侧开门关闭;夹紧气缸打开,冲击气缸上升复位;B、工件提升与输送光电探测器探测到漏斗内无工件时,输送带的动力装置工作,提升筒管,当一个筒管落入漏斗内时,光电探测器向PLC控制器发出信号,输送带停止工作;筒管沿漏斗下降,并套装在转向臂末端的管柱上;开门气缸工作,侧开门打开;转向气缸工作,转向臂逆转向并与平行转运装置的导轨对正;升降气缸复位,平行转运装置整体上升;水平转运气缸工作,转向臂沿导轨移动,将工件转运至剥离组件;C、剥离筒管输送就位后,夹紧气缸工作,夹紧工件;然后冲击气缸工作,自上而下将筒管自夹紧槽冲出,残留纱被限制在夹紧气缸上端面上;然后夹紧气缸张开,残留纱、筒管以分离状态自出料槽输出;重复以上步骤A——C,连续对筒管残留纱进行剥离。
[0009]所述步骤B中,当筒管自料斗输送至输送带时,其管身以平行姿态接触挡板;当筒管随输送带持续行走时,其大头与左挡片、右挡片之一接触,使管身沿输送带宽度方向平移,其小头相应的从对侧平行间隙伸出;输送带下料过程中,筒管以大头在下的方式进入所述漏斗,然后以平动方式输送至所述夹紧气缸。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点:

筒管沿圆周向被夹持后,通过气缸在垂直向大力冲击,使管、纱分离,能够连续作业,剥离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工;

以光电探测器信号控制工作节奏,以PLC控制器协调各组件运转,作业稳定,装置经试生产验证可靠;

设置姿态调整部件后,筒管始终以大头在下方式在剥离组件上接受冲击,剥离效果好;

以左挡片、右挡片与输送带配合进行姿态调整,保证筒管始终以大头在下姿态进入漏斗,并以平动方式输送至剥离组件,调姿结构简单、调姿效果可靠。
附图说明
[0011]图1 是本专利技术的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输送带与左挡片、右挡片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漏斗与开门气缸的配合示意图;图6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可见,本专利技术的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1,用于对筒管进行提升和输送,所述输送带1上等间距地设
置有若干个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挡板10,还包括与所述输送带1匹配的漏斗2,所述漏斗2的上口截面为长方形、其下端漏管上通过销轴设置有侧开门20,所述侧开门20上连接有开门气缸21;还包括与所述漏斗2匹配的光电探测器22,用于探测漏斗2内筒管有无情况;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侧的剥离组件,用于将残留纱自筒管上剥离;所述剥离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紧气缸30,所述夹紧气缸30的上端设置有冲击气缸31,所述夹紧气缸30带有左、右活塞头,所述左、右活塞头的端面对称地切割有半圆形的夹紧槽。所述夹紧槽下部的机架上匹配设置有倾斜姿态的出料槽(图中未示出)。当作为工件的筒管转运到位时,夹紧气缸30工作,左、右活塞头互相闭合时,两个夹紧槽夹紧工件的下部;然后冲击气缸31工作,自上而下将筒管自夹紧槽冲出,残留纱被限制在夹紧气缸30上端面上,管、纱实现分离;然后夹紧气缸30张开,残留纱、筒管5以分离状态自出料槽输出。
[0014]还包括转运组件,用于将筒管自所述漏斗2转运至所述剥离组件;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升降气缸40,所述升降气缸40上设置有平行转运装置41,所述平行转运装置41包括沿水平向布置的导轨和水平转运气缸410,所述平行转运装置41上设置有转向气缸42,所述转向气缸42的活塞头上设置有转向臂43,所述转向臂43的自由端设置有管柱;其工作过程是:初始状态下,转向臂43上的管柱与所述漏斗2出口对正,筒管下降后套装在管柱上;然后升降气缸40工作,平行转运装置41、转向气缸42、转向臂43整体下降;然后转向臂43作90
°
转向,使工件转向剥离组件一侧;升降气缸40复位,平行转运装置41整体上升;水平转运气缸工作,转向臂43沿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1),所述输送带(1)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个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挡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输送带(1)匹配的漏斗(2),所述漏斗(2)的上口截面为长方形、其下端漏管上通过销轴设置有侧开门(20),所述侧开门(20)上连接有开门气缸(21);还包括与所述漏斗(2)匹配的光电探测器(22);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一侧的剥离组件,用于将残留纱自筒管上剥离;所述剥离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紧气缸(30),所述夹紧气缸(30)的上端设置有冲击气缸(31),所述夹紧气缸(30)带有左、右活塞头,所述左、右活塞头的端面对称地切割有半圆形的夹紧槽;还包括转运组件,用于将筒管自所述漏斗(2)转运至所述剥离组件;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升降气缸(40),所述升降气缸(40)上设置有平行转运装置(41),所述平行转运装置(41)包括沿水平向布置的导轨和水平转运气缸(410),所述平行转运装置(41)上设置有转向气缸(42),所述转向气缸(42)的活塞头上设置有转向臂(43),所述转向臂(43)的自由端设置有管柱;还包括与所述光电探测器(22)电连接的PLC控制器,用于控制输送带(1)、开门气缸(21)、夹紧气缸(30)、冲击气缸(31)、升降气缸(40)、转向气缸(42)、水平转运气缸(410)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作业式筒管残留纱自动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管姿态调整组件,用于驱动工件以大头在下方式进入漏斗(2);所述筒管姿态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左挡片(11)、右挡片(11

),所述左挡片(11)、右挡片(11

)的根部分别与所述输送带(1)的侧边对齐,所述左挡片(11)、右挡片(11

)的自由端向所述输送带(1)的中轴线倾斜延伸;在垂直向,所述左挡片(11)、右挡片(11

)的自由端与所述输送带(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平行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作业式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伟俊吴友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