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前的预处理系统,包括油泥进料斗、泥石分离机、螺旋输送机、双轴搅拌机、杂物出料溜槽、出料刮板机、辅料加料口和移动底座;双轴搅拌机设在移动底座上,泥石分离机、螺旋输送机设在双轴搅拌机上,泥石分离机通过溜管与双轴搅拌机左端的第一进料口相连接,辅料加料口设在溜管上,螺旋输送机位于泥石分离机与双轴搅拌机之间,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泥石分离机的底部相连接,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双轴搅拌机左端的第二进料口相连接,杂物出料溜槽设于泥石分离机的尾部。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为油泥热解处理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保证,全套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封闭式运行,中间无泄漏,可移动,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前的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含油污泥热解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前的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是由石油烃类、胶质、沥青质、泥砂、无机絮体、有机絮体以及水和其它有机物、无机物牢固粘结在一起的乳化体系。
[0003]含油污泥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固体悬浮物以及细菌质等固体废物,其中原油是主要的成分。含油污泥中含有数百种有毒有害化合物,其中的某些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具有“三致”效应;另外含油污泥中往往含有苯系物、酚类等物质。美国环保署(EPA)将其列为优先污染物,并且对其排放有严格的限制,我国也将含油污泥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0004]目前,含油污泥处置热解方法由于是在厌氧环境条件下热源对含油污泥间接加热,能够通过油气组分的挥发分离实现含油污泥中石油组分的回收,能源回收效率高,可以遏制二噁英的生成,同时降低残渣中的含油率,是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的综合处理工艺。因此,该技术是近年来含油污泥处置行业极为推崇的热点实用工艺。
[0005]但含油污泥含有编织袋、大块石块等杂质,且含水、含油均较高,入窑热解处理系统的输送设备难以适应,主要问题如下:
[0006]1)编织袋、大块硬物导致输送设备被缠绕、卡堵,影响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热解系统进料不稳定,从而影响处理系统的效率;
[0007]2)含油污泥中最难处理的是重质油油泥,其黏度大,沥青质及胶质含量高,回收难,在现有的工艺设备处理过程中成本较高,设备折旧快,因此,降黏预处理是此类油泥处置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分离含油污泥主要杂质且对含油污泥进行降水、降油改性处理,为后续入窑输送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的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前的预处理系统。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前的预处理系统,包括油泥进料斗、泥石分离机、螺旋输送机、双轴搅拌机、杂物出料溜槽、出料刮板机、辅料加料口和移动底座;所述油泥进料斗设在泥石分离机上,所述双轴搅拌机设在移动底座上,所述泥石分离机、螺旋输送机设在双轴搅拌机上,所述泥石分离机通过溜管与双轴搅拌机左端的第一进料口相连接,所述辅料加料口设在溜管上,所述螺旋输送机位于泥石分离机与双轴搅拌机之间,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泥石分离机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双轴搅拌机左端的第二进料
口相连接,所述杂物出料溜槽设于泥石分离机的尾部,所述出料刮板机设于双轴搅拌机的出料口下方。
[0011]进一步,所述泥石分离机的刀具采用三角结构,所述泥石分离机的结构控制如下:筛孔5~20mm,轴间净距70~80mm,刀具间净距50~60mm。
[0012]进一步,所述螺旋输送机为U型螺旋输送机。
[0013]进一步,所述双轴搅拌机为一种双卧轴混凝土搅拌器。
