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352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包括冷头、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翅片组件、及吸热导热铜管;所述冷头的背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贴装在冷头背面的安装部上;所述散热翅片组件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经弯折后,两端插入到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的安装孔内;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中间弯折部位,延伸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所在区域,作为吸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进行吸热;所述吸热端上设置有吸热铜板,所述吸热铜板完全覆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半导体制冷片的安装结构,提高了冷头的制冷效果,且完善了散热系统,从而提高了冷头的制冷效率。从而提高了冷头的制冷效率。从而提高了冷头的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手持式美容仪中的冷头装置,属于美容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家用手持式美容仪设备得到了普及,获得了市场的青睐。针对皮肤的肿痛、刺痛,专门出现了一类手持式美容仪,具有冷头装置,通过低于室温(5℃)左右的按摩头来贴压、按摩皮肤,缓解皮肤的肿、痛、痒等症状。
[0003]特别是与手持式激光美容仪相结合,其主要通过激光瞬间高温烧灼皮肤的局部位置,破坏色素细胞和色素颗粒,达到美白、除皱等功效;但同时,高温的激光给皮肤带来一些灼痛感,故本申请人已经设计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789460U的带冷敷功能的家用激光美容仪,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557731A的手持式家用激光美容仪,以及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1911794U的激光美容仪用金属帽组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TEC)作为冷源,与金属帽结合,将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冷源,传递给金属帽,由金属帽负责与皮肤接触,进行冷敷。
[0004]但受限与手持式美容仪的内部空间尺寸限制,特别是半导体制冷片(TEC)工作时,一面为制冷面,另一面则为发热面,需要将发热面产生的热量及时吸走并散发掉,才能使半导体制冷片维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持续产生低温冷源,供给冷头进行冷敷。故目前结构中,冷头(金属帽)与半导体制冷片(TEC)之间,需要通过“导热臂”/“导冷臂”进行连接,冷量在传导的过程中势必会发生损失,故冷量的利用并不充分。
[0005]为提高手持式美容仪上冷头的冷敷效果,有必要对冷头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对冷头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冷头的制冷效率,进一步改善美容仪的冷敷效果。
[0007]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包括冷头、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翅片组件、及吸热导热铜管;
[0008]所述冷头为金属头,固定在手持式美容仪的工作端,作为工作头;
[0009]所述冷头的背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贴装在冷头背面的安装部上;
[0010]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由若干金属薄片平行堆叠而成;所述散热翅片组件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经弯折后,两端插入到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的安装孔内;
[0011]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的金属薄片在安装孔部位形成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2根端部管上,并焊接固定在一起;
[0012]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中间弯折部位,延伸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所在区域,作为吸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进行吸热。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冷头背面的所述安装部为凹槽,所述半导体制冷
片的制冷面嵌装在所述安装部的凹槽内。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所述冷头之间设有导冷部件;
[0015]所述导冷部件为导冷硅片,或导冷硅脂。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末端位于所述散热翅片组件外。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吸热端设置成扁平状,扁平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进行吸热。
[0018]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端上设置有吸热铜板,所述吸热铜板的有效尺寸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发热面的尺寸,所述吸热铜板完全覆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
[0019]再进一步的,所述吸热铜板的边缘向外延伸,超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发热面的部位形成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内设有安装孔;
[0020]所述冷头的背面设有铜板安装柱;
[0021]紧固螺钉穿过吸热铜板边缘的所述安装孔拧入到冷头背面的所述铜板安装柱内,将所述吸热铜板压着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在所述冷头的背面。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为U形可调节安装孔。
[0023]更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冷头的连接部之间,或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吸热铜板的连接部之间设有隔热件。
[002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件为隔热衬套;
[0025]所述隔热衬套的外壁嵌装在所述吸热铜板的安装孔内;
[0026]所述紧固螺钉穿在所述隔热衬套的内,所述紧固螺钉完全不与所述吸热铜板相接触;
[0027]所述紧固螺钉拧入到冷头背面的所述铜板安装柱内。
[0028]再进一步的,所述吸热铜板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发热面之间设有导热部件;
[0029]所述导热部件为导热硅片,或导热硅脂。
[003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翅片组件处设有散热风扇;
[0031]所述散热风扇设有1个或2个;
[0032]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的空气流经通道上;
[0033]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手持式美容仪的进风孔或出风孔内。
[0034]本技术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对手持式美容仪内的冷头的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位置进行了调整,实现直接接触式制冷、导冷,从而提高了冷头的制冷效果,进而提高了手持式美容仪的冷敷效果;而针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专门设置了由散热翅片组件、吸热导热铜管、吸热铜板、散热风扇构成的散热系统,进行高效的吸热、导热、散热,从而使半导体制冷片维持在高效的工作状态,持续的向冷头输出冷量。
[0035]本技术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进一步简化了半导体制冷片的安装结构,提高了冷头的制冷效果,且完善了散热系统,从而提高了冷头的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技术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图1的冷头部分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图2的正视图;
[0040]图5为图1、图3的半剖视图;
[0041]图6为图1的半导体制冷片部位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本技术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应用状态如图1、图2所示,设有冷头1,所述冷头1安装在手持式美容仪的工作端,作为工作头;所述冷头1由金属铝加工制成,可以起到很好的扩散冷源的效果。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557731A的手持式家用激光美容仪,在所述冷头1的中间可设有开窗11,供激光美容仪类产品的激光穿过;在所述冷头1的背面设有若干冷头固定支柱14,用于与手持式美容仪的壳体相连接,进而固定住所述冷头1。
[0044]本技术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的改进为,在所述冷头1的背面设有安装部12,用于安装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安装部12可以为凹槽,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制冷面嵌装在所述冷头1内;采用凹槽设计,可以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起到定位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头、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翅片组件、及吸热导热铜管;所述冷头为金属头,固定在手持式美容仪的工作端,作为工作头;所述冷头的背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贴装在冷头背面的安装部上;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由若干金属薄片平行堆叠而成;所述散热翅片组件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经弯折后,两端插入到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的安装孔内;所述散热翅片组件的金属薄片在安装孔部位形成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2根端部管上,并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中间弯折部位,延伸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所在区域,作为吸热端;所述吸热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进行吸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头背面的所述安装部为凹槽,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嵌装在所述安装部的凹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所述冷头之间设有导冷部件;所述导冷部件为导冷硅片,或导冷硅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导热铜管的吸热端设置成扁平状,扁平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相接触进行吸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美容仪用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端上设置有吸热铜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鹏任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欧莱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