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347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包括第一针体、第二针体,第一针体为圆管。进行手术时,将钢丝固定在引导柱上的限位组件内,通过第一针体将引导柱带到断骨后侧。然后将第二针体从断骨另一侧插入断骨后侧,将引导柱对准第二针体端部开设的圆形凹槽,引导柱卡入圆形凹槽内。圆形凹槽内的限位销卡入引导柱上的卡槽中,从而将引导柱固定。通过第二针体将引导柱连同钢丝从手术切口处拉出。钢丝绕正常骨头与断骨一圈,此时在手术切口处将钢丝两端逐渐拧紧即可将断骨挤压复位。该技术方案主要用于骨折断骨复位手术,解决微创钢丝捆扎复位手术中引导绳易被拉断的问题。扎复位手术中引导绳易被拉断的问题。扎复位手术中引导绳易被拉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长骨干的长斜型及螺旋型骨折,我们通常通过开放复位后采用钢丝进行捆扎固定,但切开复位创伤较大,可能破坏骨膜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常采用微创钢丝捆扎复位法。如图3所示,微创钢丝捆扎复位法通常在患者大腿断骨处的前侧及偏后的一侧做约1.5cm小切口,用第一把中号弯钳夹持引导线。第一把中号弯钳夹持引导线自前侧切口插入,沿骨干后方贴骨膜伸入至断端后侧。用另一把中号弯钳自后侧切口进入,第二把中号弯钳沿骨面伸入,直至与第一把中号弯钳相遇,第二把中号弯钳将引导线夹住后从后侧切口拉出。第二把中号弯钳重新将引导线夹持牢靠后进入后侧切口,将引导线带出前侧切口。取中号钢丝对折后套入引导线,牵拉引导线,从引导钢丝绕骨干及断骨一周。钢丝从前侧切口拉出后,将钢丝的两端靠近并拧结在一起,断骨在钢丝的带动下逐渐复位。有效减小了患者的手术切口范围,但仍需要在患者的断骨处开两处切口,并且在弯钳拽拉引导绳的时候引导绳容易被拉断,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解决微创钢丝捆扎复位手术中引导绳易被拉断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包括第一针体、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第二针体一端均为圆弧状,所述第一针体为圆管,所述第一针体的圆弧端内卡接有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一端位于第一针体外,所述引导柱位于第一针体外的一端为圆锥形,所述第一针体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引导柱位于第一针体内的一端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固定钢丝,所述第二针体的圆弧端开设有供引导柱插入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穿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中部与第一圆形通孔的内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引导柱上开设有供限位销插入的卡槽。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初始状态时,钢丝从第一针体的直线端插入后从圆弧端伸出,引导柱卡接在第一针体的圆弧端内,钢丝固定在限位组件内。需要对患者腿部的断骨复位时,在患者腿部的一侧做一切口。把持第一针体,带动引导柱从切口插入,从左侧绕骨头紧贴骨膜移动到断骨后侧。第一针体插入的过程中,限位环防止引导柱整体进入第一针体中。把持第二针体,从右侧绕骨头紧贴骨膜移动到断骨后侧,调整第二针体的位置,直至引导柱插入圆形凹槽内。引导柱插入圆形凹槽的同时,限位销插入卡槽内,从而将限位销锁死。将第二针体沿原路径缓缓抽出,即可将引导柱及限位组件固定的钢丝缓缓抽出。最终钢丝从切口处抽出,钢丝的另一端仍位于切口外,然后将第一针体缓缓抽出。第一针体完全抽出后,钢丝的两端均位于同一切口处,钢丝绕正常骨头与断骨一圈,此时在切口处将钢
丝两端相互拧结在一起逐渐拧紧即可将断骨挤压复位。有效避免了使用引导绳易被拉断的问题,并且只需在患者的腿部做一个手术切口即可,大大减轻了对患者的伤害。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与引导柱位于第一针体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杆与引导柱之间设有扭簧,所述引导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的自由端抵靠在第二弧形杆的内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手术前,先将钢丝对折,将钢丝对折处打开并套入第一弧形杆内侧。钢丝套入第一弧形杆内侧时,先从外向内顶第一弧形杆的自由端,第一弧形杆绕引导柱上的转动点向引导柱转动,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脱离接触,扭簧产生扭力,钢丝从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弧形杆内侧。然后撤销对第一弧形杆的作用力,第一弧形杆受到扭簧的作用而复位,第一弧形杆抵靠在第二弧形杆内侧。