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61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池和与其连接的沉淀池,所述反应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池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池体的内腔分隔成多个依次连通且形成波形水流通道的分区,所述池体上还设置有与部分或全部所述分区对应的加药口,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连通的一个分区与和其衔接的分区的衔接区域位于该两个分区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隔板将反应池划分成多个连续的分区,从而使进水反应池的废水沿分区持续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与药剂混合,无需配置搅拌机、鼓风机等电力设备,整个处理装置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且对于无电力条件的使用场景也能顺利的使用。的使用。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中,将污水经过反应池加药反应后,在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过滤是常用的处理工艺。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810434U的中国技术所揭示的反应池,其通常会在池体内设置搅拌装置来使药物和废水充分混合。
[0004]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627784U的中国技术所揭示的反应池,其通常会在池体内设置曝气装置并通过风机等向曝气装置鼓风来使药物和废水充分混合。
[0005]这两种方式都需要通过外部的动力结构来实现药物和废水的充分混合,一来设备加工和运行成本高,二来对于没有电力条件的使用场合,将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池和与其连接的沉淀池,所述反应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池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池体的内腔分隔成多个依次连通且形成波形水流通道的分区,所述池体上还设置有与部分或全部所述分区对应的加药口,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连通的一个分区与和其衔接的分区的衔接区域位于该两个分区的下部。
[0009]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加药口对应的分区为水流向下移动的分区。
[0010]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不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
[0011]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沉淀池包括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内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连接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池体的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池体内还设置有围设在所述中心管外周的过滤器,所述第二池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过滤器上方的出水堰,所述出水堰与排水槽连通,所述排水槽连接第二出水口。
[0012]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形成有一螺旋孔,所述螺旋孔的上端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处且连接所述连接管,所述螺旋孔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内壁处。
[0013]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中心管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器。
[0014]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过滤器为蜂窝斜管填料。
[0015]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排水槽为环状。
[0016]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第二池体的下部为倒锥台,所述倒锥台的侧
壁的倾角为45
°
,所述倒锥台的侧部设置有排泥口。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0018]本技术采用隔板将反应池划分成多个连续的分区,从而使进水反应池的废水沿分区持续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与药剂混合,无需配置搅拌机、鼓风机等电力设备,整个处理装置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且对于无电力条件的使用场景也能顺利的使用。
[0019]本技术的沉淀池的中心管上设置有螺旋槽,能够有效减小下水的动能,消除多余的水力,减少暗流,避免造成沉积的污泥被带起造成出水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0020]本技术在中心管的下方设置布水器,能够使中心管的出水均匀的分布到沉淀池内,减小水流扰动,有利于改善污泥沉淀效果,保证出水水质。
[0021]本技术采用蜂窝斜管填料作为过滤器,其过滤效率高,过滤质量好,且层流状态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0025]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揭示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反应池100和与其连接的沉淀池200,所述反应池100包括第一池体101,所述第一池体101可以是圆桶状或棱柱形,所述第一池体101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所述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设置在所述第一池体101的侧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池体101的中上方,所述第一出水口103不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102。
[0027]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池体101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分为上隔板104和下隔板105,所述上隔板104设置在所述第一池体101的顶部,所述下隔板105设置在所述第一池体101的底板上,且上隔板104和下隔板105交替设置,所述上隔板104和下隔板105将所述第一池体101的内腔分隔成多个依次连通且形成波形水流通道的分区106,所述池体上还设置有与部分或全部所述分区106对应的加药口107,为了使废水进入第一池体101后顺利的流动到所述第一出水口103,所述第一进水口102所连通的一个分区106与和其衔接的分区106的衔接区域位于该两个分区106的下部。
[0028]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加药口107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池体101的顶部和/或侧部,较优的,为了使药物与进入到第一池体101内的
废水更好的混合,使所述加药口107对应的分区106为水流向下移动的分区106且加药口107位于所述第一池体101的顶部。并且,所述进水口对应的分区106与一个加药口107对应,所述加药口107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
[0029]如附图1所示,所述反应池100的第一出水口103通过水管300连接所述沉淀池200的第二进水口201,并且,较优的,所述第一出水口103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01以便废水进入到所述沉淀池200中。
[0030]所述沉淀池20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可行结构,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所述沉淀池200包括第二池体202,所述第二池体202内设置有中心管203,所述中心管203连接连接管204的一端,所述连接管20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池体202的第二进水口201,所述第二池体202内还设置有围设在所述中心管203外周的过滤器205,所述第二池体202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过滤器205上方的出水堰206,所述出水堰206与排水槽207连通,所述排水槽207连接第二出水口208。
[003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应池和与其连接的沉淀池,所述反应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池体的内腔分隔成多个依次连通且形成波形水流通道的分区,所述池体上还设置有与部分或全部所述分区对应的加药口,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连通的一个分区与和其衔接的分区的衔接区域位于该两个分区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对应的分区为水流向下移动的分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不高于所述第一进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包括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内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连接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池体的第二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渊姜玉寿蔡高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工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