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516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居民区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包括热电厂、电网系统、移动储能系统和相变储能系统;热电厂用于产生电能和余热蒸汽;相变储能系统包括相变储能箱、相变材料、电加热器、饱和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居民区供暖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新建的居民小区越来越多,城市集中供暖面临着巨大的热负荷压力,同时由于城市周边居民小区距离市中心较远,集中供暖热力管道很难全部辐射,供暖管道线路长,用热量也不集中,热力管道铺设投入大而收益低,因此导致很多城市周边居民小区出现交付多年而无法实现集中供暖的问题。
[0003]目前解决城市周边居民小区供暖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分布式集中供暖,有采用地热源供暖、空气源热泵供暖、水源热泵供暖,电锅炉供暖等,地热源供暖需要打很深的井,会对地质和地下水造成破坏和污染,空气源热泵效率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供热不稳定,水源热泵需要大量水,局限性较大,电锅炉效率较低,运行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系统稳定性强和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包括热电厂、电网系统、移动储能系统和相变储能系统;所述热电厂用于产生电能和余热蒸汽;所述相变储能系统包括相变储能箱、相变材料、电加热器、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和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所述相变材料填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所述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安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左侧,所述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安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右侧,所述电加热器插入相变材料中并安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中间;所述热电厂通过输电线路与电网系统连接,所述电网系统为电加热器提供电能,所述热电厂通过余热蒸汽管道与移动储能系统连接,所述移动储能系统还与相变储能箱内部的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相变储能箱内部的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通过供暖管道接至居民小区供暖管网。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网系统包括电网和配电箱,所述热电厂通过输电线路与电网连接,所述电网通过配电箱给电加热器输送电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储能系统包括充热站和移动储能车,所述热电厂通过余热蒸汽管道与充热站连接,所述充热站通过金属软管一与移动储能车连接,所述移动储能车将热电厂产生的余热蒸汽转换为高温高压饱和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储能车通过金属软管二与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金属软管三与移动储能车连接,所述移动储能车内的高温高压饱和水通过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与相变材料进行换热。
[0010]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为中温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为50~120℃,相变材料类型
为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或水合盐类相变材料。
[0011]进一步地,所述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供暖回水管道和供暖出水管道连接,所述供暖回水管道和供暖出水管道接至居民小区供暖管网。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供暖出水管道上设置有供暖循环水泵。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由于夜间谷电的价格低廉,故使用夜间谷电给电加热器提供电能,电加热器对相变储能箱中的相变材料进行加热,相变材料在进行储能的同时,通过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对供暖循环水进行加热,实现供暖和储能;白天非谷电时段电加热器停止工作,移动储能车将热电厂的余热蒸汽转变为高温高压饱和水,然后运输至相变储能箱,高温高压饱和水与相变材料换热,相变材料在进行储能的同时,通过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对供暖循环水进行加热,实现供暖和储能。本技术采用谷电、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相结合的方案,可以利用热电厂廉价余热蒸汽和夜间廉价低谷电,有效减少了供暖系统的能耗成本。同时,利用相变储能系统可以在移动储能和谷电切换时保证供暖系统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供暖系统应对意外情况导致短时间无热源输入情况的能力,因此,本技术的供暖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系统稳定性强和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为:
[0017]1.热电厂,2.相变储能箱,3.相变材料,4.电加热器,5.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6.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7.输电线路,8.余热蒸汽管道,9.居民小区,10.电网,11.配电箱,12.充热站,13.移动储能车,14.金属软管一,15.金属软管二,16.金属软管三,17.供暖回水管道,18.供暖出水管道,19.供暖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包括热电厂1、电网系统、移动储能系统和相变储能系统;热电厂1用于产生电能和余热蒸汽;相变储能系统用于储存热量,包括相变储能箱2、相变材料3、电加热器4、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5和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6,相变材料3填充在相变储能箱2内部,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5安装在相变储能箱2内部左侧,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6安装在相变储能箱2内部右侧,电加热器4插入相变材料3中并安装在相变储能箱2内部中间。热电厂1通过输电线路7与电网系统连接,电网系统为电加热器4提供电能,电网系统用于电能的传输。热电厂1通过余热蒸汽管道8与移动储能系统连接,移动储能系统用于将热电厂1产生的余热蒸汽转变为高温高压饱和水,并运送至相变储能系统,移动储能系统还可与相变储能箱2内部的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5相连通,相变储能箱2内部的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6通过供暖管道接至居民小区9的供暖管网。
[0020]电网系统包括电网10和配电箱11,热电厂1通过输电线路7与电网10连接,电网10通过配电箱11给电加热器4输送电能,热电厂1产生的电能通过电网10、输电线路7、配电箱11输送至电加热器4使用。
[0021]移动储能系统包括充热站12和移动储能车13,热电厂1通过余热蒸汽管道8与充热站12连接,充热站12通过金属软管一14与移动储能车13连接,热电厂1产生的余热蒸汽通过余热蒸汽管道8流向充热站12,充热站12的余热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厂、电网系统、移动储能系统和相变储能系统;所述热电厂用于产生电能和余热蒸汽;所述相变储能系统包括相变储能箱、相变材料、电加热器、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和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所述相变材料填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所述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安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左侧,所述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安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右侧,所述电加热器插入相变材料中并安装在相变储能箱内部中间;所述热电厂通过输电线路与电网系统连接,所述电网系统为电加热器提供电能,所述热电厂通过余热蒸汽管道与移动储能系统连接,所述移动储能系统还与相变储能箱内部的饱和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相变储能箱内部的热水

相变材料换热器通过供暖管道接至居民小区供暖管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系统包括电网和配电箱,所述热电厂通过输电线路与电网连接,所述电网通过配电箱给电加热器输送电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储能和相变储能的供暖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海宁金鹏程鹏然李要伟郑明奇王鹏鲁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