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角编织机构,有一三角底板,至少设有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上设有若干走针面,走针面设置在对应的编织三角上,其中每一编织单元的移圈面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和移圈稳针面组成,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面外侧,第二移圈起针面置于移圈拦针面内侧,移圈稳针面置于成圈回针面的上端;移圈回针面由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两摆动移圈回针面附设在一摆动回针三角上,并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编织单元中心上,在其转动到一侧时,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移圈稳针面、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的移圈针道。优点是:行程减短,编织效率提高,三角底板长度可缩短,耗材少,制造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脑横编织机,尤其涉及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技术介绍
在编织粗线时,其编织机上的对应织针相对一般织针既大又长。因此,针 板上针槽的间距比现有一般针板上针槽间距要大,所以称为粗针距。目前对应 粗针距的三角编织机构, 一般是根据现有三角编织机构按一定比例放大。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在之前提出了名称为一种采用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控制系统的专利技术申请(申请号200810124454.4),其中的三角编织机构结构如图7所示。 每一编织单元有如下编织三角设置在编织区域上部的移圈拦针三角44和移圈 三角43;设在编织下部的成圈回针三角42、成圈三角47、集圈三角46; —对 压针三角41对称置于成圈三角47的两侧; 一对接圈三角48及起针三角45自 内而外分别排列在集圈三角46的一侧。其中的集圈三角46、移圈三角43、成 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是活动地安装在三角底板71上的。集圈三角46 是沿三角底板纵向上下可滑移地滑接在三角底板71上。集圈编织时,集圈三角 46向上滑移至上位的集圈工作位置,集圈三角46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 163、 164的集圈轨迹见图8;翻针编织时,处于接针一侧的三角底板上的接圈 三角46向下滑移至下位的接圈工作位置,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 164的接圈轨迹见图9。而移圈三角43与成圈回针三角42及成圈三角47是沿 垂直于三角底板面方向上下移动。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通过一杠杆机构与移圈三角43实现联动。翻针编织时,处于移圈一侧的三角底板上的移圈三角43 高出三角板71的底面,此时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则低于三角板71 的底面。移圈三角43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 164的移圈轨迹见图 10。反之,成圈编织时,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高于三角板71的底面。 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对挺针片60作用,其上针踵163、 164的成圈 轨迹见图ll。不出针编织时,由于选针器100的导磁板111对挺针片电磁吸合 面165作用,使挺针片160的后针踵163沉入针槽而不受三角的推抵,其不出 针轨迹见图12。如将上述结构的三角编织机构按一定比例放大,做成对应的粗针距三角编 织机构,编织机构中的底板不但宽度加宽,长度也要相应加长,这势必使机头 运行行程加长,由此就会降低编织效率。同时,编织机长度的加长又会增加耗 材从而增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并针对电磁选针的编织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 出了一种可使底板长度减小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有一三角底板,其上至少设有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上设有若干走针面, 走针面附设在对应的编织三角上,每一编织单元至少包含如下走针面移圈拦 针面、移圈面、移圈回针面、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两移圈拦针面对 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的上部两侧并分别设置在一移圈拦针三角上,两成圈回针 面和两成圈面对称设置在编织单元中心的下部两侧,且成圈回针面置于成圈面 的外侧,两压针面分别设置在对应成圈回针面的外侧并附设在压针三角上,成 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组成了成圈针道,其中移圈面由第一移圈起针面、 第二移圈起针面和移圈稳针面组成,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面外侧,第移圈起针面置于移圈拦针面内侧,移圈稳针面置于成圈回针面的上端;移圈回 针面由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两摆动移圈回针面附设在一摆动回 针三角上,摆动回针三角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移圈拦针三角之间的编织单元中心 上,在其转动到一侧时,将对应针锺压入成圈针道,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 第二移圈起针面、移圈稳针面、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的移圈针道。进一步的改进是,成圈面附设在一成圈起针三角上;或将上述成圈面分设 成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并按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的上下位置关系将上述成圈 起针三角分设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所包含的成圈脱圈面附设在成圈三角上, 下部分所包含的起针面附设在起针三角上。