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12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包括互相卡合以形成下尾翼本体的下尾翼内段和下尾翼外段,所述下尾翼内段上设有伸入下尾翼外段内的内嵌部,所述下尾翼外段上设有与内嵌部卡合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竖直方向分布的两侧均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均设有与内嵌部螺纹配合以使下尾翼内段和下尾翼外段连接的螺钉,所述内嵌部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下尾翼设置成两段并通过螺钉连接,可快速拆卸配合,这样的结构在触地受冲击时能够有效减少冲击对机身结构的损伤,同时下尾翼损伤时只需替换下尾翼外段而非整体替换,大幅度降低下尾翼替换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零部件结构设计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通常为梁肋式一体化结构,下尾翼通过主梁与机身连接。而无起落架的无人机在回收过程中通过降落伞等形式降落,下尾翼易触碰地面造成损伤或损坏,严重的情况下将影响机身结构强度。
[0003]现有的下尾翼通常不具备部分或整体快速替换能力,在下尾翼损坏后需替换整个下尾翼,替换工序复杂,影响后续飞行安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包括互相卡合以形成下尾翼本体的下尾翼内段和下尾翼外段,所述下尾翼内段上设有伸入下尾翼外段内的内嵌部,所述下尾翼外段上设有与内嵌部卡合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竖直方向分布的两侧均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均设有与内嵌部螺纹配合以使下尾翼内段和下尾翼外段连接的螺钉,所述内嵌部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嵌部上设有与对应的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嵌部上设有若干个用以减重并提高抗拉强度的减重孔。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上的沉头孔沿下尾翼外段宽度方向交错分布。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尾翼内段包括提供结构强度的骨架,所述骨架上设有沿下尾翼内段宽度方向平行分布以与无人机机身相连的铰片,所述骨架外包覆有一号蒙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两个翼肋,两个翼肋之间设有沿翼肋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支撑梁。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梁上设有使支撑梁与连接翼肋的L型角片。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尾翼外段包括二号蒙皮,所述二号蒙皮内设有防止二号蒙皮变形的夹芯材料,所述二号蒙皮与夹芯材料配合形成容纳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将下尾翼设置成两段并通过螺钉连接,可快速拆卸配合,这样的结构在触地受冲击时能够有效减少冲击对机身结构的损伤,同时下尾翼损伤时只需替换下
尾翼外段而非整体替换,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大幅度降低下尾翼替换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下尾翼内段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下尾翼内段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下尾翼外段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1、下尾翼内段;2、下尾翼外段;3、内嵌部;4、容纳腔;5、沉头孔;6、螺钉;7、螺纹孔;8、铰片;9、减重孔;10、一号蒙皮;11、骨架;111、翼肋;112、支撑梁;113、L型角片;21、二号蒙皮;22、夹芯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包括互相卡合以形成下尾翼本体的下尾翼内段1和下尾翼外段2,所述下尾翼内段1上设有伸入下尾翼外段2内的内嵌部3,所述下尾翼外段2上设有与内嵌部3卡合的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沿竖直方向分布的两侧均设有沉头孔5,所述沉头孔5内均设有与内嵌部3螺纹配合以使下尾翼内段1和下尾翼外段2连接的螺钉6,所述内嵌部3上设有与螺钉6配合的螺纹孔7。
[0023]具体的,本技术的所述螺钉6安装在沉头孔5内,防止螺钉6突出,影响下尾翼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同时通过螺钉6连接下尾翼内段1和下尾翼外段2可实现快速拆卸。
[0024]如图2所示,所述内嵌部3上设有若干个用以减重并提高抗拉强度的减重孔9;减轻内嵌部3重量,实现无人机轻量化设计。
[0025]所述容纳腔4上的沉头孔5沿下尾翼外段2宽度方向交错分布;如图4所示,容纳腔4上下两侧的沉头孔5呈互相交错分布,保证下尾翼内段1和下尾翼外段2连接紧密。
[0026]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所述下尾翼内段1包括提供结构强度的骨架11,所述骨架11上设有沿下尾翼内段1宽度方向平行分布以与无人机机身相连的铰片8,所述骨架11外包覆有一号蒙皮10。
[0027]所述骨架11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两个翼肋111,两个翼肋111之间设有沿翼肋111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支撑梁112;所述骨架11通过翼肋111和支撑梁112结合保障尾翼与机身的连接强度。
[0028]具体的,如图4,所述支撑梁112上设有使支撑梁112与连接翼肋111的L型角片113。
[0029]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所述下尾翼外段2包括二号蒙皮21,所述二号蒙皮21内设有防止二号蒙皮21变形的夹芯材料22,所述二号蒙皮21与夹芯材料22配合形成容纳腔4;所述一号蒙皮10和二号蒙皮21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且通过模压一体成型,不仅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同时保证无人机的空气动力学,所述夹芯材料22为泡沫,材料
轻量化,同时在无人机触地时,可提供缓冲。
[0030]由于下尾翼内段1由骨架11提供结构强度而下尾翼外段2填充材料为泡沫,故下尾翼外段2结构强度小于下尾翼内段1,所以在受到地面冲击时,下尾翼外段2先被破坏,下尾翼内段1依旧与机身连接,在此情况下,只需要取下螺钉6,更换新的下尾翼外段2即可实现快速替换的目的。
[00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卡合以形成下尾翼本体的下尾翼内段(1)和下尾翼外段(2),所述下尾翼内段(1)上设有伸入下尾翼外段(2)内的内嵌部(3),所述下尾翼外段(2)上设有与内嵌部(3)卡合的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沿竖直方向分布的两侧均设有沉头孔(5),所述沉头孔(5)内均设有与内嵌部(3)螺纹配合以使下尾翼内段(1)和下尾翼外段(2)连接的螺钉(6),所述内嵌部(3)上设有与螺钉(6)配合的螺纹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部(3)上设有若干个用以减重并提高抗拉强度的减重孔(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4)上的沉头孔(5)沿下尾翼外段(2)宽度方向交错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替换的X型尾翼无人机下尾翼,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沛杨彦吕云飞吕凡荣胡浩群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创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