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属于移模臂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转运箱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运箱一侧的第二转运箱,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减震垫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的内侧卡接有第二卡板,第一转运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第一活动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分别装载对应的移模臂,并能够通过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互卡合,在运输时不会错乱,便于辨识,通过设置第一吊耳座及第二吊耳座,方便吊装机械进行吊装使用,能够方便叠加在车厢内,减少占用空间,通过第一卡栓和第二卡栓,提高稳固不易偏移,设置减震垫和泡沫垫能够有效较少碰撞造成的影响。成的影响。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运装置,特别是涉及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属于移模臂转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移模臂作为冲床专用快速换模系统组成元件之一,提供一个理想的冲床延伸平台,可使模具轻易从台盘拉出或推入,使模具更容易的移动到冲床台盘确实位置,方便更换模具,而移模臂通常较大较重,在进行运输时极为不便。
[0003]而现有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由于移模臂通常是较大的机械设备,且一般是一对进行组装,很容易在转运时会出现互对应的移模臂有缺失和杂乱不易辨识的情况,在转运时通常会一次运输较多的移模臂设备,由于体积和重量较大不方便叠加在一起,导致占用较多车辆空间,增加了额外的运输成本,且容易在运输时在车厢内滑动出现碰撞导致包装损坏使移模臂受损,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相互对应的移模臂在转运时易出现缺失或不方便辨识的情况,体积和重量较大,不方便叠加,占用较多运输车辆的空间增加额外成本,在运输时易滑动碰撞导致破损的问题,而提供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6]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转运箱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运箱一侧的第二转运箱,所述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之间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内侧卡接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转运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所述第一活动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栓,所述第一转运箱和所述第二转运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泡沫垫,所述泡沫垫的内部开设有存放腔,所述第一转运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吊耳座,所述第二转运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卡栓,所述第二转运箱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吊耳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的形状均为L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上端面均设置有凹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栓和所述第二卡栓上均设置有固定头。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座和所述第二活动座上均开设有滑动槽。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栓和所述第二卡栓的下端均设置有导入头。
[0012]优选的,所述存放腔的一侧设置有零件腔。
[0013]优选的,所述减震垫由垫块以及胶接在所述垫块内部的多个圆管构成。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形状均为L形。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运箱和所述第二转运箱的底部均设置有让位槽。
[0016]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技术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分别装载对应的移模臂,并能够通过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互卡合,进而能够使移模臂在进行运输时不会错乱,便于辨识,通过设置第一吊耳座及第二吊耳座,方便吊装机械进行吊装使用,能够方便叠加在车厢内,减少占用空间,并通过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配合第一卡栓和第二卡栓进行对上下的箱体进行限位,同时利用上下箱体使每个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更加稳固不易偏移,配合在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之间设置减震垫和第一转运箱及第二转运箱内部的泡沫垫能够有效较少碰撞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转运箱立体结构侧视图;
[0020]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转运箱立体结构侧视图;
[0021]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卡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转运箱和第二转运箱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
第一盖板,2
‑
第一吊耳座,3
‑
第一卡板,4
‑
第二卡板,5
‑
第一活动座,6
‑
减震垫,7
‑
第一转运箱,8
‑
第二转运箱,9
‑
第二盖板,10
‑
第二活动座,11
‑
第二吊耳座,12
‑
泡沫垫,13
‑
存放腔,14
‑
零件腔,15
‑
第一卡栓,16
‑
让位槽,17
‑
第二卡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5]如图1
‑
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转运箱7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运箱7一侧的第二转运箱8,通过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分别装入对应的移模臂,并通过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卡合,能够有效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错乱,便于分辨,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之间设置有减震垫6,通过减震垫6对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进行减震,减震垫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3,第一卡板3的内侧卡接有第二卡板4,用于将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卡接在一起,防止移模臂对应的型号错乱,第一转运箱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5,第一活动座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栓15,通过第一活动座5和第一卡栓15配合能够将叠加在上方或者下方的箱体相互卡住,进而增加运输时的牢固性,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的内部均设置有泡沫垫12,减震防止撞击时移模臂损坏,泡沫垫12的内部开设有存放腔13,存放移模臂,第一转运箱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盖板1,保护作用,第一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吊耳座2,方便在装卸时通过吊耳配合第一吊耳座2进行吊装,第二转运
箱8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座10,第二活动座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卡栓17,增加牢固性,防止运输时滑动,第二转运箱8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9,第二盖板9上设置有第二吊耳座11,便于通过吊耳进行吊装。
[002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的形状均为L形,便于相互卡合,从而增加叠加在一起的牢固性,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9的上端面均设置有凹槽,避让用,方便上方和下方继续叠加,第一卡栓15和第二卡栓17上均设置有固定头,用于配合第一活动座5和第二活动座10上的滑动槽卡柱第一卡栓15和第二卡栓17,第一活动座5和第二活动座10上均开设有滑动槽,第一卡栓15和第二卡栓17的下端均设置有导入头,方便第一卡栓15和第二卡栓17插入下方箱体上的的第一活动座5和第二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运箱(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运箱(7)一侧的第二转运箱(8),所述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之间设置有减震垫(6),所述减震垫(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板(3),所述第一卡板(3)的内侧卡接有第二卡板(4),所述第一转运箱(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5),所述第一活动座(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栓(15),所述第一转运箱(7)和所述第二转运箱(8)的内部均设置有泡沫垫(12),所述泡沫垫(12)的内部开设有存放腔(13),所述第一转运箱(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盖板(1),所述第一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吊耳座(2),所述第二转运箱(8)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座(10),所述第二活动座(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卡栓(17),所述第二转运箱(8)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9),所述第二盖板(9)上设置有第二吊耳座(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模臂成品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箱(7)和第二转运箱(8)的形状均为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祥征,孙敬军,王海,周捷,陈光,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顺祥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