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98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其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升降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设置于升降驱动机构输出端上并带有双输出轴的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一对分别设置于旋转驱动机构输出轴上的搅拌器,夹持机构包括一对铰接于机架上的夹爪、滚动连接于夹爪上的调节杆、以及设置于机架和这对调节杆之间的丝杆副,搅拌器的移动路径经过这对夹爪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升降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完成搅拌器在储罐内的增稠搅拌和脱离,并辅以夹持机构快速对储罐进行装夹固定和拆卸脱离,使得各工序物料流转始终在同一储罐内进行,减少了转移过程的时间成本和物料成本,达到了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


[0001]本技术涉及涂料印花粘合剂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

技术介绍

[0002]涂料印花是借助粘合剂的作用,将不溶于水、对织物没有亲和性和反应性的颜料固着在织物上,从而达到着色的目的。据最新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的印花织物为涂料印花。当前涂料印花所用粘合剂绝大部分是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易制备,且具有较好的耐化学性、优异的耐光性等,但其同时也具有耐溶剂性差、柔韧性差、热粘冷脆等缺点,使得印花织物手感硬、牢度差、耐皂洗性能差,严重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水性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弹性以及高粘接性,但同时也存在价格较高、固含量较低的缺陷。将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复合使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环保耐候性能,取长补短,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和商家的关注。
[0003]目前,在纺织品的涂料印花中,增稠剂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使色浆增厚,促进粘合,而且具有乳化作用,能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着色量和鲜艳度,从而使织物获得轮廓清晰的花纹。为使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具有必要的粘度和可塑性,需要将粘合剂原料经分散和乳化后,添加适量增稠剂,并进行增稠搅拌,因此当色浆被施加到织物表面时不会发生渗化现象,即使在高压下也能够保持花型的轮廓线。然而现有的增稠搅拌机通常是一机一釜的配置形式,分散和乳化后的物料需要先从储罐中转移至搅拌釜内,才能进行增稠搅拌,搅拌完成后,又需要从搅拌釜转移回储罐中,这种中间多次转移的过程不仅会导致物料的浪费,还会导致加工效率的降低,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其通过采用可升降的搅拌结构配合用于夹持储罐的夹持结构,解决了现有增稠搅拌机物料转移繁琐、且转移过程导致物料浪费的问题,达到了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升降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输出端上并带有双输出轴的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一对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输出轴上的搅拌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对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夹爪、滚动连接于所述夹爪上的调节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和这对调节杆之间的丝杆副,所述搅拌器的移动路径经过这对夹爪之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搅拌过程中,先将装有物料的储罐通过小车转移至这对夹爪之间,并相对搅拌器对中,再投加增稠剂,然后通过丝杆副驱使这对调节杆相互靠近,此时调节杆会沿着夹爪滑移,缩小这对夹爪之间的夹角和间距,进而使夹爪的夹持端
分别紧密抵靠在储罐两侧,完成夹持操作,接着升降驱动机构驱使搅拌器的搅拌端伸入至储罐内部,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使搅拌器转动,完成物料和增稠剂之间的增稠搅拌混匀操作,搅拌完成后,依次驱使搅拌器和夹爪脱离储罐,再将储罐转移至下一工序即可;在此过程中,通过利用升降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完成搅拌器在储罐内的增稠搅拌和脱离,并辅以夹持机构快速对储罐进行装夹固定和拆卸脱离,使得各工序物料流转始终在同一储罐内进行,减少了转移过程的时间成本和物料成本,达到了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爪包括铰接于所述机架上的滑座、开设于所述滑座上的条形槽、一端设置于所述滑座上的第一弯折槽钢、以及弯折部铰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槽钢另一端的第二弯折槽钢,所述调节杆滚动连接于所述条形槽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副通过控制滑座沿铰接点转动,进而驱使第一弯折槽钢靠近或远离储罐运动,夹持时,可进一步通过第二弯折槽钢的侧壁两点抵靠于储罐上,使得储罐两侧受到四点夹持和限位,提高夹持稳定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弯折槽钢和第二弯折槽钢朝向搅拌器一侧的弯折角度为120~135
°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弯折角度,夹爪的夹持稳定性最佳。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副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双向丝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上的传动螺母,这对传动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丝杆的两段螺纹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传动具有启动力矩小、自锁好的优点,能带动这对调节杆稳定的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完成夹持组件的装夹和拆卸储罐的操作。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丝杆的端部设置有握持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抓取施力。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顶升油缸和一对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套上的滑杆、设置于所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和这对滑杆上的安装罩,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罩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搅拌器的稳定升降。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输出端的驱动电机和一对可自转的从动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以及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动带,这些传动带沿主动轮周向间隔的布置,所述搅拌器设置于所述从动轮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双轴搅拌器的同向旋转。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输出轴上的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下端的一对齿轮式分散盘。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出的物料均匀度、粘度和环保耐候性能较佳。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利用升降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完成搅拌器在储罐内的增稠搅拌和脱离,并辅以夹持机构快速对储罐进行装夹固定和拆卸脱离,使得各工序物料流转始终在同一储罐内进行,减少了转移过程的时间成本和物料成本,达到了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在正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机架和夹持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机架;2、升降驱动机构;21、顶升油缸;22、滑套;23、滑杆;24、安装罩;3、夹持机构;31、夹爪;311、滑座;312、条形槽;313、第一弯折槽钢;314、第二弯折槽钢;32、调节杆;33、丝杆副;331、双向丝杆;332、握持部;333、传动螺母;4、旋转驱动机构;41、驱动电机;42、从动轮;43、主动轮;44、传动带;5、搅拌器;51、搅拌轴;52、齿轮式分散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升降驱动机构(2)和夹持机构(3)、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输出端上并带有双输出轴的旋转驱动机构(4)、以及一对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输出轴上的搅拌器(5),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一对铰接于所述机架(1)上的夹爪(31)、滚动连接于所述夹爪(31)上的调节杆(32)、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和这对调节杆(32)之间的丝杆副(33),所述搅拌器(5)的移动路径经过这对夹爪(3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31)包括铰接于所述机架(1)上的滑座(311)、开设于所述滑座(311)上的条形槽(312)、一端设置于所述滑座(311)上的第一弯折槽钢(313)、以及弯折部铰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槽钢(313)另一端的第二弯折槽钢(314),所述调节杆(32)滚动连接于所述条形槽(3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槽钢(313)和第二弯折槽钢(314)朝向搅拌器(5)一侧的弯折角度为120~13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稠搅拌用双轴分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副(3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的双向丝杆(331)、以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慧珍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博渊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