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11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包括主体、衣袖、限位皮圈、圈状内衬、折叠层和耐磨带,衣袖对称位于主体两侧与主体缝合固定,限位皮圈位于衣袖肘部上方与衣袖上臂部位缝合固定,限位皮圈包围衣袖侧面,圈状内衬位于衣袖内部与衣袖下臂部位缝合固定,圈状内衬内及主体、衣袖的夹层内均填充有鹅绒,折叠层两端分别与衣袖的上臂部位、衣袖的下臂部位缝合固定,折叠层一侧向衣袖上臂部位折叠,耐磨带套设在折叠层上与折叠层可拆卸连接,能够提高服装的耐磨性能,避免衣袖肘部与桌面摩擦而磨损,能够抑制钻绒、漏绒的现象出现,同时不会影响美观,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
,具体为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

技术介绍

[0002]鹅绒(Goosedown)是一种优秀的保暖材料,呈蓬松状且质地柔软,羽绒上带有枝状的纤毛,能保持有较多的空气,常作为高档的填充材料填充在鹅绒被、羽绒服内,广受到人们的喜欢。
[0003]羽绒服的夹层内填充有丰富的羽绒,但在羽绒服衣袖肘部常出现漏绒、钻绒问题,这是由于衣袖肘部与桌面磨损导致的,羽绒就容易从磨损处跑出引起漏绒、渗绒现象,该问题在申请号为CN201310502328.9的一种耐磨羽绒服的
技术介绍
中同样被提及,尤其是学生或文职工作者的穿着者,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肘部与桌面持续摩擦使得肘部磨损更为严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磨的羽绒服以解决肘部容易漏绒、渗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衣袖、限位皮圈、圈状内衬、折叠层和耐磨带,衣袖对称位于主体两侧与主体缝合固定,所述限位皮圈位于衣袖肘部上方与衣袖上臂部位缝合固定,限位皮圈包围衣袖侧面,所述圈状内衬位于衣袖内部与衣袖下臂部位缝合固定,圈状内衬内及主体、衣袖的夹层内均填充有鹅绒,所述折叠层呈圈状套设于衣袖肘部与衣袖缝合固定,折叠层取代被折叠层覆盖的衣袖与衣袖缝合固定,折叠层两端分别与衣袖的上臂部位、衣袖的下臂部位缝合固定,折叠层一侧向衣袖上臂部位折叠,所述耐磨带套设在折叠层上与折叠层可拆卸连接,耐磨带可被折叠层的折叠部位覆盖且耐磨带的宽度与折叠层折叠部位的宽度相同。
[0006]优选的,耐磨带和折叠层通过公母扣实现可拆卸连接,公母扣的公面和母面分别设置在耐磨带、折叠层上通过公面和母面的配合实现耐磨带和折叠层的可拆卸连接。
[0007]优选的,圈状内衬截断面呈对称的等腰梯形状。
[0008]优选的,折叠层一侧向衣袖上臂部位形成有呈环状叠褶皱向上臂部位折叠,环状褶皱包围圈状内衬侧面。
[0009]优选的,限位皮圈一侧与衣袖上臂部位缝合固定,限位皮圈另一侧向外翻起呈斜面状。
[0010]优选的,限位皮圈内侧及折叠层上分别粘接有相互吸引的磁铁块,位于限位皮圈、折叠层上的磁铁块数量、位置相互对应。
[0011]优选的,衣袖设有车缝线,车缝线走向与衣袖宽度方向平行。
[0012]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能够提高服装的耐磨性能,避免衣袖肘部与桌面摩擦而磨损,能够抑制钻绒、漏绒的现象出现,同时不会影响美观,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正面构造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背面构造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截面构造示意图(局部);
[0018]图4为图3中A部位构造示意图;
[0019]图中:主体

