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架结构、车厢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45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架结构、车厢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包括搁板,搁板一端由托板型材支撑,托板型材一侧与后型材可拆卸连接,以使后型材与托板型材形成搁板的第一卡持空间;搁板另一端由前型材支撑,前型材连接压板,压板与前型材和压板形成搁板的第二卡持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组行李架共用一个搁板,只需拆除托板型材即可完成搁板拆装,在满足外观需求的同时,能有效解决搁板检修困难的问题,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检修效率。提升检修效率。提升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李架结构、车厢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行李架结构、车厢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车厢每个行李架安装区域设多组行李架,并分别安装固定,但外观上在各个行李架相邻的位置仍通过搁板、各型材的端部及托架分隔开;行李架搁板是直接与旅客行李交互的部件,行李产生的作用力直接施加在搁板上,因此行李架搁板是行李架检修维护的主要组件之一。
[0003]搁板安装时从行李架上方插入前型材中,再由压板型材压住搁板活动端完成搁板安装,搁板的四条边分别由前型材、后型材和左右托架托住,拆装比较麻烦,导致检修比较困难。而且,现有行李架搁板之间有托架,使搁板分隔开,行李架安装后在分隔的地方存在明显缝隙,无法实现单块长搁板跨行李架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架结构、车厢及车辆,多组行李架共用一个搁板,只需拆除托板型材即可完成搁板拆装,在满足外观需求的同时,能有效解决搁板检修困难的问题,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检修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李架结构,包括搁板,搁板一端由托板型材支撑,托板型材一侧与后型材可拆卸连接,以使后型材与托板型材形成搁板的第一卡持空间;搁板另一端由前型材支撑,前型材连接压板,压板与前型材和压板形成搁板的第二卡持空间。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型材与托板型材形成U型的接触面。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托板型材形成对搁板底面的支撑。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型材、托板型材与搁板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柔性垫块。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托板型材与后型材通过多组紧固件相连。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型材形成与压板形成U型的接触面。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型材支撑于搁板底面。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型材、压板与搁板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柔性垫块。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厢,安装有所述的行李架结构。
[0015]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厢。
[0016]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搁板的安装结构为后型材+托板型材配合前型材+压板,安装时搁板从下方向上顶,后端先装配,检修时可仅拆除下挡板和托板型材即可完成搁板的拆装,能够节省拆装时间。
[0018](2)本技术通过搁板的安装结构,能够将行李架间的托架置于搁板上方,搁板下方没有其他结构,因此可以采用单块长搁板跨行李架安装,从而达到乘客在车厢中看到的行李架为一个整体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24]其中,1、搁板,2、前型材,3、压板,4、托板型材,5、后型材,6、紧固件,7、柔性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一:
[00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搁板1、前型材2、压板3、托板型材4和后型材5,搁板1一端通过后型材5和托板型材4固定,另一端通过前型材2和压板3固定。
[0027]如图2所示,托板型材4支撑于搁板1一端的底部,后型材5与托板型材4可拆卸连接,并能够压紧托板型材4,通过托板型材4和后型材5形成搁板1的第一卡持空间。
[0028]后型材5用于对搁板1的顶面和端面进行限位,因此后型材5朝向搁板1的一侧与压板3形成U型的接触面,通过U型接触面同时配合搁板1的顶面和端面。
[0029]托板型材4与搁板1的接触面为水平面,由于托板型材4作为受压部件,为了保证搁板1安装稳定性,托板型材4与搁板1底面的接触面积大于后型材5与搁板1顶面的接触面积。
[0030]为了保护搁板1不受损伤,搁板1与托板型材4、后型材5的接触面之间均设有柔性垫层7,其中,搁板1与后型材5之间的柔性垫层7为L型,以对搁板1端面和顶面起到保护作用。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托板型材4与后型材5通过多组紧固件6连接,紧固件6沿搁板1长度反向间隔分布;紧固件6包括螺栓、螺母和垫圈。
[0032]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托板型材4与后型材5也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接。
[0033]如图3所示,前型材2支撑于搁板1另一端的底部,前型材2与压板3连接,通过压板3压紧搁板1顶面,压板3与前型材2之间形成搁板1的第二卡持空间。
[0034]前型材2作为搁板1另一端的受力部件,其承托搁板1的底面和端面,因此前型材2与搁板1的接触面同样设置为U型,该U型接触面与后型材5的U型接触面呈对角设置,二者配合便于对搁板1进行安装。
[0035]压板3一端与前型材2上侧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压板3与搁板1的接触面为水平面。同样为了保证支撑强度,前型材2与搁板1底面的接触面积大于压板3与搁板1顶面
的接触面积。
[0036]为了保护搁板1,前型材3、压板2与搁板1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柔性垫块7,其中前型材3与搁板1之间的柔性垫块7为L型结构。
[0037]本实施例中,柔性垫层7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采用橡胶材质。
[0038]本实施例行李架安装时,先将除搁板1以外的其他组件装配好,然后将多组行李架安装于车体上,然后拆除下挡板和托板型材4,将搁板1整个装入,最后将托板型材4和下挡板恢复装配即可。检修时可仅拆除下挡板和托板型材4即可完成搁板1的拆装。
[0039]本实施例的行李架安装时,搁板1从下方向上顶,后端先装配,相比于现有搁板安装时,从行李架上方插入前型材中,再由压板型材压住搁板活动端的方式,能够节省拆装时间。
[0040]本实施例的搁板1安装结构为后型材5+托板型材4配合前型材2+压板3,考虑到行李架暴露在旅客视野中的部件只有前型材2、托架和搁板1,而搁板1所占视野面积最大,将行李架间的托架置于搁板1上方,搁板1下方没有其他结构,因此可以采用单块长搁板跨行李架安装,从而达到乘客在车厢中看到的行李架为一个整体的美观效果。
[0041]本实施例优化了搁板1的安装结构,使需要经常检修的搁板1拆装起来更加便捷,且又不影响行李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42]实施例二:
[00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搁板,搁板一端由托板型材支撑,托板型材一侧与后型材可拆卸连接,以使后型材与托板型材形成搁板的第一卡持空间;搁板另一端由前型材支撑,前型材连接压板,压板与前型材和压板形成搁板的第二卡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型材与托板型材形成U型的接触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型材形成对搁板底面的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李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型材、托板型材与搁板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柔性垫块。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勇陈逸超赵辽翔于沛峻牟少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