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包括装配体、支撑板、换热管、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出油口、连接机构、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二装配体贴合第一装配体,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错位放置,将第二连接板对准第一限位板,而后旋转第二装配体,第二连接板将第一限位板包裹在内,以此实现进气口和管道的快速安装,方便日常维修,提高连接的便利性,通过向下旋转第二连接板,带动限位环向下,将限位环向后扣进限位座,而后向上旋转转动板,使得限位环紧扣限位座,将转动板扣进底板,实现加固第一装配体和第二装配体的连接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0003]在现有的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使用抱箍配合螺栓等刚性元件,或者搭配有连接法兰对进气口和油气输送管道进行连接,该方式较为麻烦,不利于日常的检测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包括装配体、支撑板、换热管、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出油口、连接机构、管道,所述装配体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进气口,所述换热管设置于装配体的内部,且其顶端与进液口相连通,底端与出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与出油口分别设置于装配体的左侧底端,所述连接机构的底端与进气口相连通,且其顶端与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装配体、第一限位板、第一连接板、第一橡胶圈、第二装配体、第二限位板、第二连接板、第二橡胶圈、连接器,所述第一装配体的底端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于第一装配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端与第一装配体相固定,所述第二装配体的顶端与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装配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端与第二装配体相固定,所述连接器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相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包括底板、转轴、转动板、限位环、限位座,所述底板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相固定,所述底板的左端采用转轴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座的底端与第一装配体相固定。
[0007]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所述第一橡胶圈设置于第一装配体,所述第二橡胶圈设置于第二装配体,利于油气的输送。
[0008]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第一装配体的左右两端,有利于固定连接。
[0009]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凹槽,且其横截面与第二限位板的横截面相契合,有利于第一装配体和第二装配体的稳固连接。
[0010]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环的横截面呈“凹”状。
[0011]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板的宽度大于底板的宽度。
[0012]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座的横截面呈“J”状。
[0013]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有钨钢制成。
[0014]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座由不锈钢制成,强度大,不易损坏。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将第二装配体贴合第一装配体,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错位放置,将第二连接板对准第一限位板,而后旋转第二装配体,第二连接板将第一限位板包裹在内,以此实现进气口和管道的快速安装,方便日常维修,提高连接的便利性。
[0017]本技术通过向下旋转第二连接板,带动限位环向下,将限位环向后扣进限位座,而后向上旋转转动板,使得限位环紧扣限位座,将转动板扣进底板,实现加固第一装配体和第二装配体的连接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连接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连接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连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连接器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装配体
‑
1、支撑板
‑
2、换热管
‑
3、进液口
‑
4、出液口
‑
5、进气口
‑
6、出油口
‑
7、连接机构
‑
8、管道
‑
9、第一装配体
‑
81、第一限位板
‑
82、第一连接板
‑
83、第一橡胶圈
‑
84、第二装配体
‑
85、第二限位板
‑
86、第二连接板
‑
87、第二橡胶圈
‑
88、连接器
‑
89、底板
‑
891、转轴
‑
892、转动板
‑
893、限位环
‑
894、限位座
‑
89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包括装配体1、支撑板2、换热管3、进液口4、出液口5、进气口6、出油口7、管道9,装配体1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4和进气口6,换热管3设置于装配体1的内部,且其顶端与进液口4相连通,底端与出液口5相连通,出液口5与出油口7分别设置于装配体1的左侧底端。
[0026]请参阅图2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包括连接机构8,连接机构8的底端与进气口6相连通,且其顶端与管道9相连通,连接机构8包括第一装配体81、第一限位板82、第一连接板83、第一橡胶圈84、第二装配体85、第二限位板86、第二连接板87、第二橡胶圈88、连接器89,第一装配体81的底端和进气口6相连通,第一限位板82设置于第一装配体81的外侧,第一连接板83的后端与第一装配体81相固定,第二装配体85的顶端与管道9相连通,第二装配体8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86,第二连接板87的后端与第二装配体85相固定,连接器89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87相固定。
[00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橡胶圈84设置于第一装配体81,第二橡胶圈88设置于第二装配体85,利于油气的输送,第一连接板83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第一装配体81的左右两端,有利于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83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凹槽,且其横截面与第二限位板86的横截面相契合,有利于第一装配体81和第二装配体85的稳固连接,第一连接板83和第二连接板87均有钨钢制成。
[0028]请参阅图4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连接器89包括底
板891、转轴892、转动板893、限位环894、限位座895,底板891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87相固定,底板891的左端采用转轴892与转动板893转动连接,限位环89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转动板893转动连接,限位座895的底端与第一装配体81相固定。
[0029]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环894的横截面呈“凹”状,转动板893的宽度大于底板891的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包括装配体(1)、支撑板(2)、换热管(3)、进液口(4)、出液口(5)、进气口(6)、出油口(7)、管道(9),所述装配体(1)的顶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4)和进气口(6),所述换热管(3)设置于装配体(1)的内部,且其顶端与进液口(4)相连通,底端与出液口(5)相连通,所述出液口(5)与出油口(7)分别设置于装配体(1)的左侧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8),所述连接机构(8)的底端与进气口(6)相连通,且其顶端与管道(9)相连通,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第一装配体(81)、第一限位板(82)、第一连接板(83)、第一橡胶圈(84)、第二装配体(85)、第二限位板(86)、第二连接板(87)、第二橡胶圈(88)、连接器(89),所述第一装配体(81)的底端和进气口(6)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板(82)设置于第一装配体(81)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板(83)的后端与第一装配体(81)相固定,所述第二装配体(85)的顶端与管道(9)相连通,所述第二装配体(8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86),所述第二连接板(87)的后端与第二装配体(85)相固定,所述连接器(89)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87)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贤雨,吴伟,陈燕峰,李云霄,郭佳佳,沈钟,莫云峰,徐伟忠,孙镭,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金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