[0014]进一步,所述出料刮板机的底部设有移动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通过设置油泥进料斗、泥石分离机、螺旋输送机、双轴搅拌机、出料刮板机、辅料加料口、移动底座,集杂物分离、改性处理一体,系统紧凑简洁,可移动;在分离粗杂质的含油污泥中,加入辅助物料,对沾湿油泥进行改性,利用双轴搅拌机的强力搅拌作用,使辅料可均匀拌入,达到良好的性能改善效果,为后续入窑输送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9]图中:1、油泥进料斗;2、泥石分离机;3、螺旋输送机;4、双轴搅拌机;5、杂物出料溜槽;6、出料刮板机;7、辅料加料口;8、移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参照图1
‑
图2,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前的预处理系统,包括油泥进料斗1、泥石分离机2、螺旋输送机3、双轴搅拌机4、杂物出料溜槽5、出料刮板机6、辅料加料口7和移动底座8;所述油泥进料斗1设在泥石分离机2上,所述双轴搅拌机4设在移动底座8上,所述泥石分离机2、螺旋输送机3设在双轴搅拌机4上,所述泥石分离机2通过溜管与双轴搅拌机4左端的第一进料口相连接,所述辅料加料口7设在溜管上,所述螺旋输送机3位于泥石分离机2与双轴搅拌机4之间,所述螺旋输送机3的进料口与泥石分离机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机3的出料口与双轴搅拌机4左端的第二进料口相连接,所述杂物出料溜槽5设于泥石分离机2的尾部,所述出料刮板机6设于双轴搅拌机4的出料口下方。
[0022]本实施例中,采用挖掘机进料,故油泥进料斗1设置较大,以满足进料、储料需求。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泥石分离机2的刀具采用三角结构,有切割作用及不易粘料的特点;所述泥石分离机2的结构控制如下:筛孔5~20mm,轴间净距70~80mm,刀具间净距50~60mm,以满足杂物筛选及入窑输送的需要。所述泥石分离机2上方分离出大块硬物料及轻质柔性物料,以免缠绕、卡堵输送设备。所述泥石分离机2采用盘盘对结构设置筛孔尺寸(为现有技术),采用变频驱动控制,针对不同油、水含量的来料,选取不同的转速,避免物料粘缠设备,能耗低,安全性高,处理量可调,且可更好的适应来料的成分变动。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输送机3为U型螺旋输送机,将泥石分离料分离出的筛下物送至双轴搅拌机4左端的第二进料口。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双轴搅拌机4为双卧轴混凝土搅拌器,它的搅拌器是两个相互连接的槽型,在其内部安装了两个水平设置的搅拌轴,在旋转时,它一方面将搅拌桶的底部和中部的混合液向上翻转,然后在轴上向下推动,使得搅拌液能迅速、均匀地进行搅拌,达到较好的搅拌效果。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泥石分离机2、螺旋输送机3、双轴搅拌机4上中下布置为一体,缩短物流流程,布置紧凑,设置在移动底座8上,可使本系统适应油泥堆放场地广的储存方式,方便转移至需要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刮板机6的底部设有移动轮,可移动设置,方便场地转移和后续转运设备的衔接。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溜管的侧方设有辅料加料口7,根据来料的成分不同,加入不同比例的辅料,辅料可采用热解后的残渣,以节约处理成本。
[0029]工作过程:
[0030]用挖掘机向油泥进料斗1进料,油泥进料斗1中大量可通过泥石分离机2筛分间隙的细料进入下方溜槽,落入双轴搅拌机4中,其余物料随泥石分离机2的运行,大块杂质在筛面运行,直至尾部的杂物出料溜槽5送出,转运至破碎环节进行处理,随着泥石分离机2的运行,细小物料进一步被筛下,进入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前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泥进料斗、泥石分离机、螺旋输送机、双轴搅拌机、杂物出料溜槽、出料刮板机、辅料加料口和移动底座;所述油泥进料斗设在泥石分离机上,所述双轴搅拌机设在移动底座上,所述泥石分离机、螺旋输送机设在双轴搅拌机上,所述泥石分离机通过溜管与双轴搅拌机左端的第一进料口相连接,所述辅料加料口设在溜管上,所述螺旋输送机位于泥石分离机与双轴搅拌机之间,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泥石分离机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双轴搅拌机左端的第二进料口相连接,所述杂物出料溜槽设于泥石分离机的尾部,所述出料刮板机设于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利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