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润丰专利>正文

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88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外壳、置于本体外壳内部的推进机构和调节机构、置于本体外壳底部的清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四个朝向不同的推进机构,电机控制不同位置处转轮的转速、转向等,实现装置整体在水中的前进后退转圈等操作,调节机构则是通过液压机构将方形外壳与方形内壳间的液体泵入液管中,同一推进筒上下两侧的液压不同则会导致推进筒的转动,从而可实现装置整体上浮和下沉的推进工作,其中外部的供气设备也可通过气管控制推板的移动,即方形内壳的内腔中吸入或排出液体,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快速上浮下沉,清洁机构可通过转动的滚刷将水中的垃圾等卷入收纳盒中,实现清洁功能,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操作灵活。操作灵活。操作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的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海洋的开发、使用,海洋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沿岸、港口等一些海洋区域,经常在海面上看到漂浮的垃圾,人们需要对这些垃圾进行打捞。而有些海洋垃圾则沉入到水下或海底,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只或清理设备难以对海底垃圾进行打捞,需要使用到能潜入到水下或海底的设备进行清理。
[0003]现有传统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多数为履带式,需要触地进行作业,而针对水中漂浮,可处于不同深度进行作业的机器人则较少,且多数难以灵活控制清洁机器人在水中的移动操作,包括前进后退上浮下沉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水下清洁机器人的上述问题,而提出可水下灵活移动的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外壳、置于本体外壳内部的推进机构和调节机构、置于本体外壳底部的清洁机构;
[0007]所述本体外壳包括顶板、底板、固定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板、方形外壳以及方形内壳,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推进筒、设于推进筒内腔中的转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于方形内壳顶部的液压机构、输出端分别与推进筒和方形外壳连接的液管,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固定设于底板底端的固定板、转动设于固定板底部两侧的滚刷、以及置于滚刷底部的收纳盒。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推进筒的外侧面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板和方形外壳之间,推进筒的内腔一侧固定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内部设有隔板,且限位柱的两端均与对应侧液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管通过支管与方形内壳的内腔连通,液管的输入端与液压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轮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电机固定设于推进筒内腔中。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方形外壳和方形内壳之间形成液压腔,所述方形内壳和顶板的顶端同一位置均开有通孔,方形内壳的内腔中设有推板,推板通过顶端固定设有的滑杆与方形内壳和顶板滑动连接,推板的侧面与内腔壁之间固定设有囊袋,且方形内壳与底板的底端中部均开有气孔与外部的气管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滚刷的输入端均通过皮带轮,与设于固定板上的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收纳盒为前后贯通两侧封闭结构。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板的底端边角位置处固定设有探照灯和摄像仪。
[0012]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四个朝向不同的推进机构,电机控制不同位置处转轮的转速、转向等,可实现装置整体在水中的前进后退转圈等操作,而调节机构则是通过液压机构将方形外壳与方形内壳间的液体泵入液管中,同一推进筒上下两侧的液压不同则会导致推进筒的转动,从而可实现装置整体上浮和下沉的推进工作。
[0014]2.外部的供气设备通过气管控制推板的移动,即方形内壳的内腔中吸入或排出液体,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快速上浮下沉,进而清洁机构可通过转动的滚刷将水中的垃圾等卷入收纳盒中,实现清洁功能,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操作灵活。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7]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0018]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推进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形内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本体外壳,11、顶板,12、底板,13、连接板,14、方形外壳,15、方形内壳,151、推板,152、囊袋,2、推进机构,21、推进筒,22、转轮,3、调节机构,31、液压机构,32、液管,4、清洁机构,41、滚刷,42、收纳盒,5、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外壳1、置于本体外壳1内部的推进机构2和调节机构3、置于本体外壳1底部的清洁机构4;
[0024]本体外壳1包括顶板11、底板12、固定设于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连接板13、方形外壳14以及方形内壳15,推进机构2包括推进筒21、设于推进筒21内腔中的转轮22,调节机构3包括固定设于方形内壳15顶部的液压机构31、输出端分别与推进筒21和方形外壳14连接的液管32,清洁机构4包括固定设于底板12底端的固定板、转动设于固定板底部两侧的滚刷41、以及置于滚刷41底部的收纳盒42。
[0025]具体的,推进筒21的外侧面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板13和方形外壳14之间,推进筒21的内腔一侧固定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内部设有隔板,且限位柱的两端均与对应侧液管32的输出端连接,液管32通过支管与方形内壳15的内腔连通,液管32的输入端与液压机构31的输出端连接,转轮22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电机固定设于推进筒21内腔中。
[0026]具体的,方形外壳14和方形内壳15之间形成液压腔,方形内壳15和顶板11的顶端同一位置均开有通孔,方形内壳15的内腔中设有推板151,推板151通过顶端固定设有的滑
杆与方形内壳15和顶板11滑动连接,推板151的侧面与内腔壁之间固定设有囊袋152,且方形内壳15与底板12的底端中部均开有气孔与外部的气管5连通。
[0027]具体的,滚刷41的输入端均通过皮带轮,与设于固定板上的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收纳盒42为前后贯通两侧封闭结构。
[0028]具体的,底板12的底端边角位置处固定设有探照灯和摄像仪。
[0029]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四个朝向不同的推进机构2,电机控制不同位置处转轮22的转速、转向等,可实现装置整体在水中的前进后退转圈等操作,而调节机构3则是通过液压机构21将方形外壳14与方形内壳15间的液体泵入液管32中,同一推进筒21上下两侧的液压不同则会导致推进筒21的转动,从而可实现装置整体上浮和下沉的推进工作,外部的供气设备通过气管5控制推板151的移动,即方形内壳15的内腔中吸入或排出液体,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快速上浮下沉,进而清洁机构4可通过转动的滚刷41将水中的垃圾等卷入收纳盒42中,实现清洁功能,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操作灵活。
[0030]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外壳(1)、置于本体外壳(1)内部的推进机构(2)和调节机构(3)、置于本体外壳(1)底部的清洁机构(4);所述本体外壳(1)包括顶板(11)、底板(12)、固定设于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连接板(13)、方形外壳(14)以及方形内壳(15),所述推进机构(2)包括推进筒(21)、设于推进筒(21)内腔中的转轮(22),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固定设于方形内壳(15)顶部的液压机构(31)、输出端分别与推进筒(21)和方形外壳(14)连接的液管(32),所述清洁机构(4)包括固定设于底板(12)底端的固定板、转动设于固定板底部两侧的滚刷(41)、以及置于滚刷(41)底部的收纳盒(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筒(21)的外侧面两端均通过转轴与连接板(13)和方形外壳(14)之间,推进筒(21)的内腔一侧固定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内部设有隔板,且限位柱的两端均与对应侧液管(3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润丰崔冰冰刘茜李冰洁李祖颖李卓学郭腾
申请(专利权)人:廖润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