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包括:集烟外罩和排烟管,所述排烟管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的顶部,所述排烟管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的内部,另一部分伸至所述集烟外罩的外部,所述集烟外罩的内部固定有托台,所述托台的顶部安装有聚风结构,所述聚风结构设置在所述排烟管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金属方管,能够对排出的烟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效果,通过在金属方管上设置斜挡板,可以过滤部分烟尘,有效防止部分烟尘附着在排烟管内壁上,降低清理疏通排烟管的频率,通过在集烟外罩底部套设弹性环,增强集烟外罩与接触面之间的密封强度,有效避免烟气漏出的现象。有效避免烟气漏出的现象。有效避免烟气漏出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弧炉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炉集烟罩结构已较为常见,如专利号为201720335689.2的电炉集烟罩,具体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集烟罩包括电炉10,其中在电炉炉盖9上设置一集烟罩8,其罩8上设有加料孔1、2、3电极棒孔4、5、6和抽烟孔7,抽烟孔7连接外部抽风设备,上述集烟罩在使用时,由于集烟罩内直接排出的烟气内含有大量烟尘会附着在与抽烟孔7连通的管道内壁上,极易导致堵塞,进而影响排烟效果。
[000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包括:集烟外罩和排烟管,所述排烟管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的顶部,所述排烟管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的内部,另一部分伸至所述集烟外罩的外部,所述集烟外罩的内部固定有托台,所述托台的顶部安装有聚风结构,所述聚风结构设置在所述排烟管的下方。
[0006]进一步的,所述聚风结构包括多个金属方管,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方管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金属方管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托台的顶部。
[0007]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方管之间形成有导流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倾斜的斜挡板,所述斜挡板的底边固定在所述金属方管的顶面上。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斜挡板之间形成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设在所述导流槽的上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集烟外罩的底边套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上开设有卡装环槽,所述卡装环槽卡嵌在所述集烟外罩的底边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环上具有内环部、斜面部和外环部,所述内环部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内部,所述外环部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的外部,所述斜面部设置在所述内环部和所述外环部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外环部的厚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环部上设置有褶皱外层。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金属方管,能够对排出的烟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效果,通过在金属方管上设置斜挡板,可以过滤部分烟尘,有效防止部分烟尘附着在排烟管内壁上,降低清理疏通排烟管的频率,通过在集烟外罩底部套设弹性环,增强集烟外罩与接触面之间的密封强度,有效避免烟气漏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现有技术的电炉集烟罩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聚风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00、集烟外罩;200、排烟管;300、密封结构;301、弹性环;302、卡装环槽;303、内环部;304、外环部;305、斜面部;306、褶皱外层;400、托台;500、聚风结构;501、金属方管;502、导流槽;503、斜挡板;504、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3]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如图2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包括:集烟外罩100和排烟管200,排烟管200设置在集烟外罩100的顶部,排烟管200的部分设置在集烟外罩100的内部,另一部分伸至集烟外罩100的外部,具体的,排烟管200内装有风机,用来将进入到排烟管200内的烟气从下向上输送,集烟外罩100的内部固定有托台400,托台400的顶部安装有聚风结构50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聚风结构500不仅能够对烟气起到降温效果,还能够对烟气中的部分烟尘起到过滤作用,避免大部分烟尘在外排过程中附着到排烟管20的内壁上,聚风结构500设置在排烟管200的下方。
[0024]请继续参阅图3并结合图4,图4为本技术聚风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如图3和4所示,下面具体说明聚风结构500的组成结构,聚风结构500包括多个金属方管50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金属方管501采用导热效果好的材质,可为紫铜材质,相邻两个金属方管501之间的距离相等,金属方管501的两端均固定在托台400的顶部。相邻两个金属方管501之间形成有导流槽502。烟气从集烟外罩100底部通入后,会向导流槽502位置流去,导流槽502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倾斜的斜挡板503,斜挡板503能够减缓进入烟气的速度,同时斜挡板503能够与烟气接触并与烟尘撞击使其下落,斜挡板503的底边固定在金属方管501的顶面上。两个斜挡板503之间形成有排风口504,由于排风口504为长形的缝隙,斜挡板503组成的排风口504起到过滤作用,排风口504设在导流槽502的上方。
[0025]请继续参阅图3并结合图5,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5所示,集烟外罩100的底边套设有密封结构300,下面具体说明密封结构300的组成结构,密封结构300包括弹性环301,弹性环301上开设有卡装环槽302,卡装环槽302卡嵌在集烟外罩100的底边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集烟外罩100是用于罩在电弧炉顶部的排烟口位置的,弹性环301用于和电弧炉顶面相抵,通过软接触增强电弧炉顶面和集烟外罩100的底边之间的密封程度,弹性环301上具有内环部303、斜面部305和外环部304,内环部303设置在集烟外罩100内部,外环部304设置在集烟外罩100的外部,斜面部305设置在内环部303和外环部
304之间。内环部303的厚度小于外环部304的厚度。外环部304上设置有褶皱外层306,具体的,褶皱外层306和与弹性环301底面倾斜配合下,能够使集烟外罩100在与电弧炉顶面相抵时,外环部304位置的挤压变形程度最大,挤压密封程度也最强。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金属方管501,能够对排出的烟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效果,通过在金属方管501上设置斜挡板503,可以过滤部分烟尘,有效防止部分烟尘附着在排烟管200内壁上,降低清理疏通排烟管200的频率,通过在集烟外罩100底部套设弹性环301,增强集烟外罩100与接触面之间的密封强度,有效避免烟气漏出的现象。
[0027]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烟外罩(100)和排烟管(200),所述排烟管(200)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100)的顶部,所述排烟管(200)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集烟外罩(100)的内部,另一部分伸至所述集烟外罩(100)的外部,所述集烟外罩(100)的内部固定有托台(400),所述托台(400)的顶部安装有聚风结构(500),所述聚风结构(500)设置在所述排烟管(200)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结构(500)包括多个金属方管(501),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方管(50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金属方管(501)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托台(400)的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方管(501)之间形成有导流槽(50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集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02)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倾斜的斜挡板(503),所述斜挡板(503)的底边固定在所述金属方管(501)的顶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育华,陈宏锋,俞城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东雄重型电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