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第一移圈起针面附设在压针三角上,第二移圈起针面 附设在一移圈起针三角上,移圈稳针面附设在移圈三角上。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在移圈稳针面的一侧设有与之相交接的移圈压针斜面, 该移圈压针斜面附设在移圈三角上并由外至内向上倾斜,使对应针锺在沿移圈 稳针面移动的同时被向上推抵至移圈三角的上端面。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移圈三角与成圈三角连接成一体。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编织单元上还设有可滑动的接-集圈复合面,两所 述复合面分别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下端且位于成圈回针面内侧并附设在一复 合三角上,复合三角滑动连接在成圈起针三角或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复合三 角滑移到上位为集圈面,滑动到下位为接圈面,形成由所述复合面、成圈回针 面和压针面组成的集圈针道和由所述复合面和压针面组成的接圈针道。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编织单元上还设有集圈压针斜面和接圈压针斜 面,该两压针斜面由内至外向上倾斜,设置在成圈面的内侧且集圈压针斜面置 于接圈压针斜面的内上侧,所述两压针斜面附设在成圈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或集圈压针斜面和接圈压针斜面分别附设在成圈三角和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摆动的移圈回针面,并将移圈面分成三部分分别设置在不同 高度的压针三角、移圈起针三角和移圈三角这三个不同编织三角上,或设置在 压针三角和移圈三角两个不同编织三角上。使第一移圈起针面处于压针面的外 侧,在摆动回针三角转动到两侧位置时对应针锺被压入成圈针道,最终形成偏 于编织单元中心一侧的移圈走针针道,由此产生这样的有益效果移圈走针的 起始点提前,使相应行程减短,三角底板的长度可相应縮短,提高了编织效率 提高,减少耗材,降低制造成本。在此同时,三角机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即使 在任意位置换向,也不会出现撞针。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三角编织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不编织走针轨迹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成圈走针轨迹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移圈走针轨迹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接圈走针轨迹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集圈走针轨迹图。图7是现有一种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机构的结构简图。图8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集圈走针轨迹图。图9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接圈走针轨迹图。图10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移圈走针轨迹图。图11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成圈走针轨迹图。图12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不编织走针轨迹图。图中,IO三角底板,ll编织单元,22移圈拦针三角,22a移圈拦针面,23移圈起针三角,23a第二移圈起针面,24成圈三角,24a成圈面,24a'成圈脱 圈面,24b成圈回针面,24c成圈针道,24e集圈压针斜面,25压针三角,25a 第一移圈起针面,25b压针面,26起针三角,26a接圈压针斜面,26b起针面, 27移圈三角,27a移圈稳针面,27b移圈压针斜面,27g移圈三角上侧面,28摆 动回针三角,28a摆动移圈回针面,29接-集圈复合三角,29a接-集圈复合面, 41压针三角,42成圈回针三角,43移圈三角,44移圈拦针三角,45起针三角, 46集圈三角,47成圈三角,48接圈三角,60挺针片,63后针踵,64前针踵, 65电磁吸合面,70舌针,71三角底板,80针槽,IOO选针器,110选针压板, lll导磁板,160挺针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有一三角底板,其上至少设有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上设有若干走针面,走针面附设在对应的编织三角上,每一编织单元至少包含如下走针面:移圈拦针面、移圈面、移圈回针面、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两移圈拦针面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的上部两侧并分别设置在一移圈拦针三角上,两成圈回针面和两成圈面对称设置在编织单元中心的下部两侧,且成圈回针面置于成圈面的外侧,两压针面分别设置在对应成圈回针面的外侧并附设在压针三角上,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组成了成圈针道,其特征在于移圈面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和移圈稳针面组成,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面外侧,第二移圈起针面置于移圈拦针面内侧,移圈稳针面置于成圈回针面的上端;移圈回针面由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两摆动移圈回针面附设在一摆动回针三角上,摆动回针三角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移圈拦针三角之间的编织单元中心上,在其转动到一侧时,将对应针锺压入成圈针道,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移圈稳针面、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的移圈针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加林,巫友群,
申请(专利权)人:冯加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