从而达到将钢丝与引导柱固定在一起的效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销远离圆形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圆形凹槽外的楔形块。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针体将引导柱从切口带出后,需将引导柱从圆形凹槽内取出。用手指轻轻插入楔形块与第二针体之间的缝隙即可将限位销向外挑起,从而使限位销脱离卡槽。限位销脱离卡槽后即可轻松将引导柱从圆形凹槽内取出,达到方便取出引导柱的效果。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为环绕引导柱一周的环状凹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柱插入圆形凹槽的过程中,由于卡槽为环形,只要引导柱插入圆形凹槽后,限位销即可插入卡槽中,无需刻意去对准卡槽与限位销的位置,达到方便限位销插入卡槽的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针体的直段端套设有圆环,所述圆环与第一针体螺纹连接,所述圆环上开设有若干平行于轴线的第二圆形通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手术之前,将钢丝固定在限位组件内后,钢丝的另一端位于第一针体平直端外,将这一端的钢丝依次往返插入圆环上的第二圆形通孔内。转动圆环,圆环与第一针体的螺纹配合向圆弧端运动,从而将钢丝拉紧。钢丝拉紧后,位于圆弧端内引导柱被拉紧,从而防止第一针体携带引导柱移动到断骨后侧的过程中脱离第一针体。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有效避免了使用引导绳易被拉断的问题,并且只需在患者的腿部做一个手术切口即可,手术创面较小,大大减轻了对患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17]图3是
技术介绍
中的微创钢丝捆扎复位法操作流程图。
[0018]图中: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引导柱3、限位环4、圆形凹槽5、限位销6、弹簧7、卡槽8、第一弧形杆9、第二弧形杆10、楔形块11、圆环12、第二圆形通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如图1

2所示,包括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上端均为圆弧状。第一针体1为圆管,第一针体1的圆弧端内卡接有引导柱3,引导柱3左端位于第一针体1外,引导柱3左端为圆锥形。第一针体1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引导柱3的右端与限位环4接触。引导柱3的右端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固定钢丝。第二针体2的上端开设有供引导柱3插入的圆形凹槽5,圆形凹槽5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内穿设有限位销6,限位销6的中部与第一圆形通孔的内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7。引导柱3上开设有供限位销6插入的卡槽8,卡槽8为环绕引导柱3一周的环状凹槽。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杆9,引导柱3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杆9,第一弧形杆9与引导柱3之间设有扭簧,引导柱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杆10,第一弧形杆9与第二弧形杆10的自由端设有相互契合的缺口,第一弧形杆9的自由端抵靠在第二弧形杆10的内侧。限位销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包括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一端均为圆弧状,所述第一针体(1)为圆管,所述第一针体(1)的圆弧端内卡接有引导柱(3),所述引导柱(3)一端位于第一针体(1)外,所述引导柱(3)位于第一针体(1)外的一端为圆锥形,所述第一针体(1)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所述引导柱(3)位于第一针体(1)内的一端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固定钢丝,所述第二针体(2)的圆弧端开设有供引导柱(3)插入的圆形凹槽(5),所述圆形凹槽(5)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穿设有限位销(6),所述限位销(6)的中部与第一圆形通孔的内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7),所述引导柱(3)上开设有供限位销(6)插入的卡槽(8)。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辉江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