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50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包括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中部设有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上设有转子铁芯,所述电机壳的内壁上对应于转子铁芯的周向外侧设有定子组,所述电机壳的端部连接油泵壳,所述油泵壳内设有油泵转子,所述油泵转子的中轴与转子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壳的内腔与油泵壳的内腔连通,所述油泵壳的底部设有进油道,所述电机壳的侧壁上设有出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根据电动泵的转速和负荷调控油液流量,实现按需供油目的,同时通过转子轴和油泵壳间隙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不同工况下对电机不同的冷却流量需求,提升电机的散热能力,从而降低电机过温失效的风险。效的风险。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属于电动泵的


技术介绍

[0002]典型的混合动力系统或纯电动动力系统包括用于车上的多档位变速器,为了满足发动机不工作下系统的建压和流量需求,都需要增加一个电动泵,对于CVT混合动力系统来说,由于系统需求压力大,加上冷却的需求,当前的12V电动泵或者市面上的高电压电动泵已无法满足系统使用需求。而且电动泵长时间运行在大负荷下,对电动泵自身电机散热也是很大的考验。
[0003]在公开号为CN110131163B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泵,包括电机壳体、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第二转子组件,电机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泵内腔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第一腔,定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设置于第二腔,电动泵包括流道,述流道能够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能够有工作介质流通,第一腔内的部分工作介质能够通过流道流入第二腔并与位于第二腔内的至少部分定子组件接触,电动泵还包括排出口,通过排出口第二腔内的工作介质能够离开所述第二腔。
[0004]上述电动泵内部的工作介质在电动泵内部流动,流动散热后从设计的油孔直接排出,从而带走热量,但是由于无法准确根据电动泵的负荷变化冷却流量,从而导致散热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根据电动泵的转速负荷调控流量,且散热成本高等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包括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中部设有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上设有转子铁芯,所述电机壳的内壁上对应于转子铁芯的周向外侧设有定子组,所述电机壳的端部连接油泵壳,所述油泵壳内设有油泵转子,所述油泵转子的中轴与转子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壳的内腔与油泵壳的内腔连通,所述油泵壳的底部设有进油道,所述电机壳的侧壁上设有出油道;上述油泵转子中轴与转子轴传动连接,使得电动泵启动时,电动泵的转子可带动油泵转子同步转动,从而对从电机壳内腔进入油泵壳内腔的油液进行流量控制,使得从电机壳内腔进入油泵壳内腔的油液可根据电动泵的转速和负荷同步自适应调整,以达到油液流量的调控,且油液由油泵壳内腔进入电机壳内腔,并从电机壳内腔流出至变速箱内,且油泵壳内腔的油液从变速箱流入,从而实现了油液的循环流动,保证了持续的油液散热作用,降低了散热成本。通过转子轴和油泵配油盘的间隙合理设计,可以实现不同负荷对应不同的泄露量,从而根据电机负荷改变冷却流量需求,进一步保证电机的冷却要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转子轴朝向油泵转子的端部通过滚动轴承与电机壳的止口处内壁连接,所述转子轴与电机壳出口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上述转子轴的端部通过滚动轴承与电
机壳止口处连接,且转子轴与电机壳出口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使得油泵壳内的油液可通过间隙和滚动轴承渗透至电机壳内部,实现油液的流动,使得油液对滚动轴承和电动泵内部组件形成冷却并带走热量,实现散热效果,并且电动泵布置在整箱的布置形式为电机处于上端,油泵处于下端,可以保证电机定子大部分浸泡在液面中,提升电机散热能力。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进油道的顶部设有与油泵壳内腔连通的开孔;上述开孔的结构设置,可以连通进油道和油泵壳内腔,对油液进行导流,使得油液可从油泵壳内腔进入进油道。
[0009]作为优选,所述油泵壳的侧边设有与电机壳侧壁连接的油路连接板,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设有与进油道连通的第一送油道;上述油路连接板的设置,可连接进油道和变速箱的油路,使得油液可通过第一送油道从油泵输出到变速箱内部,经过阀体实现压力和流量控制。
[0010]作为优选,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设有与出油道连通的第二送油道;上述第二送油道的结构设置,可连接电机腔体与变速箱的油路,使得经油泵泄漏给电机冷却的油液可从第二送油道输送至变速箱内,实现冷却油液的循环流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油路连接板上设有与油泵壳内腔连通的第三送油道;上述第三送油道的设置,可以连通油泵壳和变速箱的油路,使得变速箱的油液可直接从第三送油道输送至油泵壳内,也就是油泵的吸油通道,且与第二送油道配合,实现变速箱与油泵壳内腔的油路连通,以便于通过油液的流动调节变速箱内的压力平衡。
[0012]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壳和油泵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机壳侧壁和油泵壳侧壁之间的抵接处设有位于电机壳内腔和油泵壳内腔周侧的密封圈;上述电机壳与油泵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设置有密封圈,增加了电机壳与油泵壳之间的结构连接可靠性,且通过密封圈增加了密封性,避免油液朝外渗漏。
[0013]因此,本技术具有可根据电动泵的转速和负荷调控油液流量,实现按需供油目的,同时通过转子轴和油泵壳间隙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不同工况下对电机不同的冷却流量需求,提升电机的散热能力,从而降低电机过温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5]图2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
[0016]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立体图;
[0017]图4是图1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9]如图1

