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496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煤热解尾气和空气并形成混合气体;尾气燃烧装置,尾气燃烧装置与气体混合装置连通且气体混合装置向尾气燃烧装置中输送混合气体,尾气燃烧装置包括尾气燃烧室,尾气燃烧室包括燃烧室罐体和盘成螺旋状的电炉丝,电炉丝垂直挂设在燃烧室罐体内,电炉丝所在平面与燃烧室罐体内混合气体的流向垂直,电炉丝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电炉丝成等间距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煤热解尾气和空气充分混合以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在燃烧室内设置均匀分布的电炉丝使煤热解尾气能够充分燃烧以降低煤热解尾气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煤热解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煤炭资源量丰富,煤化工发展迅速,取得较大的成绩。煤在转化利用如煤气化、热解等的过程中产生很多有机可燃气态污染物,例如苯、二甲苯酚、VOC气体等,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些有机污染物经过高温燃烧处理后变成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符合国家标准可排放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现有技术中,通过燃烧处理煤尾气的方式存在燃烧不完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其将煤热解尾气和空气充分混合以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在燃烧室内设置均匀分布的电炉丝使煤尾气能够充分燃烧以降低煤尾气的污染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煤热解尾气和空气并形成混合气体;尾气燃烧装置,所述尾气燃烧装置与所述气体混合装置连通且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向所述尾气燃烧装置中输送所述混合气体,所述尾气燃烧装置包括尾气燃烧室,所述尾气燃烧室包括燃烧室罐体和盘成螺旋状的电炉丝,所述电炉丝垂直挂设在所述燃烧室罐体内,所述电炉丝所在平面与所述燃烧室罐体内所述混合气体的流向垂直,所述电炉丝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电炉丝成等间距排列。
[0005]进一步地,所述尾气燃烧室还包括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螺旋排布在所述燃烧室罐体的内表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管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罐体外壁的底部且所述冷却水出口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罐体外壁的上部,所述冷却水管中的冷却水流向与所述燃烧室罐体中的所述混合气体的流向相反。
[0007]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尾气进气管、空气泵和用于混合煤热解尾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室,所述尾气进气管和所述空气泵均与所述气体混合室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尾气进气管与所述气体混合室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尾气进气流量的阀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罐体的一端设置有燃烧室进气管,所述气体混合室通过燃烧室进气管与所述燃烧室罐体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罐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燃烧室排气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尾气燃烧装置还包括燃烧室底座,所述尾气燃烧室固定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底座上,所述燃烧室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炉丝的温度和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温度。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将煤热解有机废气和空气在气体混合室内充分混合,以提高有机废气燃烧效率,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且操作方便。
[0014]2、本技术通过在燃烧室罐体内设置三个并列的高温炉丝,充分的将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组分燃烧,转化为无机气体,减少有机废气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0015]3、本技术通过在燃烧室罐体内壁设计冷却水管,能够将废气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回收,控制排出水的温度在80℃以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尾气进气管;2—阀门;3—气体混合室;
[0020]4—燃烧室进气管;5—冷却水出口;6—电炉丝;
[0021]7—冷却水管;8—燃烧室罐体;9—燃烧室排气管;
[0022]10—冷却水入口;11—燃烧室底座;12—控制面板;
[0023]13—空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煤尾气和空气并形成混合气体,以提高煤热解尾气的燃烧效率;尾气燃烧装置,所述尾气燃烧装置与所述气体混合装置连通且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向所述尾气燃烧装置中输送混合气体,所述尾气燃烧装置包括尾气燃烧室,所述尾气燃烧室包括燃烧室罐体8和盘成螺旋状的电炉丝6,所述电炉丝6垂直挂设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内。所述电炉丝6为高温炉丝,材质可选为铁铬铝合金和镍铬合金,电炉丝6盘成螺旋状能够增大加热面积,使燃烧室内的气体更充分燃烧,为使煤尾气能够充分受热燃烧,所述电炉丝6所在平面与所述燃烧室罐体8内所述混合气体的气流流向垂直,所述电炉丝6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
所述电炉丝6成等间距排列以均匀充分燃烧所述混合气体。
[0028]此外,所述尾气燃烧室还包括冷却水管7,所述冷却水管7选用的材料为耐腐蚀、耐高温和易导热的材料,如不锈钢管等,所述冷却水管7螺旋排布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的内表面,使通入冷却水管7内的冷却水能够均匀分布在所述尾气燃烧室内,避免高温灼烧损害所述尾气燃烧室,所述冷却水管7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的内表面。
[0029]所述冷却水管7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0和冷却水出口5,为保证进入冷却水管7的冷却水实现下进上出,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所述冷却水出口5的位置应高于所述冷却水入口10的位置,因此,所述冷却水入口10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外壁的底部且所述冷却水出口5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外壁的上部,同时,为增加冷却水和待冷却气流的接触时间,发挥较好的冷却效果,所述冷却水的流向应与待冷却气流的流向相反,因此,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水入口10靠近所述燃烧室罐体8的出气口且所述冷却水出口5靠近所述燃烧室罐体8的进气口。
[0030]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尾气进气管1、空气泵13和用于混合煤尾气和空气的气体混合室3,所述尾气进气管1和所述空气泵13均与所述气体混合室3连通,所述空气泵13向所述气体混合室3内泵入空气,所述空气泵13自身能够实现出气流量的调节,煤热解尾气自所述尾气进气管1进入所述气体混合室3,煤热解尾气和空气在所述气体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煤热解尾气和空气并形成混合气体;尾气燃烧装置,所述尾气燃烧装置与所述气体混合装置连通且所述气体混合装置向所述尾气燃烧装置中输送所述混合气体,所述尾气燃烧装置包括尾气燃烧室,所述尾气燃烧室包括燃烧室罐体(8)和盘成螺旋状的电炉丝(6),所述电炉丝(6)垂直挂设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内,所述电炉丝(6)所在平面与所述燃烧室罐体(8)内所述混合气体的流向垂直,所述电炉丝(6)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电炉丝(6)成等间距排列。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燃烧室还包括冷却水管(7),所述冷却水管(7)螺旋排布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的内表面。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热解尾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7)上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0)和冷却水出口(5),所述冷却水入口(10)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外壁的底部且所述冷却水出口(5)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罐体(8)外壁的上部,所述冷却水管(7)中的冷却水流向与所述燃烧室罐体(8)中的所述混合气体的流向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吉浩康宇鹏黄婉郑妮孙媛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田地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