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56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其包括电池模组、采集电路板和盖体,其中,采集电路板设置在电池模组具有极柱一侧的端面上,采集电路板靠近电池模组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位置与电池模组各防爆阀位置相对应的避让孔;盖体设置于采集电路板远离电池模组的一侧;盖体靠近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凸起部的位置与避让孔的位置相对应,凸起部卡接在避让孔的内部,将盖体固定在采集电路板上,通过设置在盖体上设置的若干个凸起部与采集电路板上原本开设的避让孔进行过盈配合,可使盖体稳定的安装在电池模组上,装配过程简单,连接处强度稳定可靠,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失效的情况,从而便于电池模组的安装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利好下,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电动大巴、电动小汽车、微公交和储能等领域,电池模组作为电池中的重要工作组件,需要从方方面面保证其工作环境,使得动力锂电池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0003]公开号为CN2138163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模组结构,包含有金属端板、电芯、线束集成板、汇流铝排、盖体、采集线束和打包带,盖体为绝缘塑料材质,盖体上分布圆孔,通过塑料铆钉将盖体与总集成板铆接固定。
[0004]现有技术中的盖体与总集成板之间通过塑料铆钉进行铆接固定,此方式中需要预先在盖体以及总集成板上开设相对应的定位孔,安装时再将铆钉打入进定位孔中,过程非常繁琐,并且连接处在安装过程中容易断裂失效,从而不便于电池模组的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装配过程简单,连接处强度稳定可靠,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失效的情况,从而便于电池模组的安装使用。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其包括电池模组、采集电路板和盖体,其中,
[0007]所述采集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具有极柱一侧的端面上,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的信息进行采集,所述采集电路板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位置与电池模组各防爆阀位置相对应的避让孔;
>[0008]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采集电路板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用于对所述采集电路板保护;
[0009]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位置与所述避让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避让孔的内部,将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采集电路板上。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凸起部均位于所述盖体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且若干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盖体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依次排列设置。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凸起部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避让孔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两个防护件,其中,两个所述防护件沿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两侧,用于防止装配过程中其他金属部件与正负极接触短路。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各所述防护件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其中,
[0014]所述竖直部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一侧,且所述竖直部朝
向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垂直设置;
[0015]所述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竖直部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且所述水平部朝向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水平设置。
[001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水平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负极接头延伸出所述电池模组外的距离。
[00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件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正负极标识,所述正负极标识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负极接头对应设置。
[00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盖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折弯部,且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垂直设置,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表面之间呈间隙设置,所述间隙内设置有粘接层。
[001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盖体的厚度为0.5mm。
[00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采集电路板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0021]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通过设置在盖体上设置的若干个凸起部与采集电路板上原本开设的避让孔进行过盈配合,可使盖体稳定的安装在电池模组上,装配过程简单,连接处强度稳定可靠,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失效的情况,从而便于电池模组的安装使用;
[0023](2)通过设置的防护件遮盖在电池模组的正负极上方,防止电池模组在装配以及使用过程中正、负极汇流排与金属导体搭接造成短路;
[0024](3)通过在盖体前后两侧设置的折弯部与折弯部内侧设置有粘接层配合,可增加盖体与电池模组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安装方式更加轻量化,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的立体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的爆炸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的盖体立体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的正视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的图4中A

A处剖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其包括电池模组1、采集电路板2和盖体3,其中,采集电路板2设置在电池模组1具有极柱一侧的端面上,用于对电池模
组1的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电路板2靠近电池模组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位置与电池模组1各防爆阀位置相对应的避让孔200,盖体3设置于采集电路板2远离电池模组1的一侧,用于对采集电路板2保护。
[0033]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1包括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单体电芯,各单体电芯位于具有极柱的一侧均设置有防爆阀,并且单体电芯的防爆阀设置于两个极柱之间,且位于单体电芯的中心位置,并且,目前采集电路板2都会在单体电芯的防爆阀位置开设相对应的避让孔200,为防爆阀起到让位的作用;单体电芯的极柱之间还焊接有汇流排,采集电路板2远离电池模组1的一侧还设置有热压膜,热压膜的表面还开设有与汇流排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将热压膜热压在铝巴及采集电路板2的表面,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方便汇流排与极柱焊接,如公开号为CN215220934U的一种吸塑壳、CCS组件、电池模组及汽车,揭示了,本体中间部设有若干第三孔,适于容置电芯防爆阀,便于电芯热失控后气体的排出,降低风险,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00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采集电路板2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0035]盖体3靠近电池模组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其包括电池模组(1)、采集电路板(2)和盖体(3),其中,所述采集电路板(2)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1)具有极柱一侧的端面上,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1)的信息进行采集,所述采集电路板(2)靠近所述电池模组(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位置与电池模组(1)各防爆阀位置相对应的避让孔(200);所述盖体(3)设置于所述采集电路板(2)远离所述电池模组(1)的一侧,用于对所述采集电路板(2)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靠近所述电池模组(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31)的位置与所述避让孔(20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凸起部(31)卡接在所述避让孔(200)的内部,将所述盖体(3)固定在所述采集电路板(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凸起部(31)均位于所述盖体(3)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且若干个所述凸起部(31)沿所述盖体(3)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依次排列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1)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避让孔(200)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防护件(4),其中,两个所述防护件(4)沿电池模组(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盖体(3)的两侧,用于防止装配过程中其他金属部件与正负极接触短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臣智陈文聪冯雪明何俊忠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