1、衣袖

2、车缝线

201、限位皮圈

3、圈状内衬

4、鹅绒

401、折叠层

5、磁铁块

501、耐磨带

6、公母扣

6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结合图1

4,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包括主体1、衣袖2、限位皮圈3、圈状内衬4、折叠层5和耐磨带6,衣袖2对称位于主体1两侧与主体1缝合固定,衣袖2设有车缝线201,车缝线201走向与衣袖2宽度方向平行,所述限位皮圈3位于衣袖2肘部上方与衣袖2上臂部位缝合固定,限位皮圈3包围衣袖2侧面,限位皮圈3一侧与衣袖2上臂部位缝合固定,限位皮圈3另一侧向外翻起呈斜面状,所述圈状内衬4位于衣袖2内部与衣袖2下臂部位缝合固定,圈状内衬4截断面呈对称的等腰梯形状,圈状内衬4内及主体1、衣袖2的夹层内均填充有鹅绒401,所述折叠层5呈圈状套设于衣袖2肘部与衣袖2缝合固定,折叠层5取代被折叠层5覆盖的衣袖2与衣袖2缝合固定,折叠层5两端分别与衣袖2的上臂部位、衣袖2的下臂部位缝合固定,折叠层5一侧向衣袖2上臂部位形成有呈环状叠褶皱向上臂部位折叠,环状褶皱包围圈状内衬4侧面,限位皮圈3内侧及折叠层5上分别粘接有相互吸引的磁铁块501,位于限位皮圈3、折叠层5上的磁铁块501数量、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耐磨带6套设在折叠层5上与折叠层5可拆卸连接,耐磨带6和折叠层5通过公母扣601实现可拆卸连接,公母扣601的公面和母面分别设置在耐磨带6、折叠层5上通过公面和母面的配合实现耐磨带6和折叠层5的可拆卸连接,耐磨带6可被折叠层5的折叠部位覆盖且耐磨带6的宽度与折叠层5折叠部位的宽度相同。
[0023]所述磁铁块501指的是具有磁性的块状部件,具体可采用钕铁硼材质制成。
[0024]所述车缝线201指的是的设置目的在于定绒,避免填充在衣袖2夹层内的鹅绒401跑动。
[0025]所述耐磨带6指的是采用耐磨面料制成的带状部件,耐磨带6通过公母扣601与折
叠层5可拆卸连接,当耐磨带6磨损后可将其从折叠层5上拆卸更换新的耐磨带6,具体采用何种耐磨面料并非申请人所要保护的内容,因此不对其进一步公开,且该描述已足够清晰明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不会影响技术方案的实施。
[0026]本技术工作原理:圈状内衬4的设置目的在于提高衣袖2下臂部位与人体下臂的结合性,同时能够阻隔冷空气避免冷空气沿衣袖2袖口上行。当穿着者进行屈肘动作时,在衣袖2袖口和圈状内衬4的带动下,衣袖2下臂部位会随穿着者下臂屈起而被拉动,此时折叠层5的折叠部位展开使得耐磨带6暴露在外部,耐磨带6能够代替衣袖2与桌面接触,避免桌面与衣袖2摩擦导致衣袖2磨损出现钻绒、漏绒问题;当穿着者进行伸肘动作时,在衣袖2袖口和圈状内衬4的带动下,衣袖2下臂部位会随穿着者下臂伸直而被拉动,此时展开的折叠层5复位,折叠层5将会覆盖耐磨带6不会影响美观,同时限位皮圈3和折叠层5上的磁铁块501相互吸引,能够将折叠层5折叠后形成的折缝收纳在限位皮圈3内不会对美观造成影响。
[0027]尽管已经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包括主体(1)和衣袖(2),衣袖(2)对称位于主体(1)两侧与主体(1)缝合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皮圈(3)、圈状内衬(4)、折叠层(5)和耐磨带(6);所述限位皮圈(3)位于衣袖(2)肘部上方与衣袖(2)上臂部位缝合固定,限位皮圈(3)包围衣袖(2)侧面;所述圈状内衬(4)位于衣袖(2)内部与衣袖(2)下臂部位缝合固定,圈状内衬(4)内及主体(1)、衣袖(2)的夹层内均填充有鹅绒(401);所述折叠层(5)呈圈状套设于衣袖(2)肘部与衣袖(2)缝合固定,折叠层(5)取代被折叠层(5)覆盖的衣袖(2)与衣袖(2)缝合固定,折叠层(5)两端分别与衣袖(2)的上臂部位、衣袖(2)的下臂部位缝合固定,折叠层(5)一侧向衣袖(2)上臂部位折叠;所述耐磨带(6)套设在折叠层(5)上与折叠层(5)可拆卸连接,耐磨带(6)可被折叠层(5)的折叠部位覆盖且耐磨带(6)的宽度与折叠层(5)折叠部位的宽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蓬松鹅绒冬装服,其特征在于:耐磨带(6)和折叠层(5)通过公母扣(601)实现可拆卸连接,公母扣(601)的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斌
申请(专利权)人:漳平市金富山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