2所示,一种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包括电机壳1,电机壳1的中部设有转子轴2,转子轴2上设有转子铁芯3,电机壳1的内壁上对应于转子铁芯3的周向外侧设有定子组4,电机壳1的端部连接油泵壳5,油泵壳5内设有油泵转子51,和设于油泵转子周侧的油泵定子50,油泵定子设于油泵壳内腔侧壁上,油泵转子51的中轴与转子轴2传动连接,电机壳1的内腔与油泵壳5的内腔连通,油泵壳5的底部设有进油道52,电机壳1的侧壁上设有出
油道11,电机壳1和油泵壳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电机壳1侧壁和油泵壳5侧壁之间的抵接处设有位于电机壳1内腔和油泵壳5内腔周侧的密封圈12。
[0020]上述电动泵的电机壳中部设置转子轴,油泵壳设于电机壳的端部,转子轴的转动带动油泵转子转动,在电动泵启动的过程中,转子轴持续转动,并随着液压系统负荷的增加,转子轴转动时的负载也会增加,导致电动泵内部的压力也会增加,导致电机发热量加大,而油泵壳内的油液通过转子轴与油泵之间间隙泄漏至电机腔体内部,实现对电机的散热冷却。
[0021]电机壳和油泵壳之间设有密封圈,对电机壳内腔和油泵壳内腔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油液渗漏到变速箱外部,且电机壳和油泵壳通过螺栓连接紧固,油液从进油道进入油泵壳内腔,再由油泵壳内腔进入电机壳内腔,对电动泵内部零部件进行冷却散热,吸热后的油液从出油道排出,同时新增的泄漏油道可以带走电动泵背部的热量。
[0022]如图2

4所示,转子轴2朝向油泵转子51的端部通过滚动轴承21与电机壳1的止口处内壁连接,转子轴2与电机壳1出口内壁之间设有间隙,进油道52的顶部设有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1),所述电机壳(1)的中部设有转子轴(2),所述转子轴(2)上设有转子铁芯(3),所述电机壳(1)的内壁上对应于转子铁芯(3)的周向外侧设有定子组(4),所述电机壳(1)的端部连接油泵壳(5),所述油泵壳(5)内设有油泵转子(51),所述油泵转子(51)的中轴与转子轴(2)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壳(1)的内腔与油泵壳(5)的内腔连通,所述油泵壳(5)的底部设有进油道(52),所述电机壳(1)的侧壁上设有出油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2)朝向油泵转子(51)的端部通过滚动轴承(21)与电机壳(1)的止口处内壁连接,所述转子轴(2)与电机壳(1)出口内壁之间设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或纯电动车用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道(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任华林孙润欧阳恒储召磊李玉锋高磊陆江燕刘凯成俞冠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新能源驱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