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575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1
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包括多个亚像素组,至少一个亚像素组包括相同颜色的多个亚像素,每个亚像素包括驱动电路、补偿电路、发光元件和屏蔽电路。其中,驱动电路和补偿电路可以控制发光元件发光。屏蔽电路可以串联于发光元件的多个发光通道中的任一发光通道上,用于在发光元件出现暗点时切断该发光通道。如此,可以通过上述电路配合时序设置可靠解决显示面板的暗点不良问题,且还可以在某种颜色的一个亚像素出现暗点时,驱动其他相同颜色的亚像素发光,确保显示效果较好。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较好。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较好。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大尺寸的顶发射型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因其开口率大和画质清晰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0003]目前,透明OLED显示面板一般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上的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如通常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共三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像素电路和OLED发光元件,像素电路用于驱动OLED发光元件发光。并且,其中OLED发光元件包括沿远离衬底的方向依次层叠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阴极层常通过溅镀(sputter)工艺形成。
[0004]但是,受sputter工艺影响,目前形成的阴极层易产生类似颗粒(particle)等异常问题,导致阴极层与阳极层之间直接连通,进而导致OLED发光元件出现暗点不良现象,产品良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OLED发光元件出现暗点不良现象,而导致产品良率较差的问题。
[0006]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0008]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像素;
[0009]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包括多个亚像素组,至少一个所述亚像素组包括相同颜色的多个亚像素,每个所述亚像素包括
[0010]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控制线、数据线、第一电源线和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且基于所述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电源线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0011]补偿电路,分别与第二控制线、感测线和所述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感测线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
[0012]发光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电源线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的第二电源信号发光;
[0013]以及,屏蔽电路,串联于任一发光通道上,用于在所述发光元件出现暗点时切断所述发光通道,所述发光通道包括第一发光通道及第二发光通道,所述第一发光通道包括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的通道,所述第二发光通包括所述感测线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的通道。
[0014]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0015]数据写入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线、所述数据线和第二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二节点的通断;
[0016]驱动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且基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0017]调节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中,一个节点的电位调节另一个节点的电位;
[0018]其中,所述第一发光通道还包括所述驱动子电路。
[0019]可选的,所述屏蔽电路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驱动子电路之间。
[0020]可选的,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调节子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补偿电路包括:补偿晶体管;
[0021]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
[0022]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屏蔽电路的一端耦接,所述屏蔽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0023]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
[0024]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感测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0025]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光通道还包括所述补偿电路,所述屏蔽电路串联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补偿电路之间。
[0026]可选的,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调节子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补偿电路包括:补偿晶体管;
[0027]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
[0028]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0029]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
[0030]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感测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屏蔽电路的一端耦接,所述屏蔽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0031]可选的,所述屏蔽电路包括:屏蔽电阻。
[0032]可选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承载面的方向上,所述屏蔽电阻的各端中,至少一端包括隔断结构,所述隔断结构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朝向所述屏蔽电阻一侧内凹的凹槽。
[0033]可选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承载面的方向上,所述屏蔽电阻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
[0034]其中,所述第二结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结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之间的距离。
[0035]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结构的两侧,并用于将所述第二结构串联于任一发光通道上;
[0036]所述第一结构包括所述隔断结构,且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承载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结构的两侧均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结构的中心内凹的凹槽。
[0037]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层叠的多层第一膜层;所述第二结构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层叠的多层第二膜层;并且,所述多层第一膜层和所述多层第二膜层中至少一层膜层与所述亚像素包括的膜层位于同层。
[0038]可选的,所述亚像素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层叠的栅金属层、源漏金属层、平坦层、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阳极层的材料均为透明材料;
[0039]所述第一结构包括5层第一膜层,其中,第1层第一膜层和第3层第一膜层的材料与所述阳极层的材料相同,第2层第一膜层的材料与所述栅金属层的材料相同,第4层第一膜层与所述发光层位于同层,且第5层第一膜层与所述阴极层位于同层,且所述第一结构通过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像素;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包括多个亚像素组,至少一个所述亚像素组包括相同颜色的多个亚像素,每个所述亚像素包括: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控制线、数据线、第一电源线和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且基于所述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一电源线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补偿电路,分别与第二控制线、感测线和所述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控制线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感测线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发光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电源线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的第二电源信号发光;以及,屏蔽电路,串联于任一发光通道上,用于在所述发光元件出现暗点时切断所述发光通道,所述发光通道包括第一发光通道及第二发光通道,所述第一发光通道包括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的通道,所述第二发光通包括所述感测线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线、所述数据线和第二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线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二节点的通断;驱动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一节点的通断,且基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调节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一节点耦接,并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中,一个节点的电位调节另一个节点的电位;其中,所述第一发光通道还包括所述驱动子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路串联于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驱动子电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调节子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补偿电路包括:补偿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屏蔽电路的一端耦接,所述屏蔽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感测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通道还包括所述补偿电路,所述屏蔽电路串联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补偿电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调节子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补偿电路包括:补偿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耦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感测线耦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屏蔽电路的一端耦接,所述屏蔽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路包括:屏蔽电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承载面的方向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袁粲尹朋飞曹澍宇费强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